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童诗特点,发展学生素养
2018-02-25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七团小学537800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七团小学(537800)
童诗,即儿童诗歌,语言简单易懂,节奏轻快明朗,适合儿童吟诵阅读。童诗诵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语感,而且还能熏陶他们情感,启迪他们思想。统编教材第一册选编了25首童诗。教师要正确认识童诗对低年级学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吟诵,领悟童诗的魅力,使童诗成为低年级学生认知世界窗口。
一、丰富朗读形式,引导走进童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年级学生善于机械识记,拙于理解。如果教师过多讲解,反而会降低他们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的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他们兴趣出发,借助各种形式,指导他们进行朗读。一遍不行,就读两遍,直至学生熟读成诵。这样,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大声朗读,学生自然而然会发现与感受到童诗的意蕴。
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拼音,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先把字音读准,把逗号与句号的停顿读准,把词语之间的停顿读准,做到读通顺;接着教师对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检查,可以开火车读,也可以分男女读,或者小组自由读。如果童诗短小,也可以直接让学生个人读,便于纠正。总之,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关键是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
对童诗的学习,朗读是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由读,在读中走进童诗。
二、引领诵读感悟,深度理解童诗
童诗中有很多形容词。这是低年级学生积累词汇量、丰富语言的最佳途径。比如,《小小的船》这首童诗,有这样的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其中形容词有两个,即“弯弯”“小小”。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分别做相应的手势读一读。这种方式,让词语更有温度与生命力,使学生借助想象来理解词语,并赋予这些词语特有的内涵,为形象理解童诗奠定基础。
插图是文本重要的部分,是编者对童诗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插图,做到图诗对照进行理解。比如,《影子》这首童诗,插图中的孩子表情是无忧无虑的。教师可以在读诗前提问:“图上有什么?”读诗后再提问:“诗中哪几句与插图内容对应?”通过这种方式,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他们将抽象的诗句转化为具体的画面,促进他们对诗歌内容乃至情感的深度理解。
童诗是写给儿童看的,因此更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学生对童诗的情感体验也会不同。这种体验差异更能体现在学生的朗读上。教师范读,除了给学生正音外,还带有教师个人的理解。因此,诵读指导时,教师的范读应放在学生的个性朗读之后,避免他们机械模仿。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首童诗,有的学生重读“小鸡”“小狗”,有的学生重读“竹叶”“梅花”。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允许他们自己与童诗直接展开心灵的对话。
三、引发情感共鸣,模仿创作童诗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童诗短小精悍,富有节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他们吟诵仿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熟读童诗,发生情感碰撞之后,引导他们参照课文表达进行仿写。
比如,《家》这首童诗,从描述大自然开始到最后升华为“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在学完这首童诗之后,教师可以拓展提问:“蓝天还是谁的家?”很自然,学生会想到很多,比如风筝、小鸟等;有的学生会脑洞大开,联想到外星人、奥特曼等。接着,教师再一次进行延伸,从蓝天拓展到大海、沙漠等。这样学生兴趣更为高涨,纷纷给出富有个性的答案。
其实,低年级的学生从来不缺创新,缺少的是平台。因此,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从词语开始逐步过渡到句子运用。比如,《家》这首童诗,可以引导学生按照“_____是_____的家”的句式进行仿写。这样,为以后进行习作训练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对童诗的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积极搭建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他们进行诵读,做到熟读成诵,领悟童诗的魅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