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发展思路与运行机制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2018-02-25杨永双邵瑞劲
杨永双 邵瑞劲
(1.重庆市武隆区教育技术中心,重庆 408500; 2.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重庆 400020)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的要求,教育部于从2012年开始在重庆市、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8个省(区、市)12个地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并于2016年12月联合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推动研学旅行在中小学的快速健康发展。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改变的一个风口浪尖,受到了众多教育机构、旅游企业、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需要怎样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基地如何建设管理?研学旅行课程如何开发设计?研学旅行活动如何组织实施?探讨这几个问题,既有助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理论构建,又助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政策统筹,还有助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育人质量。
一、刻不容缓地认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发展背景
1.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义
(1) 贯彻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1]。开展研学旅行,对于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创建核心素养体系、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要“支持研学旅行发展”[2]。开展研学旅行,对于深化供给侧改革、积极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3]。研学旅行遵循了教育规律,满足了人的全面发展要求,能够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2.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主要特点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具有集体为主、德育为先、体验为本等三个显著特点。
(1) 集体为主。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学校集中组织的旅行活动,在安全第一、教育为本的原则下,以一所学校、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在研学旅行基地开展集体旅行生活、集体学习研究、集体收获成长等集体活动。
(2) 德育为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让学生在研学旅行基地开阔眼界,充分感受祖国的锦绣河山,充分感受中华的传统美德,充分感受光荣的革命历史,充分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通过广泛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引起内心共鸣,从而产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所以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3) 体验为本。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营地转一转、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通过做点活、出点窍、流点汗、讲点事、创点新,从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在中国的发展
溯源我国的“游学”,可追及春秋时期,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弟子们跟随他遍访都邑,从困顿碰壁中体悟人生,开阔眼界,了解民风政情[3]。虽然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未能达成寻找从政治国的目标,但通过广泛的社会考察,从大量的民间疾苦、国家争斗等现实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其思想逐渐向仁德方向转变,逐步形成了伟大的儒家学说。同时,孔子在周游列国中,广收学徒,修坛讲学,播撒仁德思想,惠及普通民众,对于孔子思想的形成、对于孔子圣人形象的铸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组织新安小学的“新安旅行团”进行修学旅行50天,通过卖书报、办歌会、做演讲、搞劳动等办法自筹经费,足迹遍及上海、南京、北平、兰州、西安、武汉、桂林等大中城市,沿途考察学习地理、民风、民俗、民情,学习民族文化、参观工厂,从而了解近代工业文明、考察抗日战场,从而增加民族责任感,开创了我国修学旅行的先河。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行知行》中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充分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在实践中学,回归到生活本真,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一定要在行中悟,感悟人生哲理,才能升华思想境界;一定要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是浅,实践才能出真知。
我国从古代的“游学”到近代的“修学”,逐步演变发展成了今天的“研学”,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更加理性、开放和共享,研学旅行逐渐发展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4.中小学研学旅行在西方盛行
如今,研学旅行(营地教育)被很多西方国家列为常规的学校教育体系。据美国营地协会(ACA)统计,美国有1.2万多个营地,每年服务于1 000多万名中小学生。世界营地协会(ICF)的数据显示,世界上营地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有5.5万个营地;澳大利亚是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最紧密的国家,营地教育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4]。
以日本为例,二战后,日本“修学旅行”开始兴起,后来发展得很普遍,纳入了日本国民教育大纲,写进了《学校教育法》。日本规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必须完成在本国的修学旅行活动,由各地教委列出实施细则并督促学校执行。日本有3 500多个营地,每年超过3 000万中小学生参与修学旅行活动。在日本,小学生的修学旅行,主要在附近的旅游地进行观光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团队精神;初中的修学旅行,主要到较为陌生的地区进行旅行学习,体验和实践课本中的知识,提高学以致用能力;高中的修学旅行,主要是去职业场所进行职业体验,如到电视台、报社、政府机构等,让学生了解毕业后可能去的工作场所[5]。
