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教师化学错题本 促初高中化学衔接
2018-02-26孙小建张永红
孙小建,张永红
(1.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2.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钱学森说过,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的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的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以素质教育为主,九年级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的化学实验能力,能够注重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阶段化学是高层次的理论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对化学学习的要求变高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初高中的衔接,而有一部分学生却认为困难重重,慢慢地对化学的兴趣减弱了呢?本文从知识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学习心理的衔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1.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化学必修1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过滤,结晶,引出萃取和蒸馏等物质的分离方法,在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溶解性表和除杂的原则,确立了需要除去的离子和除杂顺序,萃取中提到新的物质四氯化碳、汽油等的溶解性和颜色。这些对刚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微观定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
必修1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原子结构和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中,提出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这些名词和知识点都是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更是高中的难点,物质的量也是研究化学的工具。初三学生刚升入高一,在思想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面对大量的信息,会很难接受。当学习到第二章物质分类和离子反应的时候,内容其实已经很简单了,但由于学生以前积压的知识太多,心理压力大,第三节四种基本反应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引出胶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正常难度的化学知识,此时更加青睐前面几节知识学习好的同学。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1.初高中知识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初高中学习的知识,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学习方法的转变
初中要求“知其然”,高中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简单模仿和重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更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所以,以前的那种方法有点机械和死板。刚升入高一时,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我们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也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四、学习心理的衔接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这段时间内,学生心理接受能力我们形象地描述为渐进期→高原期→突变期。
1.渐进期
在初中时由于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学生只要努力,化学就能学好;在高中以抽象思维的知识为主,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这种思维习惯,心理落差大,女生显得尤为严重,完全学懂比较吃力。刚入学,学生面对的是新的学校、老师和同学,在完全新的环境中,老师要主动及时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
2.高原期
当许多学生经过努力跳过物质的分离提纯这个难点时,遇到物质的量等新的知识点时,心理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此时需要教师单独辅导这类学生。
3.突变期
在努力跳过前面的那些难关时,我们尽量指导学生自己完成同类的练习,提高学习化学兴趣,指导学生互相讲题、互相提高,只要我们教师适当地给予鼓励,此时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
五、解决方法
建立教师错题本。高中学生一般要求有自己的错题本,刚上学,学生对错题本的书写和应用方面不太成熟,老师却非常熟悉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有困难,也能预知学生的错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教师的能力,建立教师错题本,把学生的错误及其原因分类记录,就能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度过初高中衔接期的困难。错题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及时地暴露最近教与学的问题,那么我们为何不对错题深入分析,变错题为宝呢?教师的化学错题本在找题时很方便,每阶段都会更新,仅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高中化学教师错题本书写项目有时间、内容、错题题号、错因、方法总结、回顾与反思等。在初高中衔接时期,教师更能把握知识点和试题的难易程度,有充足的时间整理错题本,有效补充刚入高中的学生对错题本书写不熟练的情况。有教师错题本的配合,学生错题本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总之,师生共建错题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适用于各种认知水平的学生,错题本的应用,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长期努力,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