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通道侧墙装配式钢模板体系设计

2018-02-26吴小建李鑫奎

建筑施工 2018年11期
关键词:侧模钢模板面板

吴小建 李鑫奎 王 琼

1.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 上海 201114;2.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部 上海 200080

当前,我国处于交通市政设施快速发展的阶段,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比重日渐增长,建筑模板是必不可少的施工材料和重要机具。建筑模板技术涉及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影响环境保护,对工程质量、造价和效益有直接作用[1]。据统计,模板工程约占钢筋混凝土总造价的25%、劳动量的35%、工期的50%~60%,由此可见,我国模板制作及施工的劳动量占工程成本的比例很大,其费用也很高。因此,需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建设理念指导下寻求结构先进、经济合理的建筑模板绿色工程技术,以符合低碳节能减排和绿色施工技术的要求。

1 工程概况

上海北横通道隧道段(海宁路)施工现场周边既有商业建筑,又有旧式里弄民居,环境复杂,结构边线距离周边建筑近,可用的施工场地较小,地下通道截面宽度8.9~11.4 m,大部分宽度为10.9 m,截面内格构柱数量及位置不断变化,平纵曲线较为复杂,平面曲线最小半径R=500 m、纵曲线半径1 200 m(图1)。

图1 北横通道隧道段(海宁路)示意

此外,地下通道支撑纵向最小间距为3 m,工程施工中还需要考虑移动模架拆卸后便于吊入吊出的要求(单元宽度<3 m),格构柱间距6 m,模架单元尺寸需要考虑模数(宽度2~3 m)配置(图2)。

基于上述原因,常规满堂脚手架已不能满足现场便捷施工的要求。为确保中心城区绿色循环施工,本工程研发了装配式钢模体系,可实现模板多次循环利用、便捷施工、文明环保的要求,较好地保证工程质量与效益[2-5]。

图2 支撑纵向间距

2 装配式钢模板体系设计

2.1 设计原则

1)考虑模板体系对不同格构柱间距及通道曲率和高程变化的适应性,装配式模板体系应采用标准化、单元化、工具化的设计原则,提高装配式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

2)在满足施工要求和质量的前提下,应力求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除,以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3)模板的组合,要便于划分施工流水段,以利于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4)模板单元的设计要确保模板堆放、组装、拆除时的自身稳定,以增加其周转使用次数。

5)模板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荷载组合情况,防止整体和局部失稳。

2.2 装配式钢模板体系结构

装配式钢模板体系(图3、图4)主要包含[6-8]:

图3 装配式钢模板体系结构示意

1)面板:厚8 mm钢板,高3 100 mm,宽2 500 mm。

2)围檩:8#槽钢,11根,间距310 mm。

3)立管:120 mm×80 mm×6 mm矩形钢管,3根。

4)三角架体系:分别采用6#、8#、10#槽钢。

5)下拉结钢筋:φ25 mm,两侧10#槽钢,承压板厚8 mm。

6)操作平台:50 mm×3 mm方钢。

图4 装配式钢模板体系应用效果

7)配重区:支挡钢筋φ20 mm,250 mm×200 mm×12 mm加强肋板、150 mm×150 mm×12 mm加强肋板、63 mm×5 mm角钢,悬挑2块总配重(0.525 t)。

8)端模:采用25 mm角钢、厚5 mm钢封面板、63 mm×40 mm×4 mm角钢组合而成。

装配式钢模板体系的优点主要如下:

1)体系轻小、便捷,单元尺寸3.1 m×2.5 m。

2)采用轻量化、标准化设计(侧模质量约1.7 t)。

3)钢大模与调节架固定。

4)模板纵向采用螺栓连接。

5)行走系统采用万向轮,行动方便。

6)通过模架倾斜,保证行走稳定。

7)端模封堵性能好、稳定防漏浆、便于拆卸。

3 装配式钢模板体系稳定性验算

为了确保移动式模架系统结构受力安全、可靠,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装配式模板单元体系的受力进行验算。

3.1 荷载选取

根据JTG/JF 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进行荷载组合,考虑振动荷载4 kPa,倾倒混凝土所产生的水平动力荷载2 kPa,并参照JGJ 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得到有效压头高度1.44 m,模板所受水平荷载组合值从5.88 kPa线性递增至54.62 kPa(图5)。

图5 混凝土浇筑水平荷载组合示意

3.2 有限元建模

基于弹性变形假设,采用Midas软件对侧模支撑结构体系进行建模(图6)。考虑侧模自重和混凝土浇筑产生的侧向压力荷载作用,分析侧模支撑结构的应力变化与变形情况。

图6 装配式钢模板单元模型

3.3 装配式钢模板体系稳定性分析

在考虑侧模自重和混凝土浇筑产生的侧向压力荷载作用下,对侧模面板应力变化与变形、支座反力情况进行了分析。

由钢面板体系受力验算结果(图7)可知:厚8 mm钢板侧模的最大变形发生在浇筑有效高度约1.5 m处,钢面板体系最大变形为1.305 mm,满足变形要求;钢面板最大拉应力为7.26 MPa;围檩槽钢的最大拉应力为12.48 MPa,最大压应力为7.33 MPa,满足应力要求。

图7 钢面板体系受力验算结果

由支撑体系受力验算结果(图8)可知:钢支撑体系最大的变形为1.305 mm,满足变形要求;钢支撑的最大拉应力为167.40 MPa,最大压应力为72.06 MPa,满足应力要求。

由支座反力验算结果(图9)可知:钢支撑的最大支座反力出现在中间三角主钢架的端角处,最大值Fxmax=82.6 kN;Fymax=0 N;Fzmax=82.1 kN;Fxyzmax=116.5 kN。

图8 支撑体系受力验算结果

图9 支座反力验算结果

4 结语

本文根据上海北横通道隧道段(海宁路)施工现场条件错综复杂、施工空间较小、平纵曲线复杂的特点,基于绿色循环施工的理念,以标准化、工具化、单元化为基本设计原则,形成了适宜于长距离地下通道侧墙结构施工的装配式钢模板体系,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猜你喜欢

侧模钢模板面板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建筑工程中的玻璃钢模板施工研究
一种大型轻便化快速安装及拆卸式钢模板
类矩形砼管片钢模的设计与制造
大规格电镦侧模辅助成形方法及装置研究
超高大截面矩形独立柱组合钢模的应用
石材家具台面板划分方法
灵活实用的金属型低压铸造机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钢底模在沉箱预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