2016年4月,刘延东副总理指出:“将修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是方向,对于孩子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十分有益。”[6]
二、凝聚特色地建设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
研学旅行教育规定:每学年研学旅行累计时间原则上小学生4~5天,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实施;初中生5~6天,在初中一或二年级实施;高中生5~7天,在高中一或二年级实施[7]。根据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国小学有在校生9 913.01万人,其中4~6年级约4 960万人;有初中在校生4 329.37万人,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约2890万人;有高中在校生3 970.06万人,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约2 650万人。如此推算,全国中小学适合参加研学旅行的潜在学生人数达到1.05亿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战略和研学旅行政策的不断落地,研学旅行产业将会“井喷”式地到来,将成为一个人才聚集、资源倾斜、资本关注的朝阳产业。
研学旅行活动是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一起吃、一起住、一起游、一起学、一起研,必须具有相对封闭的吃、住、行、学、研的环境,为此,必须把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管理提上议事日程,让研学旅行基地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阵地。
1.研学旅行基地的分类和评估
研学旅行基地大致可分为三类,即阅历扩展类、心智成长类、技能提升类。阅历扩展类研学旅行基地,是指以优美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现代工农业园地等为主题的基地,可以各类旅游景区、植物园、动物园、现代工农业实践基地为基础来改造建设,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伟大的建设成就,体验乡情市情、中国国情,激发学生内心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爱环保的情感;心智成长类研学旅行基地,是指以人文景观、科普教育、传统教育等为主题的基地,可由各类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为基础来改造建设,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革命历史、发展成就、现代科技等,促进智力拓展、思维训练、心理塑造、品质培养;技能提升类研学旅行基地,是指以野外生存技能、农业生产技能、艺术创作技能、科技创新技能等为主题的基地,是以各类少年宫、训练营、艺术馆、探险馆、生态园为基础来改造建设,让学生提升生存技能、生活技能、生产技能、艺术技能、科技技能等。
建立研学旅行基地的评估标准和考核制度,让研学旅行基地在规模上、管理上、活动上、评价上都有章可循,促进研学旅行基地的规范建设、规范管理、规范运营。如重庆市教委颁发了《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申报评估标准》,构建了研学旅行基地的评估认定、考核复审、整改退出机制,通过资料评议、现场核查、社会公示、认定授牌等程序,履行基地的评估认定;通过实施年度考核、三年复核等措施,完善基地的资格确认;通过事故问责、整改复查、摘牌退出等办法,实现基地的整改退出,促进基地建设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营。
2.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发展实践
重庆市武隆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经蜚声海内外,成为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硚群——“天生三桥”、有被誉为“东方瑞士”的天然公园——“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洞穴——“芙蓉洞”等三大5A级景区,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大品牌于一体,被联合国授予“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8]。
丰富而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让重庆市武隆区对研学旅行有着超前的敏感性,及早谋划和迅速占领研学旅行制高点,打造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目的地。目前,重庆市武隆区成为重庆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5所学校被认定为重庆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学校。
建设“1+N”研学旅游基地,打造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目的地,是重庆市武隆区研学旅行的建设发展目标。“1”是指建设1个研学旅行的核心基地——世界级的儿童主题乐园:由阳光童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武隆区仙女山镇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设占地6 000余亩的阳光童年项目,融入科技、创新、快乐、环保、健康的理念,建成荷兰的“郁金香王国”、丹麦的“童话世界”、韩日的“动漫世界”、巴西的“百鸟世界”、澳大利亚的“浪漫庄园”、美国的“未来世界”和中国的“巴蜀文化”等七大主题驿站[9]。“N”是指建设“N”个国家、市、区级研学旅行基地。在“仙女山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区”,将天生三桥、仙女山大草原、芙蓉洞、龙水峡地缝、龙水峡漂流、武隆印象等著名旅游景点,改建成以喀斯特遗产文化、仙女山草原文化为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在“白马山森林养生旅游度假区”,将黔蜀盐茶古道、茶艺博物馆、望仙崖、原始森林等景点,改建成以红色文化、森林文化为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在“乡村旅游休闲游憩区”,将最美乡村、生态农业、主题农庄等景点,改建成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
三、相得益彰地开发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旅行的优秀形态是让学生多姿多彩地游、自由自在地学、无拘无束地研,所以说,研学旅行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领先于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姿多彩地游”就是让学生观实景、感实情、练实力,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手脚摸……动用多种感官,多方感受当地的地理、民风、民俗、民情,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增加民族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与责任;“自由自在地学”,就是让学生与同伴自由相处、自由观察、自由认知、自由体验,增长阅历、锻炼意志、修为人格,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共存;“无拘无束地研”,就是让学生发现探讨的问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合作研讨、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全新方式,各中小学校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在研学旅行基地科学设置活动项目课程,在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精心设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在中小学校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手册,促进研学旅行课程的高效实施。
