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做到“三有”
2018-02-25金诣芝
金诣芝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城关镇初级中学,湖北 十堰)
一、读中有悟
诗圣杜甫早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启迪。”“读”是“写‘的基础。作文言之有物,靠的是平时多读,多动笔积累东西,多读名家名篇,特别是要多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见多识广、博学的学生,思维必然活跃;不愿读书、不愿积累的学生,思路就闭塞。几年来,学生自愿订阅《中学生天地》《创新作文》《考试与作文》《作文大王》。读书时做到:一是不拿笔不读书,我要求学生读这些书时,要动笔摘抄,抄优美的句子和精彩的开头结尾,还要做旁批写出自己的感悟;二是数量上比谁读的篇数多;三是质量上看写的谁感悟多;四是看自备的“异海拾贝”本子上谁摘抄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多。时间是质量的保证。教师要敢于放手,不要把学生扣得过紧,管得过严,要给学生一片自由读书的天空。我每节语文课都要安排五分钟的“自由演讲”活动,学生按座位由前到后轮流到讲台上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优美作文、精彩语段,或讲出自己的体会,或朗读出自己的优秀佳作,或谈收获、心得等。我班还特定每天下午“读书”时间二十分钟,专门让学生去图书室博览群书,任何人或事不能侵占学生的这黄金二十分。这样有了读书时间的保证,学生当然就如鱼得水、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30%左右的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悟到某些优秀作文的优点,悟出作文的门径,但还有70%的学生不能做到这些,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感悟,才能真正把握写好作文的门道,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欣赏的水平。一要做读书摘记,即要求学生读书时笔不离手,把你读到的文章中的精彩语段、精妙语言、名言佳句及有价值的资料抄在自己的“异海拾贝”本子上。二要做批注,即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如自己的疑问、感受或见解、或结构或写法,这样把自己的所感融进批注的文字里,在批注中就会悟出作文的门径,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思维的质量。三要交流。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读完文章,挑选出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必要时也可与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相撞、不断迸发,对文章的理解就透彻了。四要思索。一篇文章读完了,学生不知如何领悟优秀文章的优点:我就指导学生如何去思索,如主题是否鲜明;选材是否恰当,新颖典型;构思是否巧妙;语言是否精练流畅;开头结尾是否精彩,是否呼应;层次是否分明有条理;感情表达是否完美等等,久而久之,学生便学会领悟优秀作文的佳处,懂得了写好一篇作文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二、写中有仿
学生在写作文时,我要求他们偶尔要进行仿写。仿写,就是依样画葫芦在学生原有的思想、生活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着重模仿优秀作文的某些特点或个别部分,是一种从扶到放的写作必要训练方式,模仿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初可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仿写一两句话或一组排比句,以后逐步仿写一段话,直至仿写成篇作文,模仿也需要语文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安排写一篇以“我的老师”为题的作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花蕾》和《作文大王》中几篇写老师方面的范文之后,启发学生自由作文,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茅塞顿开,思维活跃,写出的作文感情真挚,有血有肉,如有一个学生就把老师脸上的两小块疤痕写成了是几朵美丽的小花,这是真情的流露,学生对老师喜爱之情溢出纸面;又如学完《往事依依》这篇课文,我又让学生写一篇以“往事”为题的作文,学生就模仿了原文的开头和结尾的精彩段落和选材的典型以及表达的真挚感情的方法,很成功。开展模仿写作训练,使学生逐渐写出合乎规范的成功作文。
模仿是写作的起点。通过模仿,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写出优秀作文的诀窍。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仿写中往往也有生搬硬套,搞得不伦不类。这种现象仅仅出现于开始,阶段训练中是正常的,因为学生对这种训练的本身有一个适应和发展的过程:如果有生搬硬套的现象,教师就要进一步启发诱导“学以致用”的好处和巧妙运用的方法了。
三、创中有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文要创新,切忌一味地机械模仿,重复过去,重复别人,必须大胆想象,出奇制胜,写出自我。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呢?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镜头,都可以触动人们的思想,成为创新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大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就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闪烁出光芒来,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件突然会产生联系,这样就有了写作的素材。
总之,要“领异标新二月花”。只有这样,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学生真正悟出作文的诀窍,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