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实践活动下改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分析
2018-02-26娄娟
娄 娟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邹初级中学)
生物学科具有极强的实验性特征,其所产生的现象需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在生物实验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还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并在提升其动手操作和分析能力的同时逐渐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目前,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水平有所提升,并且在农村包含着多样化的生产实践活动,将其与生物实验课教学相结合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极高的借鉴和操作意义。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促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改进在实施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有些实验需与农村劳作时间相适应,因此,对生物实验课与农村生产实践活动的衔接性要求较高,这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实验效果。因此,在开始实验前,教师还应结合当下农村劳作现状等明确相关的实验内容,并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以确定实验需求,进而推动生物实验课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实验教学目的与时间
在确定并优化了相关的生物实验内容后,教师还应制定明确的实验教学目的,以引导初中生加强对生产实践活动中的生物实验学习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为实验效果的提升指引具体方向,以免错过最佳的实验时机。同时,还需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需规划好具体的实验时间,根据农村生产实践活动的外部环境条件、相关的季节性因素等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并避免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产生冲突。
三、在生产实践中优化实验教学设计
生产实践活动对生物实验教学不仅具有良好的检验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还应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不断优化相关的教学设计,从而有效改进其中存在的不足,为日后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为“水中的动物”一节中“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制定实验教学计划时,首先教师应明确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如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名称以及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等。其次,可让学生利用手机等拍出自己实际观察到的水中动物。随后在当下的季节条件下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进而提高学生对本节实验内容的理解。
四、高效整合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实验资源
初中生物教材中等主要涉及的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与农业生产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为发挥出生产实践活动在农村生物实验课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还应高效整合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材料和资源等。例如,观察相关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性、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当地河流污染状况等,并在实验中有效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优势,以促进实验效果的提升。
五、采取多样化的实践组织形式
1.用个人实践方式改进教学
在初中生物实验过程中,可有效采取个人实践的方式来改进教学。例如,在教学“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一节内容时,如对于“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的实验,便可通过农村生产实践活动中的水稻种植活动进行实验。采取个人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哪个部位生长的最快等进行实地跟踪观察,再总结实际的光照和水分等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等,并得出相对较为准确的数据和结论,以及时改善水稻种植中存在的不足。此外,在调查家庭附近家禽的品种是也可采取个人实践的方式。
2.用小组实践方式改进教学
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还可利用小组实践的方式改善教学。例如,在学习“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一节内容时,教师可采取小组实践的方式,对农村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现象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状况等进行实际调查。如周边河流的污染状况、人们生活和生产中所产生的垃圾以及乱丢现象、未正确应用河流水的现象等,并采取拍照的方式作为调查实证,以便根据实际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呼吁人们重视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还可采取综合型、集体型的实践方式,如在“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相关实验中,便可组织学生一同在当地进行观察性实验,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自制生态瓶”的实验等,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改进是一项系统化的课程,其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当下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开发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等。因此,为有效促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改进,还应充分发挥出农村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并将其高效运用于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进而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
郭娟.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Z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