1.研学旅行基地项目课程开发
研学旅行基地项目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是研学旅行基地创造性育人的根本保证。研学旅行基地要将课程开发作为基地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示范引领,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主题发展,坚持整合资源、突出实践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学校选择使用。
研学旅行基地项目课程需要具有明确的主题、清晰的目标、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方式和多元的评价等方面。“明确的主题”是指研学旅行课程的专题特色,主要包括乡土乡情教育、市情国情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等活动项目;“清晰的目标”是指研学旅行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等;“丰富的内容”是指研学旅行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的知识点、训练的技能点、内化的情感点、拓展的创造点等;“多样的方式”是指研学旅行课程的多样学习方式,主要包括如何依据任务分组、如何观察发现、如何探究设计、如何产品制作、如何交流表达、如何能力转化、如何成果汇报、如何深化创新等;“多元的评价”是指研学旅行课程的多元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的评价、合作探究的评价、创新成果的评价等。
2.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设计
目前,为中小学校提供研学旅行的服务机构主要有五类:一是专业的研学旅行机构;二是专业旅行社;三是语言培训机构;四是留学中介服务机构;五是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等。
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一般是由研学旅行服务机构设计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是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参考线路。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研学旅行主题、研学旅行线路、研学旅行景观、研学旅行行程、研学旅行准备、研学旅行注意事项等。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设计一定要坚持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和旅游性相统一;一定要突出展示当地旅游的精品特色,突出适应不同学段研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突出达成研学旅行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做到主题特色鲜明、创意快乐有趣、操作简洁合理,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绝不只是旅游精品线路的风景文化名胜,而是在精品课程支撑下的精品线路。
3.研学旅行活动手册设计
研学旅行活动手册是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指导手册和学习手册,包括研学旅行活动基本信息、研学旅行学习工具资源、研学旅行项目学习记录、研学旅行活动成果汇报等。研学旅行活动基本信息,主要包含研学旅行主题及目标、研学旅行期待及注意事项、研学旅行学习申请及家长告知书、研学旅行基本行程及时间安排等。研学旅行学习工具资源,是指支持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学习工具主要包含纸、笔、照相、通讯等工具;学习资源主要包含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可用纸张、网络等方式提供。研学旅行项目学习记录,是让学生记录研学旅行活动的情况,包含把任务分组情况、观察体验情况、发现问题情况、合作探究情况、反馈评价情况等记录下来。研学旅行成果汇报,是本次研学旅行的活动小结,包含研学旅行大事记、研学旅行总结等,不仅可以用日记、游记等文本的常规方式,还要提倡利用简报、微视频、微电影的现代方式来呈现其“精彩旅行”。
四、步调一致地构建研学旅行运行机制
为了保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常态化开展和优质化育人,需要建立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中小学校、学生家庭、教学基地、服务机构、社会各界的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共同体,从政策统筹、安全保障、经费筹措、资源整合、家校联动、督查评价、产业培育、宣传引导等方面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从而提升研学旅行的育人质量。
1.坚持政府统筹,构建研学旅行的协同配合机制
研学旅行是一项复杂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教育、旅游、文化、财政、公安、交通、保险、食品药品、共青团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为此,需要政府来搭台统筹,相关部门要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协同推进。2016年10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接下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应及时建立协调机构或协作机制,来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和配合落实。
2.守住安全底线,构建研学旅行的安全保障机制
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涉及学生安全问题,这是学校教育者最担心的事情,也是阻碍研学旅行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问题。要按照安全预案制定在前、安全教育时时开展、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商业保险和应急体系予以保障的原则,学校、企业、机构、家庭等各司其职,切实保障活动场地、活动设施设备、活动各个环节的安全运行,确保学生安全。
3.把握节俭原则,构建研学旅行的经费筹措机制
