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有力,服务到位:湖州着力打造区域特教改革发展新样态

2018-02-25顾明明陈正红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医教随班湖州市

● 顾明明 陈正红

发展好特殊教育是浙江省湖州市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015年1月湖州市被列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以来,积极开展实验,创新实践,建成了布局合理、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了财政为主、多元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打造了适合地区发展实际、满足各类残疾儿童少年特殊需要的区域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新样态。

一、构建全方位的支持保障体系

在推进国改区实验过程中,湖州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跨领域、跨部门合作,探索建立了教育、卫生计生、残联、民政等多部门参与的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合作机制,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组织优化与经费保障,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支持保障体系。

(一)完善制度保障,构建跨部门政策支持体系

2015年7月,湖州市印发《湖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7年)》,进一步明确教育、编办、发改委、财政、民政、人社、卫生计生、建设、残联九个部门在区域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中的职责。其中特别提出,“特殊教育四送合一、医教结合实验项目”是三年着力推进的项目之一,要求整合教育、残联、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资源,协调推进“四送合一”项目建设:教育部门组织“送教上门”、残联组织“送康复上门”、卫生计生部门组织“送医上门”、民政部门组织“送温暖上门”。同时,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整合卫生计生、教育资源,探索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模式,为残疾儿童少年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服务。2015年8月,市教育局联合市卫计局、市残联、市民政局出台了《湖州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就实验区的项目实施作了具体部署。

(二)强化组织保障,优化区域特教管理网络

湖州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部门领导为组员的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8月27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推进会,时任副市长闵云、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旭萍、市教育局局长潘音、市残联理事长李红,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建设局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会上贯彻落实国家、省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和部署了“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推进工作。

湖州市构建了由行政支持、专业团队支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参与、学校参与的区域管理网络。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研制并印发相关职责文件,如《送教上门责任学校工作职责》《送教上门教师工作职责》《随班就读工作职责》《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等,还专门制作《湖州市送教上门工作手册》。各随班就读试点校、送教上门责任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教研组长等相关人员参与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有关工作方案。

(三)落实经费保障,确保实验工作规范有效

为保障特殊儿童有更优越的环境接受教育,湖州市多方筹措,确保经费到位,逐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针对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和市教育康复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育设施已不能满足残障儿童教育康复需要的实际情况,市政府投入约1.3亿元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建造了占地面积近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新校舍,于2015年3月正式启用。长兴培智学校、安吉育星培智学校等新校正在筹建中。为给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开发潜能和补偿缺陷的场所,湖州市深入推进资源教室建设,全市现有50个资源教室投入使用。

为了确保国改区实验工作正常运行,市教育局专门设立了湖州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项目专项经费100万元。各县区也相继出台文件,如长兴县制订了《长兴县特殊教育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安吉县出台了《安吉县特殊教育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等,从政策层面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公平教育权利,且予以优先保障。

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障学生。每年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资金,对市本级特教学校就读学生、随班就读学生和接受送教上门学生分别按每生1000元、1200元、1500元标准给予补助。福利彩票公益金根据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建设需要给予每年200万元左右的资助。

二、完善全过程的工作运行机制

为提高国改区实验工作效率,湖州市探索建设全过程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并完善残疾新生儿和持证残疾儿童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实名通报和实名追踪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购买专业康复服务机制,逐步打造拥有教育和康复技能的优质特教教师队伍,增强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全面发展的支持能力。

(一)建立全过程的筛查评估与转介安置服务体系

湖州市努力构建多元服务模块,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障碍类别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整合市级教育、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和高校的专业力量,依托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研究和制订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评估指导性意见,联合开展全市评估指导和科研工作。探索建立县(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安置工作机制,依托县(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联合县(区)教育、卫生计生和残联等部门的专业力量,根据残疾儿童入学评估与鉴定结果提出安置建议,并对残疾儿童实施随访和跟踪服务,基本形成了“筛查→评估→建档→转介→安置→综合干预”的全过程特教服务运行机制,显著提高了残疾儿童入学安置评估的科学性和接受教育康复服务的针对性。

(二)建设全共享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平台

整合共享教育、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的残疾儿童发现、诊断、教育、康复等信息,通过各部门的分工合作,为每位残疾儿童少年建立电子化个人档案,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自发现开始的跟踪式医教结合服务。

建立个别化教育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全市所有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均纳入个别化教育网络平台管理,对所有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实施实名制服务质量追踪。

(三)打造全技能的优质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按规定标准配备特殊教育学校和卫星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校教职工。加强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训练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并对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较多的学校,适当增加教职工配备。

实施教、医、研“三位一体”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按照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多形式开展岗前和在职培训。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及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巡回教师开展了不少于360学分的专业发展培训,建立随班就读学校校长、随班就读资源教师、随班就读班主任及随班就读学校普通教师按需必修特殊教育类课程制度,逐步形成分类培训体系。联合教育、卫生计生和残联等部门,开展医教结合骨干教师培训,综合培育具备特殊教育、康复等综合能力的教师,参训率达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100%。探索建立湖州市特殊教育教师双证制,逐步实现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

