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阳婚嫁中的婚前习俗

2018-02-25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媒人男方女方

杜 放

(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陕西 咸阳 712000)

结婚是人生的最大喜事,关系到家庭幸福、香火延续和社会安定,所以民间称结婚为人的“终身大事”。从20世纪30年代起,受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的影响,咸阳境内就有人提出“男女平等”“解放妇女”的口号。但是婚姻基本特征之一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缔结是维系宗法血缘关系和亲属之间的利益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虽然男女婚姻还有媒人牵线,但普遍建立在感情基础上,人们自由恋爱,自愿结婚。正如人们常念叨的:“两只鸟儿头对头,男女婚姻要自由。别人包办不得成,你想爱谁自己瞅。”

在我国古代,记载婚嫁礼俗最为完备的是《仪礼·士婚礼》和《仪礼·昏义》这两部典籍。[1]76它们把古人结婚的程序总结为“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虽然仍是结婚程序的典范,但其名目、内容、形式等有了很大的变动,并且融入了时代的、时尚的元素。

1 相亲

“六礼”中称作“纳采”“问名”。青年男女到了适婚年龄,无论家境与工作如何,家中父母总会托人为自己孩子瞅对象(男叫说媳妇,女叫说婆家),也有热心的长辈或朋友主动帮着给他们说对象,也称“牵线搭桥”。如果双方有意,媒人就会选择日期安排相亲。通常都是男方请媒人提亲,并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若相合即回简应允,名为允帖。有的经媒人介绍而两家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男女双方见面。20世纪90年代以前,称作“背见”。见面地点和形式分两种:一是在男方或亲戚家见面,经男女双方谈话同意,即确定关系;二是选择集市日见面,男方主要成员在某个地方等待,女方经过时,媒人指认“见面”,这种方式侧重男方。之后,为了对自家的儿女负责,男女双方家长就请媒人安排进一步相亲活动,此次活动完全是为考察男方而设定的。在咸阳城郊这一活动叫“看屋”,[2]721在北部农村或叫“看过活”,就是在双方家庭同意的基础上,选定一个日子,由媒人带领女方及其父母、直系亲属等来到男家做客。通过男女双方及亲友团的直接交流与沟通,来考察彼此的外貌、人品、生活习惯、家境以及未来公婆的做派、人缘等。有的女方亲戚还寻找其他借口到男方的街坊邻居家去打听男家的有关情况。考察完之后,双方把是否愿意结亲的意见反馈给媒人,媒人或把真实情况告知双方家长,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给双方撮合,反复强调对方的优点以及双方的互补性,给双方充分的时间考虑后再做决定。此间媒妁之言非常重要,咸阳人常说:“是媒不是媒,要跑七八回”,就是对媒人工作的肯定。

“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宴席招待,还要给女方较重的礼物,叫“见面礼”,礼物中至少要有一身好衣料,或先期约定购买的衣物之类。也有送红封的,内装一定数量的现金,具体数额可提前约定,也可随意给付。亲友之间多以钱、物送于女方表示祝贺,男女双方各以“四色”礼(即四样)相互赠送。[2]722男方多送女方所用衣物等。女方回赠挎包、皮带或笔墨、文具等,意为盼婿成才。

有的人看中对方后,请自己的亲戚或朋友去征求对方的意见。这种时候大多是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无论女方是否同意,媒人都会把女方的意见传达给男方。如果女方同意,媒人就安排“看屋”之事,否则此事就不了了之。有时女方家看中对方,但不便于说破,有这样一段民谣说得好:“树上的喜鹊叫喳喳,左眼跳得扑塌塌。黄狗黄狗你卧下,媒人媒人你坐下。叫我给咱烧茶炒芝麻,吃饱喝够再说话。他大伯,你听着:咱娃没长下十七八,看不了钥匙当不了家,千万给寻个好阿家。”2000年后,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男女青年上学、外出打工等交流逐渐多了起来,加上各大传播媒体相亲节目增加,自由恋爱普遍化,有些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功后,经过双方家长同意,也请媒人说和。

