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2018-02-26王红萍
王红萍
(兰州市第六十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佳。采用正确的、客观的、多样性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能够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对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较多,只有多种方法并用才能起到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重在自评
通过自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动机,思考自己学习要达成的效果,提高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自主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自己在决策时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互评也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短处及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看到别人的优点,互相学习,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报告会和两人相互谈话是互评的两种有效形式。报告会是一种一对多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对自己的反思。两人相互谈话法则有利于让同桌或同组内成员、不同组的同学对于研究的各个方面交流看法,从而取长补短,提高能力。实践证明,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二、对研究小组的评价与对研究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
对研究小组进行的评价内容包括能否高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合作时成员间达到的默契程度,成果质量的高下等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发小红旗、贴红花、积分等方法表扬合作得好的小组,给予激励和强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口头评价,比如表扬研究小组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性高,组员之间团结互助,配合得当;能够按计划做事,与老师密切联系,主动汇报进展情况;能及时完成任务,集体荣誉感强,小组成员在研究分工合作时能够互相帮助,相互协调配合,有强烈的好奇心;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积极实践,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才能,人际交往能力、探究能力、自主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等。对研究小组内部的成员的评价,可以从能否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能否倾听他人意见,能否大胆表达、展示自我,是否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探究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有了来自同伴的具体可感的评价,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形成性评价,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适用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档案袋评价法最为新颖,深受学生欢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档案袋中可以收录的内容多种多样,覆盖面广,包括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如所参与课题的书面介绍,研究过程中写的作文、图表、案例、表格、心得、备忘录、反思、访谈录、图片等文本资料。此外,档案袋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个性灵活安排内容,参与的活动、制作的作品、取得的成果,交流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独特的创新点、难解的疑惑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自觉深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都可以放入档案袋,为最终形成终结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从而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效,实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有价值。
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从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误区中走出来,要更看重对“过程”的评价,不能只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量化打分,却忽视研究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能只评价学习成果的优缺点,却忽视形成性评价;要把对学生的评价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结合起来,遵循过程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评价原则,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客观、全面、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进步,使语文研究性学习得到深入、持久的开展,取得丰硕的成果。
[1]语文学习编辑部.语文研究性学习个案选[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7.
[2]赵根喜.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