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海量数据实时流通技术框架
2018-02-25姚欣研葛燕吴鹏
姚欣研 葛燕 吴鹏
摘要 本文从实际的政务应用需求出发,研究一种大容量高速点对点数据流通的解决方案,并探讨其在政府信息化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海量数据 技术框架 共享交换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规模庞大的数据交换与共享,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如何做到实时流通已经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就我国对城市海量数据实时流通的处理现状来看,众多数据、信息与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在数据利用与资源共享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由此也浪费了大量资源大量浪费,这给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本文结合城市级海量数据实时共享交换的背景和总体需求,就城市海量数据实时流通技术框架进行了深入研究。
1 城市级实时数据流通的问题背景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级海量数据的实时共享与交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海量数据实时流通技术总体框架还未搭建完善,数据实时流通的局限性还很强,在实时信息的获取、数据的更新以及海量资源的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都存在众多问题。
2 城市级海量数据实时共享交换的总体需求
从本质上讲,智慧城市属于一个高度动态的系统,其具体的系统需求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不同的需求者、不同的业务对于共享的信息资源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在对城市级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共享与交换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提供最为基础且统一的信息共享服务,而且应当具备个性化的应用服务。
3 总体解决框架
3.1 智慧城市层次架构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统一的共性服务公共支撑体系对各方面共性需求的实现进行支撑,为此,必须保证城市海量數据流通的时效性。基于以上分析,需要建立一个公共支撑平台,使信息化系统和物联网中孤立的数据、信息以及资源等从封闭状态变为开放共享的状态。这样,本来分散的、位于小范围内的数据、信息、资源等便可以汇聚在一起,从而集成为共性服务资源群。如图1所示,感知和延伸层、网络和信息设施层、数据和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共同形成了智慧城市的数据、信息、资源处理架构。
3.2 公共支撑平台技术架构
如图2所示,对于智慧城市而言,公共支撑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集成领域,其可以利用统一的访问入口将不同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无缝接入与聚合,从而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共享,业务的集成和融合,进而促进各项工作、项目以及工程等的个性化应用和高效低成本开发。
4 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为了确保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内容:
(1)保证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质量的优良。
(2)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全面开发城市公众版。
(3)应当大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与地址编码数据库,并注意保证其具有统一性。
(4)应当打破数据和信息的局域性,全方位打造跨越部门和行业等限制的城市公共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并建立与之对应的信息服务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建设有效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保障城市海量数据能够实时流通,必须全面结合和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数据库、GNSS卫星导航定位、OA办公自动化、MIS元数据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集成、协同工作以及网格网络等关键技术。
5 实际应用案例
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例,该系统主要由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与各个应用部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信息资源管理属于中心节点,其不仅提供了统一的目录服务和服务中介/调度,还能够对全局性的事务、消息进行处理,因此,其属于系统运行和管理的核心。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对外还具有服务注册与服务查找两大基本接口。这样,需要共享的城市服务便可以经服务注册接口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中注册。另外,对于专题以及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其也可以通过所需要的服务类型,经服务查找接口进行查找,应用后绑定具体的服务实例,从而调用相应的服务功能。
6 结语
建设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将“城市信息平台”作为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罗振,智慧城市公共支撑平台体系架构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3 (04):10-13.
[2]吴双力,物联网标识服务支撑智慧城市发展[J],电信网技术,2013 (0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