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四分段”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18-02-26

新课程(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嘉祥改革评价

刘 刚

(四川省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一、“二四课程”改革的背景

1.国家教育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呼唤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优秀人才是靠优质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未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讲,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在人才培养改革中释放的巨大红利将擎起更加美好的中国。我校设立“二四制”课程实验班,就是呼应国家把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起点下移到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计划,始终坚持以资优生教育的理念培养具有高端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学生。

2.嘉祥学生和家长的多元需求

据调查,52%的嘉祥学生的未来职业意向是企业家、32%是科技工作者、28%是外交家、21%是医生。这充分显示出嘉祥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奋斗目标、清晰的职业追求和强烈的成功欲望。在嘉祥教育发展近2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已发现现有的课程设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部分优秀的嘉祥学生的需求。现状督促着嘉祥人不断的反思和积极的实践,跟上学生成长的脚步。

根据一项嘉祥家长问卷调查,从学历看,80%的家长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13%的家长拥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从职业看,专业技术人员、政府官员、企业董事或经理和从事医生、金融及保险等收入较高的职业工作者占87.46%。作为社会成功人士的嘉祥家长集体,更加渴求子女成为社会精英,渴望我校提供有选择、多层次、差异化的优质教育服务,期望嘉祥培养出的孩子不仅学业成绩优秀,而且身心健康、勇敢坚毅,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多种能力。

3.嘉祥教育的历史责任和高端追求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嘉祥教育之幸!得天下英才而教好,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须。嘉祥集团董事长向克坚先生认为,把这些优秀的嘉祥学生当成普通劳动者培养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如果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社会拔尖创新人才,既能为他们开创幸福美满的人生,还可以因为他们的聪明才智而造福更多的人,并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2010年制定的《嘉祥教育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嘉祥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开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教育模式,“实施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是时代对嘉祥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我校先后进行了省级课题《民办名校学生特点及其教育策略研究》、成都市级科研课题《嘉祥学生人生导师制》的研究,2013年先后启动了选修课程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三大课题研究,180余门选修课程的开设,都为探索二四制课程改革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实践基础。2017年1月学校成立了二四课程改革推进办公室,再次强化二四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学校在2017年的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锐意改革创新,学校将切实推进‘二四分段课程改革试点项目’,优化小初高课程衔接机制,探索促进内涵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嘉祥教育初心不改,改革不息。

二、改革的主要举措:实行“六年一贯制”“二四”分段

1.学段调整

(1)对学生实行六年一贯制培养,学生不再具有升学的压力,且由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初中学段:预计用2~2.5年,完成初中大部分课程内容、基本达到初中毕业要求。

(3)高一到高四上期学段:预计用3.5年,完成国家法定课程,同时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实行大、小学段交叉制度:每学期实行“大学段10周+小学段1周+大学段9周”的模式。大学段由学校统一安排国家法定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的学习,小学段则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各类社会实践(如参观大学实验室、博物馆、进工厂实习等)、国际游学实践、学科自习等。

(4)高四下期学段:集中复习、冲刺高考,争取更加优异的高考成绩。

2.课程调整

(1)整合国家课程。我校站在“六年一贯制”的高度,对初中国家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和教材编写。学生完成初中全部或大部分课程(化学除外),达到初中毕业要求的,根据相关政策就可以直升本校高中就读。剩余部分国家课程的内容可以放在高中阶段继续学习。

(2)开发选修及拓展课程。积极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及拓展课程,彰显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创新性、民主性和前瞻性。例如在各个年级,分别开始开设数学超前课程、物理选修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超前学习的机会。

3.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我校理科教学优势明显,所以“二四课程班”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满足优秀学生因学科差异而产生的不同需求。

4.调整评价方式

(1)多一把尺子考评学生,采取论文、课题研究、考察报告、作品展示、活动展示等多种形式,破除了单一的考试评价,对学生进行了立体化的评价。

(2)注重家长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三、“二四”课程改革的后续思考

1.二四学制过分强化了二四分段,对六年一贯制的强化需要进一步增强

在近四年的实践中,我校较好地完成了“二四分段”课程的开设、检测、评价。正因为过分强调了“二四课改”的理念,所以造成了在实施过程中弱化了“六年一贯”教育设计的连贯性和有效性。鉴于教师们认为,二四学制就是学生两年学完初中内容,四年学完高中内容的误区。