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需要社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经费是制约研学旅行活动普遍开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首先,要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将研学旅行经费列入地方教育经费预算之中,确保有其稳定的经费来源;其次,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作为受益者,学生家庭理应承担一部分教育成本;再次,要通过交通优惠、基地与机构减免,降低活动成本;同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
4.整合各方资源,构建研学旅行的信息共享机制
研学旅行需要通过信息平台来整合各方资源。其一,通过信息平台聚合一定区域内最优秀的基地、最特色的资源、最精品的课程、最优质的机构等,从而丰富研学旅行的活动资源;其二,通过信息平台开展研学旅行的师资、课程、线路的优化、指导、培训和考核等,从而提升研学旅行的活动水平;其三,通过信息平台推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基地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升研学旅行活动的服务能力。
重庆市提出建设重庆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网,设置学校需求、学生管理、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过程监控、保障体系、安全与应急处理、课程评估、服务机构及合作资源管理等10个网络系统[10],通过信息查询、资源整合、协作共享等手段,推进研学旅行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管理。
5.争取家长给力,构建研学旅行的家校联动机制
开展好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家长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的育人观,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并且能够带领孩子一起领略研学旅行的魅力。一方面,家长要大力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研学旅行活动,在活动计划、活动物资、活动路线、活动内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家长要身体力行,利用周末、节假日,主动带着孩子参加研学旅行活动,让学校研学旅行与家庭研学旅行有机结合,让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长的素养提升互为补充。
6.强化督查评价,构建研学旅行的科学评价机制
课程的运行需要科学的评价,才能保证课程开设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实现设置的目标[11]。为此,开设研学旅行课程,必须构建研学旅行的科学评价机制。将研学旅行的实施成效纳入学校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将研学旅行的指导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推进研学旅行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将研学旅行的学生表现纳入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自己评、同伴评、教师评、机构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多种方式,提高研学旅行的育人效果。
7.重视行业培育,构建研学旅行的经营管理机制
研学旅行既是一个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又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是一个由学校组织实施、服务机构经营管理、基地具体承办的操作流程。近年来,由于研学旅行的巨大市场需求,各类相关企业纷纷涌现,引发了经营管理的新要求。一方面,国家要及早出台研学旅行的行业标准,引导各级教育、旅游等部门开展研学旅行基地与服务机构的资格认定,避免出现一哄而上、参差不齐的行业乱象;另一方面,要健全研学旅行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努力培育研学旅行的市场主体,推动教育事业和旅游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研学旅行产业的良性发展。
8.增强舆论引导,构建研学旅行的宣传激励机制
研学旅行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新鲜事物,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加快培育、大力发展和积极推广。各级教育、宣传、媒体等部门要加大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舆论引导力度,争取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呵护;各学校要加大对开展研学旅行的宣传发动力度,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开展研学旅行取得成效的学校、基地、机构等实施表彰奖励。努力构建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基地、学校与机构、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共同育人的新格局,形成全社会关心呵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7-09-30].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2017-07-29].
[2] 基教一司.切实推进研学旅行工作,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J]基础教育参考,2017(2):2-5.
[3] 陈文杰.我们需要怎样的研学旅行[N].光明日报,2017-08-10(14).
[4] 营地教育:一种体验式学习[EB/OL].[2017-10-10].http://www.cssn.cn/jyx/jyx_jyqy/201505/t20150506_1722090.shtml.
[5] 研学旅行在中国:日本修学旅行的借鉴意义[EB/OL].[2016-09-27].http://www.mingde.com/news/show-1169.html.
[6] 教育部:切实推进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EB/OL].[2017-10-10].http://www.huaxia.com/xw/dlxw/2016/12/5123048.html.2016-12-19.
[7] 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的通知[EB/OL].[2017-10-10].http://baike.so.com/doc/27081024-28465676.html.
[8] 钞文等.武隆:“咬定”旅游实现脱贫蜕变[N].武隆日报,2017-08-15(1).
[9] 造价30亿“阳光童年”主题乐园将落户武隆 [EB/OL].[2017-10-10].http://cq.people.com.cn/n/2015/0211/c367650-23869416.html.
[10] 渝教基发[2017]10号文件.“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10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EB/OL].[2017-10-10].http://www.cqdzjw.cn/viewnews.asp?news_id=90187.
[11] 殷世东,龚宝成.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M].合肥:黄山出版社,201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