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2018-02-25付强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隐私保护个人信息

付强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信息通过互联网泄露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本文分析了经济活动中的在线和离线身份信息及其市场价值,对现在的隐私信息保护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驱使下,如果没有适当的经济刺激措施,隐私技术不会得到广泛采用。

【关键词】个人信息 隐私保护 市场价值

1 绪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隐私成本的增加和互联网用户隐私入侵事件越来越多,作为个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隐私保护技术,那将无法应对个人信息的泄露。目前已经有一些文献通过经济学模型对各类隐私的保护进行建模分析。本文将根据这类研究的结果讨论个人信息保护的市场。

2 在线和离线的身份信息

虽然本文分析不限于电子商务或互联网交易中出现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但本文发现了从假名和(不)联系的密码中提取出来并区分“在线”和個人的“离线”身份的问题。在线身份可能带有关于个人喜好,她对某件商品的评价,她的浏览行为,购买历史等的信息。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在线身份通常与Cookie或IP地址相关联,用于跟踪会话期间和跨会话的客户行为。另一方面,离线身份代表个人的实际身份,如信用卡号码和社会安全号码等标识符所示。例如当用个人信用卡在网上购物时,就透露了离线身份。

信息技术不仅可用于跟踪,分析和链接海量数据,还可用于拆分和取消链接数据,并保持在线和离线信息的有效分离。在这种意义上说,匹配,链接或重新识别信息变得技术上不可能或成本足够高以致不再有利可图。例如,商家网站的购买历史记录可以与其余额通过许多匿名支付技术之一支付的在线账户相关联。或者,商家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通过不透露客户身份的优惠券和转介来实现。或者,个人可以以隐藏个人身份的方式共享文件和建议,并追踪他们对系统的贡献等等。

3 在线身份信息的经济价值

最近的一些经济研究对隐私经济学与购买交易的关系展开研究。当有关顾客的品味和购买历史的信息是可用的并且可以在卖方之间共享时,单独的市场法则可能会产生帕累托最优结果。例如,在允许公司使用cookies的一般条件下,顾客体验变得更好,因为买方可以从卖方更好地了解他,从而为他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卖家之间共享信息可以减少买卖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扭曲。当卖方面对战略客户时,她会自动倾向于采取保护客户隐私的政策。新人的不信任是简单身份变化的固有社会成本,但持续的假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注意的是:这些研究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将个人作为(经济)代理人处理,他们的个人资料可能包括品味,购买历史,价格敏感度或风险规避等信息,但不一定是关于这些个人的信息离线身份。这些文献表明,对于几种类型的交易,市场法倾向于公平使用在线信息。换句话说,这些文献告诉我们,共享和增加使用在线信息可能会带来经济利益,并且这些好处不会因保护离线信息而受到损害。

但是,现有的信息系统是以链接在线和离线用户身份的方式构建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因特网的传播,这些联系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担心其他方(例如商家)将采取的个人离线个人信息的做法和保护。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隐私恐慌的高峰时期,一些调查发现,身份盗用和信用卡欺诈是使用新信息技术的个人主要关注的问题,并且由于这些担忧而导致数十亿美元因错过销售而丢失。这些调查支持这样的观点,即实际上有经济原因来保护个人的离线身份。

4 离线身份信息的经济价值

首先,考虑到个人失去了对她的个人信息的控制,并且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并持续存在。那么与正在完成交易的一方相比,个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位置。因此,来自未来可能滥用离线个人信息的负面效用实际上是不可计算的随机冲击。例如,由于身份盗用,个人可能会被拒绝提供小额贷款,有利可图的工作或重要的抵押贷款。

如果个人忽视对与他们的离线身份有关的未来潜在风险,并且不采取最佳行动,则与他们互动的其他方没有动力去承担保护这些个人的个人数据的责任。例如,商家的数据库可能会被黑客入侵,并且存储在那里的信用卡号码可能会被盗用,然后被非法重复使用,而个人无法知道“泄漏”发生在哪里,没有商户(几乎所有场合)不得不为此付费。这意味着对于处理个人信息时的滥用,滥用或疏忽不承担责任,其他方面会发生道德风险。

最后,由于愿意为保护支付隐私意识的个人的市场很小,所以个人的隐私保护不会得到满足。由于保护个人信息的唯一经济利益属于该信息的所有者,而且该信息也受到“即时满足”的限制,所以该业务领域的利润率很低。由于很少有人对自己的信息安全需求非常清楚,因此需要愿意为此付费,市场规模也非常小。低利润率和小需求使得任何技术都很难成功.除了在利基市场(可能还有不愉快的市场)。现在:虽然一旦采用隐私增强技术的实际使用成本很低,但其采用费用很高,因为它们涉及大量的转换成本。因此,由于商家决定不向客户提供匿名技术,所以涉及隐私的客户选择不在网上购买,或购买较少。潜在的,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仍然不满意。

5 总结

虽然市场力量可能确保公平使用与个人在线身份相关的数据,但他们并不能保证最佳使用和适当保护离线身份。事实上,目前在处理隐私和个人信息(在线和离线)方面主导做法的评估表明,自律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用于拆分在线和离线身份,或使个人身份之间的联系成本太高,不适用于任何实际应用。没有经济刺激措施,隐私技术不会得到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储节旺,李安,新形势下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 (11):21-26.

[2]黄蓝,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情报科学,2014,32(01):143-149.

[3]申琦,利益、风险与网络信息隐私认知:以上海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J].国际新闻界,2015,37 (07): 85-100.

猜你喜欢

隐私保护个人信息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保护等6项通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
工信部:我国将出台保护个人信息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