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5刘万辉
刘万辉 于 杨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哈拉海镇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支撑下研究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心理学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教育心理学涵盖学生心理、教学行为、教学心理、学习行为,通过科学的教学理论来研究和发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于促进教育过程的发展和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心理因素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方面,作为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应用教育心理学开展小学体育教学,能够有效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在遵循教育心理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实现体育教学强身健体、锤炼意志的教育功能。
一、教育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心理学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引导和依据,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育心理学为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帮助教师形成对教学现象和学生心理的正确认识;第二,教育心理学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指导,帮助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正确分析学生提供依据,帮助教师预测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动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第四教育心理学能够帮助教师科学地研究教学过程,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总结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一)运用教育心理学促进知识技能的巩固、转化、应用和迁移
体育学习是新旧知识和技能不断融合的过程,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过程。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要实现这种学习过程,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建构和理解,从而将知识内化吸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体育教学,能够有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逐步实现学习目标。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运用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加工学生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投身到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进行知识建构。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用认知心理学建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积极实现知识的巩固、转化、内化、吸收和迁移、运用。
(二)运用教育心理学激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建构知识技能的过程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过程,在此过程中,观察是基础,思维是核心,实践是最终目的。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建立体育动作、体育知识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运用分析、判断、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掌握体育动作,积极投身到体育训练之中。首先,体育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动作技巧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体育训练的热情;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产生疑问,在质疑中开发学生的体能和职能;再次,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教师要将体育意识的培养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最后,教师要使教学内容和技巧练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经历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学生的逆商教育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体能训练,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承担着锤炼学生意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可以以学生的逆商教育为突破口,在课堂训练中为学生设置各种障碍,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让学生学会面对困境,能够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法做出正确选择。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素质和认知方式的发展还不稳定,体育教学应适当融入逆商教育,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团队和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进步的精神,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和谐、全面发展。
总之,体育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小学体育教学,能够正确把握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规律开展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
[1]韩丽娜.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5(19):169.
[2]张勇平,杜帮胜,刘谦.对体育教学及引思方法的教育心理学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