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激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效应分析

2018-02-25杨华

科技视界 2018年34期
关键词:效应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华

【摘 要】近年来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制度建设、资源投入和保护方式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本文以寧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从2006年至2017年正式发布的年度工作总结中关于非遗工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通过政府的指导引领,宁波非遗保护在系统观念、统筹管理、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体现了对非遗整体性保护的探索。作为地方政府激励在传统文化传承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较强的示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激励;非遗保护传承;效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4-007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4.028

0 引言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首次以国际公约的形式全面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宗旨。2005年,中国从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开始,非遗保护工作无论在制度建设、资源投入,还是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和保护方式创新上都取得显著的成果[1]。

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也体现在地方层面。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的非遗保护政策和传承经验各具特点,突显地方文化特征,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意义。本文选择宁波作为案例,详细分析地方政府在非遗保护政策和产出效应的作用,能够为当前我国的非遗工作树立鲜活的经验样本。

1 宁波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模式

在河姆渡农耕文明、近代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作用下,宁波形成具备独特手工技艺的非遗体系。其中,“三位一体”保护模式的形成与完善是宁波非遗保护工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将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者进行捆绑保护的特殊模式[2]。其内容如下:

(1)建立非遗保护的传承基地。通过申报、审批和管理等手段,把非遗项目和具体的非遗传承人、传承基地结合起来,明确传承人的角色定位和需承担的传承义务。并规定传承基地需定期开展由代表性传承人参与的传承活动。

(2)形成和规范非遗传承项目的名录管理。从普查非遗传承项目开始,积极组织各级组织和部门完成非遗名录的建立,规定拥有传承人和具备传承基地作为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前提。

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宁波现代非遗传承保护体系已经形成由博物馆保护、生产性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校园传承基地等多样形态结合的综合模式[3]。

博物馆保护。博物馆保护是指由地方组织或个人建立非遗物质展览馆。通过实物、图像或视频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全过程。如由宁波鄞州区建立的鄞州非遗馆、骨木镶嵌国家级传承人陈明伟先生创建的私人博物馆紫林坊艺术馆,其意义都在重建一种浸入式的公共文化,达到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目的。

生产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指为解决非遗项目的市场问题,通过保护核心技艺、刺激市场需求为手段,将非遗项目转化成文化产品的保护过程。如宁波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泥金彩漆生产性保护基地)、慈溪越窑青瓷有限公司(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都有力地推动了这些传统工艺走向市场。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对文化遗产丰富并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持比较完整的区域,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2010年6月,宁波象山成为国家级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象山开渔节为契机,让与渔民生活相关的踩街、舞龙等古老民间活动增添新的活力。

校园传承基地建设。建立校园传承基地是把当地具有特色和传统文化基础的非遗项目与学校教育活动相融入的保护过程。2007年开始,宁波市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授如传统音乐、杂技手艺等非遗内容的讲座或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课堂。同时校园传承基地也能为非遗项目不断输送传承接班人。

2 政府激励对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的效应分析

2.1 宁波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数据统计(部分)

本节以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从2006年至2017年正式发布的年度工作总结中关于非遗工作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出非遗传承名录、传承人及基地、出台政策、出版物、品牌活动及获得荣誉等相关数据情况。见微知著,以此来说明近十余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2.1.1 非遗传承名录

2006年,宁波市成功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名录4项(梁祝传说、奉化布龙、宁波平调、朱金漆木雕)、省级8项、市级27项。到2016年,共计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名录10项、省级59项、市级222项。宁波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名录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

2.1.2 非遗传承人

2008年,奉化布龙传承人陈行国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到2017年,宁波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包括董氏儿科董幼祺、四明南词陈祥源已达16人之多。至2013年,省级非遗传承人累积达44人;市级非遗传承人累积达95人。

2.1.3 “三位一体”传承基地

2006年,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茅洋学校“农民画”等6家非遗传承基地正式成立。据不完全统计,随着非遗工作的不断开展,2007年,传承基地新增加15家;2009年,传承基地新增加32家;2010年,传承基地新增加58家。

2.1.4 非遗保护传承相关政策

2008年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9年全国率先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在全国首创“非遗”保护传承项目、传承基地、传承人“三位一体”模式。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位一体”传承基地建设规范》编制工作;发布了全国首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建设规范》。

2.1.5 出版物

2008年,《甬上风物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镇海卷、宁海卷正式出版。2012年,11册《甬上风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出版,这套丛书共计版权字数3000余万字, 并且附带有6000余幅照片和插图[4]。2015年,出版“乡愁《非遗图典》”和“甬剧优秀唱腔选集”。2017年,整理出版《甬剧传统小戏选》。

2.1.6 品牌活动

2013年,宁波非遗保护中心组织首次“甬剧非遗小戏展演”,举办首届“阿拉非遗汇”。2015年,宁波8家高校共同倡议成立了全国首个非遗保护高校联盟。2016年,策划举办了“匠·无界”非遗国宝大师展系列活动。2017年,开展了宁波市非遗特色小镇的创建工作;举办“潮起东海海韵象山——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

2.1.7 部分荣誉

2009年2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对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予以嘉奖一次;同年6月,文化部授予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象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先进单位”。

2.2 宁波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成效分析

近十几年来,宁波市政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投入机制,不断创新体制,强化保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从以上数据和其它相关资料调查发现,宁波市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具体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果:

2.2.1 摸清了文化家底

2003年至2017年,宁波市基本完成了地方各级民间手艺和艺术的普查和非遗普查工作,对非遗项目的种类、分布区域、个性特点已基本理清。共收集珍贵实物和资料400余件,普查文字记录8400万字,拍摄图片60000余张,普查资源总量12000项。

2.2.2 增强了传承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宁波的大部分非遗项目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如“三金一嵌”传统工艺全部接轨市场,增加了经济收益;奉化布龙、宁海耍牙、甬剧等众多非遗项目,或走出国门展示风采,或进入校园培育传人,或登上舞台成为精品,重新焕发了生机。

2.2.3 扩大了社会影响

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活动,使社会群众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不断增加。目前在全市学校共设立了多个校园传承基地,其中江北育才小学等6所学校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通过这些活动的宣传展示和教育,促进了非遗的传播,在社会中营造了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2.2.4 增进了合作共赢

宁波市的非遗项目除了每年赴深圳文博会和义乌文博会进行展示交流,还相继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成都国际非遗博览会等活动。市甬剧团、泥金彩漆等国家级项目和传承人分赴亚美欧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演,赢得了海内外广泛好评和高度赞扬。

3 结论和建议

宁波非遗传承保护体系在政府指导引领下,在系统观念、统筹管理、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对于整体性保护的探索,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较强的示范与借鉴意义。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光有政府投入是无法让非遗产生内动力快速發展,而企业和传承项目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才有可能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可持续性发展的重点。目前宁波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朝商业化、产业化的道路发展,这将是非遗工作可以探寻的科学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2]韩成艳.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宁波实践[N].中国文化报,2016-04-15(005).

[3]韩成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理念与实践:基于宁波案例的讨论[J].西北民族研究,2016(03):185-192.

[4]吴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出版的地方模式》[J].出版广角,2012(4):41.

猜你喜欢

效应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
企业税收筹划策略与效应分析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效应分析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