浅论增加历史课趣味性的几种教学方法
2018-02-26凌小鹏
凌小鹏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才会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以下,笔者浅谈几点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制作优良的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得历史课的教学清楚明了、直观形象。例如,在教学《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这一课时,利用图片表现蒙古军队灭亡西夏、金、吐蕃、西辽、大理,南宋,统一全国的过程。
课堂中使用课件,可以方便快捷地呈现出大量的教学资料,特别是这种表现形式图文并茂,声影俱备,学生不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历史课的教学中制作使用优良的课件,有助于展示出一堂引人入胜、丰富多彩的历史课。
二、巧妙地导入新课,开好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头很重要。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板书写出名落孙山和范进中举这两个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思,接下来教师再讲述,有诗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代戏曲中常见如下情节“私定终生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还有一种说法,人生的三大快事是,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这些都和我国古代的科举制有关,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科举制的创立》这一课。
三、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料
无须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很多学生对课堂中学习记忆那些历史的时间、事件、原因、结果等感到厌倦。如果这时提供一段视频资料,学生往往感到耳目一新,精神一振。历史教师平时应注意搜集、积累一些和课堂有关的视频资料。例如,在讲述灿烂的宋元文化时,播放动态的、配上背景音乐的《清明上河图》全景图,讲授岳飞抗金时,播放MTV《精忠报国》,讲到贞观之治时,播放电视剧《唐太宗》的片首曲《爱不释手》。
四、使用幽默、生动的语言
学生都希望历史课是生动有趣的,而生动有趣的历史课离不开教师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一个博学多知的教师能把遥远沉闷的历史事件,用或生动传神或机智幽默的语言讲述出来。作为历史教师,要知难而行,努力锻炼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本册历史的教学中,我曾这样讲述过:
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板书时说:“彝”字的中间是米系;徐渭擅长泼墨画法,什么是泼墨画法?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一剧中,唐伯虎口吐墨汁,以人代笔,画了幅墨竹图,用的就是泼墨画法;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民族政权,我们都看过《天龙八部》,里面的乔峰,侠肝义胆、重情重义,乔峰就是契丹人;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这座宏伟的、红白两色的建筑,红色的叫红宫,白色的叫白宫。
五、讨论、辩论问题
对同样的历史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学者大家的观点使我们看到他们思想的睿智与深邃。那么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辨,学生应当乐于去尝试成为一个思想的智者!
在教学《蒙古的统一》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蒙古统一后,蒙古军队掀起了一场狂暴的征服运动。蒙古这样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文明相对落后,人口不多,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他们所向无敌,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
六、补充史料,讲一些故事、典故
人们大都爱听故事,初中生尤其如此。故事使得历史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教材中原有的故事,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讲述,那些教材中没有载录但有关联,有意思的故事典故,教师也可讲给学生听。
在教学第19课《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这一节时,我用幻灯片介绍了西藏喇嘛教的宗教文化知识。在这册教材中,还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典故可以讲述,例如武则天、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陈桥兵变、东窗事发、清朝文字狱、朝鲜文字、日本文字,杜甫的“三吏”“三别”等。
七、做游戏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和学生玩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游戏。例如,让全班学生每人说出一个以“一”开头的成语;让学生欣赏教师搜集的趣味歇后语;举行趣味历史谜语竞猜活动;让学生用他们祖籍地的方言朗读课文;问学生,汉字中有哪些字是像“晶”这样由三个汉字叠加起来的。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手段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要增强课堂上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上还要靠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业务水平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备课、授课等各个环节上下工夫,恰当地运用各种趣味教学法,以此增添历史教学的魅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