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2018-02-25江苏海门市能仁小学226100
江苏海门市能仁小学(226100)
微课作为现代信息网络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目标明确、内容集中等特点,能直击关键问题,收效明显。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从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帮助学生探寻言语表达的内在密码,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辨析对比,运用微课迁移写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微课资源引入课堂,引领学生探寻文本语言的内在规律,倾听文本深处的声音,感知文本蕴藏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将文本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表达实践中,融入自身的写作体系中。
如,教学苏教版《海伦·凯勒》一文时,教师发现第6自然段中“练习,练习,练习……”的表达形式,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中“工作、工作、再工作……”相仿,但所使用的标点符号却完全不同。教师利用微课展现了海伦·凯勒学习说话和肖邦彻夜工作的视频和图片,引领学生发现在不同情境下,标点符号所隐藏的奥妙。这样,学生就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的资源,学会结合文本情境对不同标点进行辨析和对比,学习表达的技巧和策略,为自己的习作储备了丰富的资源。
教材的文本作为典型的范例,除了小小的标点外,在写作顺序以及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等方面都值得教师关注。教学时,教师通过微课的形式加以呈现,引导学生进行富有实效的语言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巧妙补白,运用微课创生内容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留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呈现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古人刘熙载曾言:“文有以不言言者。”写文章时,很多作者出于表达效果的需要,运用“不言”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对这样的留白处,教师可利用微课,对文本留下的资源进行二度加工与创作,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文本的表达艺术,深化他们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比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在描述谈迁考察历史遗迹的情景时这样写:“他一袭破衣,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仅此一句,便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那谈迁究竟是怎样“从早到晚”“终日奔波”的呢?“扑面而来的风沙”他是怎么面对呢?教师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首先引导学生分别想象在凉意袭人的清晨、酷暑难耐的中午、夜幕降临的晚上,人们可能都在干什么;然后借助微课视频,将谈迁奔波的场景呈现出来;最后,出示句子:“在凉意袭人的早晨,人们还在_____,而一袭破衣的谈迁就已经________;在炎热无比的中午,人们在________,此时一袭破衣的谈迁还在________;在月黑风高的晚上,人们已经________,而一袭破衣的谈迁还在________”
在微课的支撑下,学生对文本留白处进行补充的过程,就是将身心快速浸润在文本世界中,感受到文本语言丰富韵味的过程。
三、梳理线索,运用微课有效复述
复述并不是简单地再现课文内容,而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语文新课标对复述提出明确的要求: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微课,将文本核心内容、基本框架、关键字词等提炼、再现出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主要信息,引领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品味语言,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如,在教学《第八次》中“蜘蛛织网”这一片段时,教师提炼出“正在结网”“网破了”“再次结网”“从头干起”“终于”等关键词语,并利用微课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以这些词语为抓手,回忆课文内容,进行自由复述。
吴忠豪教授认为:“一篇文本如果难以找到适切的语用训练点,复述就应该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案例中,微课成为学生走入文本的阶梯,有效地激活了他们内在的言语储备,让学生能基于文本和自身的经验,进行有效复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让学生在关注文本表达的同时深化理解文本内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和渠道,从而真正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