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课程生态体系研究
2018-02-25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日照 276800)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软件的多样化为我们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我们学院建立了若干门次的国家、省级及院级精品课程或课程组,有了良好的课程资源支撑,但这些课程或课程组大多是课程的相关展示,没有从课程和课程体系生态和谐发展的角度来建设课程。面对新的课程发展趋势,必须尽快建立基于新型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生态课程理念,依据课程生态原理和生态法则,构建生态课程体系,实施生态教学改革。
一、课程建设目标
1.建立适合多门课程可以共存,且存在前继、后续、平行等关联关系的课程群框架体系,使各课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平衡和互补,达到和谐共存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1]
2.每门课程设定管理和授课两大角色,为其建立既相互依存又各自相对独立的关系,并分别为其设立公共库和私有库,建立生态吸收的机制,聚集授课教师的点滴智慧,促进课程的生态化良性循环发展。[2]
3.建立以班级为基础单位,以课程管理者、授课教师和学生为基本角色,集课程建设发展、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三位一体的互动管理模型,并能全程记录课程的建设发展、教师的教授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
4.搭建可以运行在电脑和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可以共享、共建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体系,并实现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目标。
二、课程设计内容
1.建立基于H5和响应式布局技术的框架体系模型
根据本项目的理念和技术实现,建立了以H5为总技术架构,信息管理网络化为实现手段,移动互联技术为提高使用体验的技术支撑的三层框架体系模型。包括云计算技术框架层、网络信息管理层、移动互联应用层。
利用H5和响应式布局技术,开发一套基于Android平台的APP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更自主、更有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本平台系统碎片化学习的目标。
2.建立课程生态体系管理模型
本管理模型建立了以课程为信息管理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课程的使用核心的,集教务教学文件、随堂练习库、考核试卷库、在线互动交流等于一体的,并可以在公共库和私有库之间实现生态吸收的良性生态化发展的集课程管理、课堂教授和自主学习的综合性平台。其中,课程管理者、授课教师和学生三者可以在系统中形成一个讨论交流的互动整体,实现三位一体的在线互动交流。
3.建立课程建设管理模型
课程建设管理模型把课程建设得更加全面、实用,同时也为了各管理员在课程建设中的功能权限分配明确,起到各负其责,共同推进课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包括:超级管理创建课程模板,超级管理添加课程基础信息,系统根据模板的设定动态创建对应的数据表结构信息。超级管理授权某课程的管理权限给某个或某几个课程管理者管理。课程管理者接受课程管理权限,进行初始化课程基础信息和文件分类信息,添加管理整个课程相关文件和教学资源资料,初始课程章节或子项目等信息,添加、管理章节教学文件信息,添加、管理章节习题库信息,添加考核试卷库信息等操作。授课教师完全继承课程管理员添加的课程相关信息,并可以加入自己对课程的改进信息。这就实现了课程建设的生态体系化。
4.建立课程教授管理模型
设计课程教授管理是为了完善和约束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包括:系统设定授课教师的授课资料全部继承本课程的公共资源库信息。授课教师可以添加和管理自己的私有资源库信息,并可应用到课程的教授过程中。[3]
授课教师创建班级。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查询,添加和管理对应的学生信息。授课教师利用平台资源进行课程的讲授。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进行随堂练习等。授课教师可查看并统计学生的学习记录、随堂练习等的状况。授课教师可以创建考试,并组织在线考试。学生进行在线考试。授课教师可以查看、统计学生的考试信息。
5.建立学生学习管理模型
为了完善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能做到学习过程全程记录,设计了本学生学习管理模型。该模型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资源进行在线的预习、学习、复习等。学生听课结束后,必须完成对应的随堂练习。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随堂练习完成情况,并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学员可以参加在线考试,并在考试结束后查看考试成绩。[4]
6.建立三位一体互动管理模型
为了同一课程的不同权限的用户相互交流课程的相关知识,故设计了三位一体的互动管理模型。该管理模型中:每门课程均有自己的在线交流区,该交流区可以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划分不同的交流模块超级管理创建课程时,系统自动创建交流区的相关数据表结构。课程管理者设定是否开放交流区。课程管理者初始交流区子模块信息。课程管理者可以把某个交流模块的管理权限分配授权给某个具体的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可以对自己管理模块进行管理。授课教师可以发帖或在线答疑。学生可以发帖提问或进行在线交流。
三、预期效果
本平台的研发成功将会是一个可以详细记录课程发展、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综合性教和学的智能网络平台,可以大幅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快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对授课学生众多、师资相对短缺的课程将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同时,由于使用H5和响应式布局技术,使本台向移动终端设备应用的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使我国国民的终身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