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美学给儿童音乐教育带来的启示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儿童音乐乐谱想象力

(湖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

引言

“一个家庭无论富贵还是贫穷,都应让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音乐家,但音乐却是可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能够让孩子懂得学会欣赏、体会事物的美好。”著名的钢琴大师拉扎尔·贝尔曼曾说过。近年来,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逐步提升,儿童音乐教育已经开始慢慢走近千家万户,甚至是开始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中发光发热。很多家长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从音乐的海洋中获得各种“高级养分”,都争先恐后地让孩子早早地就开始进入音乐学习的行列。殊不知,怎样的音乐教育才是真正可以给予孩子“养分”?换句话说,只有清晰地了解,音乐美学在许多方面给儿童音乐教育带来的各种启示,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去从事儿童音乐教育,并最终将儿童音乐教育的质量有效地提升起来。音乐美学,这个富有神秘又陌生感的学科,是专门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正因为音乐其特殊性——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音乐语言也与我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语言大相径庭,才使得我们在研究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之前,必须先明确它的基础理论性质,把握住其存在方式特点,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故本文将从音乐的内容和欣赏、音乐的创作、音乐的表演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通过认识音乐的规律来指导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有效实施。[1]

一、音乐内容的双重性

从字面意思看,其实不难理解,音乐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所谓音乐的内容。而从音乐美学角度得出的研究结论,音乐的内容是具有双重性的,既是可听的,也是可视、可思的。所谓可听,即可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旋律的走向、起伏、抑扬顿挫,从而可以直接刺激听众的感官,无须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如肖邦的“冬风”练习曲,那富有动力,倾泄而下的旋律,可以让人过目不忘;而还有一些音乐作品,通过形象的音乐符号和音色的多变处理,使得音乐生动立体,富有绘画性,让听众可以间接地通过想象去感知音乐的内容,即可视、可思的特性。儿童的教育,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就应该把握住音乐的这种非直觉的,可以用来想象的、非音乐性内容的特征,用音乐的元素、符号去刺激孩子那天马行空般的想象空间,以此来引导孩子理解音乐、感知音乐。[2]

音乐美学家对音乐美的范畴有三种不同层面的定义,分别是:基本情绪,风格特征以及精神层面。对基本音乐情绪的把控与儿童的音乐教育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儿童的启蒙音乐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需要去设定音乐的培养内容。应该先让孩子能够最直观、最自然地去体会音乐是什么?音乐的美又是怎样的一种美?例如诠释和弦音色的变化,教师可以形象地用色彩去描绘,如蓝色像小三和弦6-1-3是忧郁的,黄色像大三和弦1-3-5是明亮的等;也可以用文字、故事的形式去谱写音乐中所呈现出来的场景,让孩子听到音乐后,脑海中便能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画面或有声有色的故事,只有第一步就让孩子懂得聆听、学会欣赏音乐的美,并能够从中辨别出基本的音乐情绪,这样孩子才能具备音乐鉴赏的能力。之后在孩子能自己表演音乐的时候,他才会拥有一双能识别和鉴赏音乐美的耳朵。

二、音乐的创作

如果说,在音乐美学的领域中,我们所定义的音乐创作,是一种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一种表达自我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那么在儿童音乐教育中,音乐的创作实践无非是对于儿童音乐创造力的一种锻炼。而钢琴练习生在平时的练习中缺乏创作的、想象的思维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讲解每首作品中的伴奏编排,从简到难,由浅入深。只有循序渐进的教会学生,在不同的旋律下如何使用合适的伴奏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尝到音乐创作的乐趣,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在儿童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就已经可以有相应的伴奏入门学习。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即兴伴奏的灵活应用,随之带来的便是音乐创作的乐趣。[3]

三、音乐的表演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表演的艺术。它不像绘画或者文学作品,只要作者完成了,就是一部作品,无须通过任何媒介就可以直接供人欣赏品鉴。而音乐,是不可能直接通过作曲家完成乐谱之后,就能直接用来欣赏的。它脱离不了表演,只有通过演奏者的表演,音乐才能被理解到、感受到。俗话说,把乐谱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音乐才是音乐表演。其实从美学的角度来说,赋予音乐作品活的生命的第二度创造才是音乐的表演。既然是创造,就肯定不能只是对乐谱的照单全收,还应该有演奏者自己对于乐谱的理解与认识。尤其是在儿童音乐教育的启蒙时,不应该将儿童与生俱来的某些特性扼杀在摇篮中,用一些条条框框类似于教条式的教学手段去约束其发展,而应鼓励其创造性的发挥,这才有助于儿童音乐学习的健康发展。这里所提到的正是体现出了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这一美学原则。

如何有效地提高孩子音乐表演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得不深思熟虑的课题。教会孩子表演技巧的同时,又应该兼顾其表演过程中是否能做到投情,并能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若想象力越丰富,孩子在对作品的理解上就会越准确,在旋律和情感的交融中才能找到自我的感情输出,从而更好地实现表演目的。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该针对性地对于不同作曲家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风格之间的分类,做出浅显易懂的讲解,这样做可以让儿童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音乐故事,去有效地提升音乐知识储备,拓宽音乐艺术眼界,使得在音乐表演中能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音乐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儿童音乐乐谱想象力
山之高
看见你的想象力
乐谱:放飞梦想
打开新的想象力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关于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基因密码乐谱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文化浸润:儿童音乐教学的审美之维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