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激情,趣谈政治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力课堂的构建

2018-02-25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江苏南通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活力道德法治

(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江苏 南通)

伴随社会的发展,利益冲突与争端增多,很多人面对诸多诱惑之时,抛弃了做人起码的道德规范,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现实。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政治教育应有着怎样的改变与创新?2016年,政治教材从“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仿佛给出了答案。新更名的教材内容表现出了三大亮点:一是更加注重传统民族文化与国学的传承与发展;二是传递了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三是贯穿渗透了法治意识。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新时期政治教学者们一个“信号”,如何以“德”为基础,以“法”为中心开展政治教学,改变以往“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讲解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的热情与激情,让他们关心国事,趣谈政治;敢抒胸臆,敢谏直言,将政治上成一堂德与法并重、情与理相融的活力新课堂,更值得政治教育者深思。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活力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创建有效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在传统政治课堂,我们看到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老师说得太多,学生想得太少,沉闷、僵化、单一,这是大多数人对政治课堂的印象与评价。当新教材纳入很多鲜活的内容,当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已经开始关注社会,保守传统只会让学生的成长走在老师的前面。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地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给他们抒发自己观点、表现自我主张的环境,这是通过政治培养社会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如在讲到“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课时,可以通过播放《战狼2》的某些影视片段以及该影片的真实背景——“北非大撤退”的相关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展开对影片以及真实事件的讨论与评论,并引导他们思考:影片中最后的一句话:“你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意味着什么?“撤侨”所表现的仅仅是一种国家态度吗?那彰显的是不是一种“大国实力”?通过影片与真实事件的对比,谈一谈“国家利益”、“祖国强大”这些字眼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怎样的联系?有效情境才能够激发起有效对话,而往往一些创新观点和创新思维是在这种有效对话中产生并得到提升的。

二、组织有效活动,引发情感共鸣

道德本身并没有统一的规范与严格的标准,所谓“德在人心”,所以道德教育也是一种心灵教育和情感教育。将法治与道德放在同一天平之上,就是在政治课堂我们既要说法也要谈情,德与法,情与理相互交融才能够构建真正的活力课堂。如在“憧憬美好集体”的教学中,就可以提前组织学生进行“记者眼”的活动,让他们充当小记者对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进行随机采访,主题就围绕“集体力量”进行。在采访中A同学谈了自己在运动会时摔倒了,结果团队其他成员一起给他加油、鼓励,让他产生了奋起直追的力量;B同学讲到了自己这次考试进步很大,他的秘诀就是来自班级中很多优生对他的帮助;C同学则谈起了因为自己总是爱关心他人,所以“人气”很旺……在采访的过程中,“小记者”们伴随着被采访人的叙述,一起开心着、感动着、激情澎湃着,对美好集体也向往着、憧憬着……当在课上老师提出“美好集体”的话题时,学生们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三、引入有效时政,共同畅谈政治

谁说政治就是枯燥的说教?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最大的亮点是“接地气”,它的生活化特征十分显著,每一场政治事件、每一个政治观点都能够在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中得到彰显。而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渠道积累起来一定的“政治经验”,很多学生已经对政治产生了莫大兴趣,在这种积极心理下,引入有效时政,共同畅谈政治,不但打破了传统教学对学生开放性政治思想的禁锢,还会让政治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时,先给学生一则“时政播报”——“高晓松醉驾事件”,将事件发生始末以及给出的最终判决进行详细介绍,然后让学生一起谈一谈这起“名人事件”背后的政治话题:对高晓松进行判决的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是以什么为依据的?法律在这起案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名人、明星往往给我们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感觉,这起事件说明了法律的什么特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通过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我们又该怎么正确认识法律,并让法律成为我们的保护伞?明星事件本身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参与事件讨论,分析事件背景,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这种开放性与自主性是青少年最为喜欢的,也是活力课堂的重要特征。

活力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如何活跃气氛、活化思维,需要的是每个教育者对新教材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当新时代的号角吹响,政治教育者同样要以全新的理念与方法,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新活力,创设新常态。

猜你喜欢

活力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活力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