城镇比较简单,在见过第一次面后,如果双方同意,那么媒人才会在男女两家传递信息,根据男方要求,安排女方及家人到男方家见面,实际考察男方的各种情况。有的见面地点会选在介绍人家里或在公园、快餐店、咖啡屋等。这样男女双方都和介绍人认识或熟悉,大家不会太拘束,随便交谈,在吃、喝、玩的过程中彼此加以了解。比较保守的人不会当面表态,考虑几天后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介绍人。如果双方都满意,介绍人再给他们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就可以了。2010年后,见面的形式和内容更为简单,介绍人或电话联系男女双方,约定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地点,让他们自己去见面;或把男女双方的联系方式互换,让他们自己约定见面的事情;或把双方的“微信号”“QQ号”互发给对方,让他们在互联网上见面、聊天,如果都满意,自己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海聊一番,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家教修养、素质能力等,此后二人就进入恋爱阶段。这样介绍人就不再出面,只等结果。

2 订婚

一般来说,相亲见面成功后,通过一定时间的了解,在彼此认可的情况下,根据男女双方的意愿和约定,就要举行“订婚”仪式,目的是落实联姻意图,确立婚约关系。

“订婚”或叫“定亲”,是订立婚约、交换礼物等的一种仪式。订婚即是“六礼”中的“纳吉”和“纳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订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讲门第,即男、女家庭政治、经济地位要相当;二是男女双方年龄较小,大都在十四五岁左右;三是男女大都互不相见,全凭父母意志、媒人往来,所以出现很多悲剧。[1]8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政策,的确出现了“媒人好当事难场,想吃媒饭心汪汪。吃了媒饭害嗓黄,使了媒钱手害疮,穿了媒鞋脚倒长,说了虚话烂心肠”的现象。姑娘“手里拿着袜底底,坐到门前等女婿。东来的,西去的,都是扛锄下地的,赶快走来心近的”。一旦有了心近的,便使媒人说和。说和成功,就要进行定亲仪式。咸阳城郊把这个仪式叫做“过礼”,即女方开具礼单,由媒人往来于男女两家,待达成协议后,正式“过礼”,也叫“统礼”,也就是男方家给女方家送礼,女方家收礼后才算正式订婚。男方给女方的聘礼,讲究六礼或十二礼,大致有金首饰、礼饼、四色糖、茶叶、烟酒,以及馈赠女方的衣料、皮包、皮鞋等礼品;聘金有酒席礼、媒人礼、化妆礼等。[2]722

“过礼”一般分三个过程,第一次在“看屋”之后,请媒人送去“四色礼”,即四样礼物。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终、完美、美满等意蕴。有耳环、戒指、手镯等,也送衣料、鞋袜等。如果事先说好,也有在“看屋”的时候送“四色礼”的。女方同样以“四色礼”回赠,有鞋帽、皮带、挎包、笔、书包等。第二次在换帖时过礼,20世纪90年代前讲究送“两程礼”240元钱,这种礼数称作“仁义亲”,也有送“三程礼”360元钱的,被称为“普通亲”。现在礼金更多。男方还要送蒸馍、食品和衣物穿戴。衣物、鞋帽等皆为4~6套,讲究双数,取意成双成对。第三次送礼比较简单,一般只送一捆棉花(十斤),表示两家从此沾亲带故,取意双方关系“绵绵不断”。三次礼送过之后,便可商订完婚日期。

长期以来,咸阳人订婚的称谓始终未变。这种礼仪一般侧重女方,新郎在媒人及父母陪同下“过礼”,女家备办酒席,宴请自家舅、姑、姐、姨等重要亲戚。也有不办酒席的。礼毕女家“回礼”,即拿出一定量礼金回赠给男方。也有男家备宴的,这种情况大多在酒店进行。吃完酒席后,男方当面送礼,礼品多为先期约定购买的衣物、金首饰、聘金之类。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扯4~6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2000年后,订婚多为男女双方协商确定。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叫“彩礼”,它不再偏重象征意义,更注重经济实惠。一般都是“一包袱揽”,即一次给女方2~5万元礼钱,有的还更多。“过礼”时,一些人还将“行聘礼品”以二、六或十二个红盒装盛,往来人数为六、十或十二,在车队装载完毕后,鸣炮出发赴女方家。其仪式和结婚仪式一样隆重。先陈列礼品,后举行戴戒指活动。这样婚事确定,男女双方要改换称呼,当地人叫“改口”,媒人带准新郎,对女方长辈、父母、亲友依序改口,一一称呼。女方也要对男方长辈改口。双方父母分别赠送“改口费”,一般送男方9 999.9元,取意“长长久久”,送给女方10 000.1元,取意“万里挑一”。

