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融合"创客课程的构建与探索

2018-02-25韩慧仙李玉民颜志勇

职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创客课程体系

韩慧仙 李玉民 颜志勇

课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中高职衔接螺旋式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XJK01682Y015,主持人韩慧仙)研究成果。

“创客”起源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新项目,2011年,创客运动开始向教育领域渗透。2015年创客教育在中国拉开了帷幕,同时创客教育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随着创客教育的发展与推进,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开发与构建创客课程是创客教育推进与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无论是培养创客人才的“创客的教育”,还是把创客理念应用于教育的“创客式教育”,都需要创客课程资源的支撑,创客课程是实施创客教育落地的重要载体。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进行了创客课程的开发,但基本上是针对单门课程进行,或者只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兴趣结合,未从专业层次考虑学生的创新技能发展,没达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探索构建基于项目融合的创客课程体系,期望能为高职创客课程体系的开发提供一种范例。

一、“项目融合”创客课程的构建

创客课程的项目融合设计是以工程实践课程体系和创客教育课程体系为依托,将真实的工程实践项目和教学项目有效融合起来,将现有的高职课程与创客教育课程融合起来,将传统课程知识与技能融合在一个个创客项目中,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基于高职创客型工匠职业成长规律,以发展中的工程项目为引领,以教学项目为支撑,设计创客课程体系,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于项目融合的创客课程开发理念,以机械臂为载体,进行了创客课程内容体与项目的构建,设计了2个递进的工程项目和14个教学项目,形成了贯穿于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客课程体系。

1.创客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创客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是创客课程构建的起点,直接关系到后续创客课程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创客课程的内容设计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更加注重创新素养的拓展和提升。創客课程内容设计需要在课程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学习对象的认知能力,对现的有多个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有效整合,精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体系。从单个内容主题来看,创客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但从整体来看需要具备良好的体系化特征。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客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中,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围绕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创客课程内容体系构建要求选取创客课程内容体系,一种是以直角坐标机械臂制作为载体,对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另一种是以智能化工业机械臂设计为载体,对机械加工、单片机应用、传感器技术、自动化生产线、Solidwork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

2.创客课程项目构建

确定创客课程体系内容后,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基本规律与创客型人才培养规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程项目与教学项目。

团队成员将课程体系内容转换为直角坐标机械臂制作、智能化工业机械臂设计2个可操作的工程项目,每个工程项目围绕现实问题,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既相互关联又适度松散的机械臂机械设计、机械臂底座制作等14个教学项目,教学项目设计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础条件,同时考虑了开展教学的软件、硬件等教学条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大一通过完成机械臂机械设计、电机控制板制作等7个教学项目和直角坐标机械臂制作1个工程项目达成课程目标;在大二通过完成机械臂触摸屏设计、机械臂创新设计等7个教学和智能化工业机械臂设计1个工程项目达成课程目标。

二、“项目融合”创客课程的实施要素

创客课程内容与项目设计后,要完成“项目融合”创客课程的实施,项目实施路径、实施平台、授课教师、教学资源、课程评价等是创客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1.“在制作中学”的学习模式

在创客课程实施过程中,项目式学习是常态化的学习模式。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客课程项目的实施中,采用了“在制作中学”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学生围绕来自真实情境的创客课程工程项目与教学项目,利用创客空间,按照“选题调研、创意构思、产品制作、优化迭代、路演分享”的学习过程,完成项目的创新设计、实施、评价与分享,在项目制作产品(模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通过“在制作中学”实施课程项目,围绕课程项目的核心问题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协同完成创意解决方案,利用各种资源最终制作出课程项目作品,“在制作中学”是基于跨专业的学习、学思结合的学习、创造的学习、设计的学习,该学习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分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与创新实践。

2.“020联动”的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是创客发挥创意、实现创意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意精神与激发创造力的空间。“互联网+”时代下,创客空间从物理环境、支持环境和虚拟环境三个维度建设共享的、开放的空间,同时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创客论坛等使学生能够在线上线下自主配合学习。

近三年,学院每年投入1000万用于创客空间建设,基本形成了线上线下融通的创客空间体系,能基本满足学校机械、电子、汽车、信息四大类主体专业的课程教学、社团活动、科技创新需要,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融合”创客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平台。

按照线上线下结合的原则,建设了跨专业创客空间,创客空间主要包括创客工程坊、创客路演厅、创客孵化邦、创客咖啡吧、创客图书馆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实体空间构成。创客工作坊設置了机械设计与制作、电子设计与制作等工程坊,配备了镭射切割、3D打印、激光雕刻机、多功能车钻铣床、焊接、电工工具等制作工具,每个工坊都能制作出相应的产品或模型。创客空间是“项目融合”创客课程开展的主阵地,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供的软硬件资源以及专业指导力量,动手制作“独一无二”的教学项目与工程项目作品。

3.优秀的创客教师团队

培养与培训能实施创客课程的师资队伍是创客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创客课程的授课教师经常不是一个教师,而是一个教师团队,既有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师参与,也可能有校外企业专家参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技能竞赛与创客社团培养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知识的优秀教师团队,为创客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师资保障。

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长沙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黄炎培创业大赛与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现代电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等省级、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培养了一批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学院通过推进“1+5”创客社团工程,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即每名教师至少指导一个社团,每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要求学生在校三年间,至少在社团中完成制定学生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创建个人创客学习网站、设计并制作一个产品、参加一项技能竞赛与撰写一篇专利申请书五项工作。

4.信息化的教学资源

以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为依托,建立“立体互动、开放共享”的专业群网络资源库,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客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信息化教学资源。该资源库包括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教学、培训考证、企业学习3个网络资源库和虚拟智慧工厂、机器人技术网络博物馆、在线教学与仿真系统3个应用平台。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传感器应用》等课程教学资源,国际课程教学资源及国际企业认证资源。在线教学与仿真系统集成电工电子、电机及控制、液气压仿真、机床电气仿真、PLC技术应用等仿真软件平台,能实现在线交流、选取项目、申请材料、发表成果等功能。

三、小结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教育单位与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创客教育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而构建创客课程是实施创客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以直角坐标机械臂制作与智能化工业机械臂设计为载体,设计了2个工程项目和14个教学项目,构建了“项目融合”创客课程体系,后续要围绕创客课程实施要素进一步建设完善,形成完整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融合”创客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现民,建设创客课程:“创课”的内涵、特征及设计框架[J]运程教育杂志,2016(3).

[2]郝思思,范乃强,李思普,基于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05).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创客课程体系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