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8-02-26黄夏燕
黄夏燕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高级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教育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作为教学中重要的科目之一,也应受到高度的重视,深化改革。为了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教育的改革运用到每一堂课中。
一、运用情境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够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设立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教学地转偏向力时,教师可以先将地球仪上的地轴垂直于地面,然后在北半球高纬度的地方滴上红墨水,如果保持地球仪不动的话,可以发现墨水会向着低纬处流动,这时我们将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然后在同样的位置上滴上红墨水,就会发现流动的方向会有所改变。以北极为出发点,向下观察,就会发现红墨水向右游流动的,但是相反的,我们将南极作为出发点,从上往下观察,就会发现墨迹的方向是向左流动的。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学到关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学习兴趣,让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运用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就是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验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应当仔细地向学生讲解地理知识。例如,在对于“水循环过程”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试验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找一个盆子,在其中加入适量的水,让水覆盖盆底,然后找一个塑料瓶子,在其中装满沙子,将瓶子放入水盆里面,用塑料纸将盆子盖住,用橡皮筋封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将盆放在阳光下长时间直射。我们会发现有水珠在塑料纸上凝结,并沿着石块压住的方向汇集,然后从装沙的小瓶滴下,最后瓶子当中的沙慢慢变湿,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蒸发、水汽凝结、水汽输送、降水等整个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实验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从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小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教师应当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综合素质。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解决问题。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统的讲课而是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小组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刻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区位优势应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探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不同的小组分别收集经济、人口、地理位置等方面的资料,最后教师根据他们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前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当中,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能够很好地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对学生的整个高中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应用能力和态度都有深刻影响,所以教师应该高度关注。为了提升地理学习效果,教师应努力贯彻落实新课改对地理课程教学的要求理念。
[1]曹书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及改进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李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