首先,并不是所有学科都是两年完成初中内容,四年完成高中内容的。目前看来,由于二四课程班选拔的是理科优生,故数学和物理完全可以实现提前完成。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类学科则需要不断地下放,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接受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其次,二四课改是首先强调六年一贯制,再强调二四分段的。在实施的过程中,课程中心也反复强调六年一贯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强化六年一贯的高度着眼点,我们在初中内容结束时就调整为优秀的高中教师去任教。甚至直接派高中教师到初一去任教,带六年的大循环,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六年一贯的理念。

最后,二四分段是个大概分段,既然是六年一贯,那么我们的课程针对的就是六年一贯的教育,当我们的高中老师也进行初中教学时就能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合,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初高中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2.“二四”课程班是一个设定了退出机制的动态班级

没有动态流动机制的固化班级,难以有鲜活的状态,但是过于频繁的流动又会削弱“二四班”的稳定,故如何确定进出入机制是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事实上学校“二四制”和“三三制”是并存的,进入二四制试点的两个班学生不到100人,仅占年级人数的七分之一。若学生学习确有困难,尊重学生的选择,可退回到三三制班级继续学习。若中途有三三制班学生想加入,在有学位的情况下也可以让符合条件的学生进入。

在初高衔接处的动态管理显得特别有必要,合理的动态管理机制能对学生的发展和班级氛围的营造有着关键的作用。流出的比例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要达到增强学生竞争氛围又不引起学生及家长的过分担忧;重要流动的时间节点可以放在高一上期的半期(或者初中数学课程即将结束的时间点),这样能给平行班的尖优生一个选择优秀班级的机会,同时能让学生较早地安心进入部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受初升高的打扰。

3.导师制的引入势在必行

引入导师制,让导师与学生一一结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教材重构是重中之重

一路走来,课程重构是最为艰辛的工作,它需要集中全校各方面的最优资源进行合理的搭配才能科学地推进。

从总的方面来讲,课程改革具有极强的政策性、专业性,什么时候开设什么课程、怎样开设,必须要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符合校情、学情,符合学生成长规律。

从课程推进具体步骤方面来看,“二四课改”是逐步推进的,师资调整、学习内容皆因学科而异,高中学科如何介入初中学段教学,也还需要继续探索。是否每个学科都需要教材重构,按照我们的经验来看,数学、化学、物理三个学科调整要多一些,而其他学科更多的是丰富内容。

从课程开发的过程来看,课程重构的过程就是对教师的培训过程,需要给课程重构的老师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请专家进学校和送老师外出学习同样重要。只有培养出一支适应拔尖创新人才早期教育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提升与优生发展匹配的教师专业素养,就一定可以打开“二四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因而,当我们真正实施课程重构时候就会发现,课程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校大事。首先要求管理团队就要见识开阔、目标明确;其次教师队伍需要重视科研,重视教法的改变;再次整个评价体系应该随之变化,还会涉及学生各方面的管理规定。

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出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解决方案的过程。我们应该以项目制的形式去研究一个个现象,探索一个个问题,然后解决一类类问题,形成一个个方案,反过来优化顶层设计。这样就会逐步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也会真正实现嘉祥教育“育国际英才”的学生培养目标。

[1]武庆鹏,马俊丽.刍议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结构性变化[J].山西青年,2016(1).

[2]张宏.美好生活需要依法治国[J].大学生,2017(11).

[3]姚晓云.关于国家竞争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与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7(3).

[4]胡鹏.建构主义视阈下人生导师制评价机制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5]张文.新课程推进中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

[6]艾娜.教材重构初探[J].学校教育研究,2017(21).

[7]黄裕义.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7(8).

猜你喜欢

嘉祥改革评价
Efficient ion acceleration driven by a Laguerre-Gaussian laser in near-critical-density plasma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嘉祥教育20年
改革之路
夏嘉祥 为爱下潜,种一片“海底森林”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嘉祥:“戴”上手套指全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