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25孙承志
孙承志
(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初级中学,江苏 淮安)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程序设计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思维能力成为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开展计算机教学应当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大部分学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或者是基础理论知识,却忽略了学生计算机学科在程序设计思维能力中培养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背景下,各类便携设备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人们与信息技术工具间的关系也更为和谐、密切,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更加方便简单,所以应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以此为目标,创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与计算思维
当前21世纪,我国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而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灵魂,也正是由于计算机设计语言编写,才能够赋予计算机辅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与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角度下得出的各类结论:SUN公司改造了OAK,贝尔实验室改善了为编写系统软件设计的B语言。为了适应云计算的发展要求,苹果公司发布了用于OSX和IOS,在编程语言……从以上案例我们能够得出,程序设计核心是算法设计,为了有效解决计算机科学教学,首先要了解计算机科学家们的思考方式,尊重程序设计学习。
二、有效调整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总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进一步拓展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理解的知识有限,他们只能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程序设计,基本结构等。所以教师应当有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流程图,并且写出直接排序与冒泡排序、辗转相除、进制转换等一系列抽象程序代码是学生在编程环境,不断地提高调试程序能力。在选修模块中学生了解到子程序的作用,以及规定的概念、使用方法。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应当鼓励其编写较多的模拟实际问题的程序代码,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应当抛弃传统,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内容编排方法,应当构建互相联系且独立的问题系列,引导学生充分地分析并模拟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鼓励学生初开网店。教师先提出问题:“小红为了帮助家乡的果农打开市场,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项目要求:假设开网店只卖一种水果的话,设定水果单价以及运费,根据购买者的数量计算出购买的费用。”然后引导学生输入水果价格与数量、运费总价抽象等,采用输入与输出语言、表达式处理等信息。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变量以及输入输出、表达式的相关概念。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应当将学习内容贯穿于程序设计语言与数据库、数据结构及软件工程中,确实提高学生每阶段的能力,采用项目驱动与基础训练、竞赛结合于一体的组织教学模式。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应用范围广,所以学生必须有扎实又广博的理论基础水平,以及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针对这一发展特点,应当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结合,切实突出程序设计、思维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并重,促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素质全方位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增加设计与算法分析、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
四、选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方法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项目教学法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也可以以常见的问题为辅,讲解各个章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体验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相关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习,可以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验与总结,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引导学生探究、实践与思考。中学生思维处于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构建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激发联想,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印象,使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以及经验适应并应用新知识,从而不断拓展程序设计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调整教学内容。重视程序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助于学生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在学习程序设计过程中,学生有效理解计算机本质与内涵,提高计算机思维水平,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