在农村,往往把女方“看屋”作为确定婚姻关系的订婚仪式。吃完酒席后,双方父母以“亲家”互称。此后,四时八节,未婚男女互送节礼,男方之礼重于女方,男方来女家送节礼叫拜丈人,女方来男家送节礼叫做回门。20世纪80年代流传着女家盼婿的民谣:“一砖到顶机瓦房,玻璃窗子架架床,一群鸡,一群羊,有吃有穿比人强,女婿吃的商品粮,四时八节来看丈母娘。”在城市,一般不讲究彩礼,侧重送首饰,称作“三金”,多为戒指、项链、耳环、手镯等饰物。

3 看日子

“过礼”后,就可以领取结婚证,这时候男女双方在法律上已经建立了合法的夫妻关系。然而,在民间没有举行结婚仪式还不能算是夫妻。因此,订婚之后或结婚证办好后,按照传统的做法,男方的父母应该选好迎娶的良辰吉日,并由媒人带礼物去女方家,通知女方并征得同意。现在大多是男女两家共同选择、商定结婚的吉日良辰。俗称“择吉”“下日子”“订日子”等,即“六礼”中“请期”,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一般男方找当地的风水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属相、生辰八字,测算出最好的结婚吉日。旧时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一般选择农历逢三、六、九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还有寡年不婚嫁,本命年不嫁之说。寡年,就是无立春日的年份。本命年就是女子生年与当年地支相同。确定好日期后,男方要委托媒人拿些礼品到女方家里“送日子”。[1]76旧时送日子要用帖子,这个帖子是男方请人写在红纸上,其内容有迎娶日期、时辰,新娘出门、入门时刻,以及需要说明的相应禁忌等。如果女方家里接了这个日子,那大喜的日子就定了。如果女方家里把日子退回来了,那说明这个日子有问题,需要重新定。

退回的日子有时不是日子不吉利,农村常常定在农闲时节,特别在春节前后;而城市一般会选在节假日,如“劳动节”“国庆节”和春节前后,这既便于邻里、亲朋好友的帮忙、捧场,又很有纪念意义。还有一种情况,这个日子可能恰好与女孩子的经期重合。这时候,男方家长就要带着礼品再次请风水先生选日子。风水先生这次选的日子,肯定要比上次的推后或提前15天左右。媒人再把新的喜日子送去,娘家人就会接下来。现代医学证明,新婚时夫妻双方由于劳累、饮酒等因素,并不适宜要孩子。为了避免“日子”被退回,现在一般请风水先生一次性选两个日子,供女方母亲挑选,也是为了避开新娘的月经期。民间点日子,讳忌农历六月完婚,因为六月具有半月妻的意思;忌讳农历七月、十月完婚。因为农历七月、十月,是我国民俗传说中的“鬼月”。

4 备喜

吉日良辰确定下来以后,男女两家就开始为举行婚礼做一系列准备工作,人们称之为“备喜”。男方除缝制新棉被、购买家具、布置婚房外,还要拍婚纱照、预订婚宴,由婚庆公司安排婚礼事宜。男女两人同时挑选婚礼时所穿的衣服,及需要交换的戒指等。结婚当天,准新娘除需要穿婚纱外,还要准备一身红色礼服。