建立特殊教育专题研究团队。根据湖州市特殊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供菜单式研究专题,成立湖州市自闭症研究专业团队、个别化教育网络管理研究团队,建立市自闭症儿童个案资源库,为自闭症学生的教育、训练提供专业服务。

三、实施全覆盖的精准教育康复服务

为了提高区域特殊教育服务质量,湖州市积极探索从残疾儿童少年发展需要出发,实施全覆盖的精准优质教育康复服务。

(一)以专业协作为基础,实现3至18岁残疾儿童少年医教结合全覆盖

整合卫生计生、教育等资源,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即医教结合的行政管理机制、专业服务机制和特教学校现代化管理机制。探索“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高等院校”“特校康复教师+驻校顾问医生”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医教结合模式,建立了3个市级示范性医教结合实验学校。

1.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

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项目研究团队,建设医教结合专家库,采取“一校一医”“一校多医”“多校一医”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重点开展自闭症、脑瘫儿童的医教结合工作机制和医教结合康复研究,制订医教结合工作规范,逐步形成3至18岁多障碍类别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先后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医院就残障儿童综合康复(感觉统合训练和食物营养与疗法、自闭症孩子早期行为表现干预)签订合作意向书;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智障儿童的评估、癫痫儿童少年的医学治疗、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治疗和情绪行为问题孩子的干预治疗签订合作意向书。

学校每学期安排教师到医院跟岗,学习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干预方法;医院每学期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和康复宣教。医院与学校合作开展经验交流、个案分析,定期开展公益宣传讲座,介绍、普及特殊教育和功能恢复、职业指导、心理疏导相关知识。

2.加强学校与高校合作

在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专家指导下,湖州市积极开展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个别化教育专项实践研究,探索不同年龄段智力落后、自闭症、脑瘫等儿童的康复目标、康复内容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探讨康复训练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针对学生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个性化的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并坚持以资源优化为途径,努力提高学生教育康复水平。

(二)以卫星班建设为抓手,实现融合教育全覆盖

卫星班是浙江省推进融合教育的创新举措。湖州市积极开展“特教学校+卫星班”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探索“1+1”“1+2”等多种“特校+卫星班”的形式,推进特教与普教的融合、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融合。

2016年9月,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在南浔区长超小学、长兴培智学校在长兴八小建立了卫星班。2017年9月,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设立在吴兴区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卫星班顺利开班。投资50万元建设的“卫星班”,感觉统合训练室、生活训练室、蒙氏训练室等一应俱全。卫星班所在学校都成立了个别化教育团队,学期初根据每位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制订了与之相适应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一生一课表,通过日常活动和部分课程与普通班全融合教学、卫星班小组教学、个别化康复训练以及扬长教育相相合的形式,开展有效教学。

为深入推进全市轻度残障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湖州市启动资源教室建、管、用、评四环节实施工程项目,按照《关于印发湖州市合格资源教室评估细则(试行)的通知》精神,指导湖州市随班就读学校建设好、利用好资源教室。2017年10月,湖州市特殊教育专家指导团队成员对全市所有资源教室进行了全面的巡查,一些地区的优秀经验得到专家团队一致好评。如南浔区以课堂教学为关键,以个别康复训练为抓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助;关注课堂,实施课堂教学与补救教学相结合;关注个性发展,实施集体课表与个性课表相结合;关注康复训练,实施个别训练与伙伴互助相结合;关注心理健康,实施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关注学生全面成长,实施个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实现特殊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卫星班建设,更多的中度障碍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共享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为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三)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实现送教上门精准服务全覆盖

对确实不能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多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通过“普校+特校”的方式实施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整合教育、残联、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资源,协调推进“四送合一”项目建设,为残疾儿童少年量身定制适切的送教康复计划和康复课程等。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使送教上门学生受到系统和科学规范的特殊教育。完善送教服务工作规范,建立质量追踪体系。

湖州市积极探索“132”远程送教模式,即“一个核心”“三种形式”和“二维评价”,助力重度残障儿童发展。如安吉县以重度残障儿童生活需求为核心,以同步课堂、视频录播、入户指导三种形式开展远程送教服务,以满意度评价和目标达成评价促进远程送教质量提升。其中,同步课堂针对下肢瘫痪而认知情况较好的儿童,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让他们与特教学校学生一起上课,教师通过视频与之互动;视频录播针对家长配合度较高的重度脑瘫儿童家庭,将使用简化、生活化器材的训练过程拍成视频,指导家长每天定时根据视频对儿童进行训练;入户指导针对家长配合度不高、路途遥远的重度残障儿童家庭,招募并培训一批有责任心、爱心和耐心的志愿者,让志愿者与送教对象结对,每天定时到结对对象家庭提供志愿服务。

面对残疾类型多样化、教育教学专业化、供给方式多元化、教育资源融合化等新趋势,湖州市将以实施“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残疾人教育条例》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丰富课程和教学资源,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特殊教育专业指导,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全面推进湖州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进而形成具有湖州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样态,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公平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医教随班湖州市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医教协同视域下学生联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My family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