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系统安全运行
2018-02-25黄伟勋
黄伟勋
摘要 在智能配电网的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有利于提高电网供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加强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能有效加強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笔者于本文结合国内电力信息技术系统现今的发展态势,详细分析了智能电网环境下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以供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 配电 运维一体化
电力系统是实现持续用电的核心部分,而实现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莫过于输配电线路。输配电线路是输送电能的主要渠道,如果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高度重视该部分的建设,做好相应的维护,减少故障的发生。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态势,实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就输配电线路的维护和故障的排除进行相应的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从业人员给予一定的帮助。
1 智能电网和概述
智能电网可以合理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控制方法等对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效果进行提升,将运行过程中的损失降至最低,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要求。其具体优势如下:
(1)可以对电力业务信息交流进行拓展,利用双向网络通道与信息交换平台对电网运行效果进行有效提升;
(2)对以往管理人员工作量较大的情况进行了改善,可以根据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3)可以对各级电网等级进行优化处理,将实际情况和需求作为依据构建相应的框架与体系,能够根据生产要求对电网网络结构进行及时转换,使智能重组系统框架的目标得以实现,为电网精细化要求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
(4)可以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收集,为后期管理和改进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2 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随着外部信息安全形势变化,以及“互联网+”新型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深入推进,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攻击一方面呈现出向配用电系统现场等用户侧开放环境泛化演进的趋势,另一方面呈现出综合利用配电终端、网络、配电主站甚至管理等多个层面的漏洞实施特种攻击的趋势,配电自动化系统面临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主站安全风险、通道安全风险、终端安全风险等4方面的风险:
2.1 主站安全风险
攻击者可通过无线公网通道,仿冒配电终端入侵安全接入区采集服务器,存在被恶意人员误操作、服务器被入侵等风险。系统存在通过移动存储介质、运维笔记本终端等进行跨网拷贝数据实现升级维护的跨网入侵风险。
2.2 通道安全风险
无线通道易被非法接入,通信易受干扰或堵塞,存在攻击者侵入风险;光纤通道直接连接生产控制大区,但光纤与终端连接入口的物理防护薄弱,缺少接入控制和隔离措施,可能被利用向配电系统主站和调度监控系统发起攻击,影响主网生产系统。
2.3 终端安全风险
部分采用无线公网通信的配电终端存在弱口令风险,易被非法入侵;部分配电终端安全机制可被关闭,可接受伪造的控制指令,进行分合闸操作。
2.4 设备与技术问题
为保障配电运维一体化管控效率,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学习,有效掌握各种新设备的应用与维护,各种新技术的运用等。然而,实际的工作当中,新员工培训往往不能做到位现象普遍存在,为员工实际操作与管理带来隐患。
3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措施
3.1 做好输配电线路保护工作
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做好输电线路的保护工作,这是开展线路运行和维护的基础。线路从诞生到投入使用,这一过程的工作是否完善,将直接关系到输配电线路是否可以稳定、安全运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线路设计之初,就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检测,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设计。要做好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位置、地形特点、自然条、生物分配规律等,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还要有具体的数据,将信息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线路设计提供合理的依据。对电力输配电设备进行合理选择和测试,如果确定没有质量问题,且性能、型号符合要求,就可以投入使用。
3.2 提升系统供电安全稳定性及有效性
3.2.1 双电源环网供电模式科学合理运用
在智能配电自动化建设,应该是两相邻线连接形成环网供电方式两功率,从而达到优化网络结构的目的,保证了电源分配网络携手,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该系统将变电站出口保护开关与微机相结合,具有重合闸、自动操作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微机控制技术完成通信与远动设备、事故信息与监控系统等相关操作。
3.2.2 自动符合分段器
应用模式的有效应用。在电力线路的安装和输送过程中,安装了自动重合闸开关和电压测试装置,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配电系统发生线路故障时,自动重合闸装置可判断故障线路并确定相应时间。因此,根据供电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行方式,降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工程造价,提高配电自动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3 加强防雷保护
雷电是不可控的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减少雷电对线路造成的影响,要根据线路所在的区域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比如,在雷电频发的地段,需要采取更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1)针对线路所在的雷电多发地段安装避雷针;
(2)采用耦合技术,减少雷电通过导线对线路造成的袭击。从整体出发,该采用耦合技术的地段就需要融合这种技术,这样就可以巩固防雷效果;
(3)采用消弧线圈可以避免因雷击造成的短路。
4 结束语
在智能电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通过实现配网运维一体化,有效的打破了传统上专项业务配备专项人员的业务分类运行模式,优化了人力资源,简化了工作流程,员工工作时间也有效减少,直接提高了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相关部门要根据运维一体化建设当中现存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实现专业化与精细化的配网运维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耀亚.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福建质量管理,2015 (12):193—194.
[2]贡晓旭,面向智能电网的配电系统安全域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李振生,智能电网背景下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