在农村,对男方而言,婚前的准备是比较繁琐的。家长在结婚日前十五天左右,要确定厨师、执事单,这讲究的是喜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分工细化,农村已兴起“租”的生活,有人专门组建一套婚礼用品,租金不高,给办喜事的人提供了方便。有时男方家长前两个月就给租主打了招呼,以免到时候用具被租出。租的东西,有大棚、桌子、碗筷等等。婚前一日,要布置新房。所谓新房,不是指新建的房子,而是新婚夫妇结婚所住之房。如果是旧房,经过重新装修之后,也就成为一间新房了。新房中悬挂大型的红双喜字,另外还要陈设结婚照。在床具的选择上,都是双数,新被褥要缝制两床,是为了表示成双成对的喜庆吉祥。布置新房时,要把床放置到正位,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大生肖就是属鼠、龙、虎的人。新床还要放置一些表示“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如百合、莲子等,意寓百年好合,或枣子、桂圆、葵花籽等,寓意早生贵子。再张贴婚庆对联。婚联的撰写与张贴是根据房子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房屋较多,则是按传统的做法,在大门、大棚(一般租主准备有)、侧门、洞房、厨房张贴不同的婚联。布置婚典仪场,也是“租”来的一些设施。在城市,一切从简,男方家长只需一个电话预定酒宴、婚庆等等就可以了。

女方备嫁,包括衣服、被褥、床单、枕头、门帘、面盆、茶具和餐具等物。备嫁所需资金,大多是以男方送来的聘礼为主,还有自家陪送一些,有些物品可由亲戚“添箱”,也可由男方购买。一般情况下,男方提供嫁妆,由女方配齐。无论男方女方,新棉被的缝制,必须找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邻家妇女或亲戚帮忙缝制,还必须用红线缝,不能用黑白线;被褥的数量必须是双数,并且是新里、新面、新棉花。有些老人会把葵花籽、红枣、桂圆、花生等干果缝到被子里,意为“早生贵子”。女方结婚前一天举行“洗头”仪式,就是女家设宴待客,俗称“启发女子”,城市称为“出阁宴”,仪式上新郎也要到场。这一天,女方家将准备好的嫁妆全部摆整齐,邀请亲友来祝贺。在咸阳地区参加出阁宴的亲友携带的礼物不尽相同,有首饰、衣物、日用品,或者礼金,人们把祝贺的礼物称为“添箱”。并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受人尊敬的长者,为女儿“开脸、上头”。就是把一条坚韧的细线,用双手抻拉成两角交叉状,紧贴女子脸部,一张一弛,拔去脸上的汗毛,并修眉,谓之“开脸”。开脸时,一边动作,一边唱喜歌:“绞脸线,绞脸线,昨晚已把新人见。绞脸线,绞脸线,眉清目秀精神显。”结束后,用一枚红鸡蛋在女子脸上滚动,谓之“滚脸”,并唱:“红鸡蛋,红鸡蛋,绕着新人满脸转;红鸡蛋,红鸡蛋,明年请吃喜鸡蛋。”将辫子挽发接盘于头,谓之“上头”。传说隋炀帝三下江南时,专门拦截民间娶亲的喜车,谁家新媳妇长得漂亮,就强行夺走,吓得老百姓不敢举行迎亲之礼。恰巧有个聪明人娶媳妇,他就叫媒婆用细线拔净媳妇脸上的汗毛,修正媳妇弯弯的眉毛,再涂抹脂粉。新娘坐在朱红描金的台阁上,前面有一吹吹打打的社火班子,左右护卫。官兵盘问时,新郎回答:“我们是过庙会的,轿子抬的是城隍娘娘”。官兵掀开帘子,只见新娘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果然不同凡人,便信以为真,拱手放行了。以后,大家仿照其形式,并把头发盘起来,月集日累,就形成了开脸、上头的习俗。

席毕,商定赴男家“吃宴席的人选”。下午上坟祭祖,口中念到:上香神知,闻香神观,xx完婚前来告奠祖上。燃香、化纸、三叩头或三鞠躬。

此外还要请人(或自己)书写喜帖、请柬等。请柬一般由男方或其父母亲自送达亲友手中。2000年后兴起电子请柬,就是先用手机发信息,随后电话通知亲朋好友。

亲友们接到赴喜宴的请柬后,除特殊情况可以只送礼不参加喜宴外,一般都应该登门道贺。道贺前,先要准备好礼物。礼物的多少视个人与主人关系的亲疏、交谊的深浅、本人的经济条件而定。送男方的一般都付现金,用红纸“包封”,并写上祝贺之语。

参考文献:

[1]高月娟.婚嫁礼俗[M].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2015.

[2]咸阳市渭城区地方志办公室.渭城区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媒人男方女方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媒人
相亲
自制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节约
专职媒人的变化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
小孩非亲生,女方出走后男方可否把小孩送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