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光《家范》对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启示

2018-02-25王晶冰闫凌波

关键词:礼义司马光家庭

王晶冰 闫凌波

(太原理工大学 期刊中心,太原 030024)

家庭文明建设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通过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四个促进”,即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从而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意见》指出: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此,我们对司马光的《家范》进行检讨,汲取其修己型家之“精华”“精髓”,助力家庭文明建设。

司马光(1019—1086)是一位典型的士大夫,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方面都富有建树。朱熹论他:“笃学力行,清修苦节,有德有言,有功有烈。”[1]他齐家之道的代表性著作就是《家范》,《家范》在传统家训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四库全书提要·家范》提要云:“至狄仁杰著有《家范》一卷,史志虽载其目,而书已不传。光因取仁杰旧名,别加甄辑,以示后学准绳。”《家范》共分10卷,卷1集中论述治家之道,卷2至卷10分别论述封建社会主要家庭成员——父母、子、妇、夫、妻等的做人规范。《家范》取材主要来自“经”“史”,间涉“子”部。由于司马光史识宏富、为人方正、治学严谨,《家范》几乎处处言之有据,可信度高[2]前言:2,成为修身齐家之指南。今天,我们理性审视《家范》,剔除其封建性之糟粕,把其精华融入家庭文明建设之中。

一、《家范》家庭教育思想概述

司马光“家世为儒……自髫龀至于弱冠,杜门读书”[3]。“七岁闻讲《左氏春秋》……年十五,书无所不通。”[4]系统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司马光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切身体会,接受教育让他“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5]。故而其撰述《家范》时格外注重家庭教育,而且“对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做了系统总结,并提出了更完备的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中心的家庭教育体系”[6]。笔者梳理《家范》,认为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如下:

(一)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司马光认为无论男女,只有接受教育才知晓礼义是非,才懂得弃恶扬善,才明白古今之变,才会追求道德事业。“凡人不学则不知礼义。不知礼义,则善恶是非之所在皆莫之识也。于是乎有身为暴乱,而不知其非也;祸辱将及,而不知其危也。然则为人皆不可以不学,岂男女之有异哉!”[2]107“但教男儿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教乎!”[2]107在《父》卷开篇,举“孔鲤过庭”之典[2]33,以孔子教导儿子学《诗》学《礼》为代表,说明父亲要肩负的教育职责。他还借石碏谏卫庄公,阐述人之爱子要“教之使成人”[2]33的道理,否则就是“害之”。他以典型的例子——在“公卿间最有家法”的唐朝河东节度使柳公绰之家为例,说明注重教育的家庭才有好家法,才会培养出好子弟,才会瓜瓞绵绵,门庭昌盛。柳公绰二十多年,每天晚上点上蜡烛,“以次命子弟一人执经史,立烛前躬读一过。毕,乃讲议居官治家之法。……至人定钟,然后归寝。”[2]18柳家子弟学习十分勤勉,柳公绰夫人韩氏“常粉苦参黄连,和以熊胆,以授诸子。每夜读书,使噙之以止睡。”[2]44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柳公绰之子柳仲郢长大后有德有才:元和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出任过天平节度使。柳仲郢尽管身居高位,侍奉叔父柳公权恪守子弟之礼。见柳公权“未尝不束带”,大道上遇到柳公权,一定“下马端笏”,等候柳公权走过才登车,每暮束带问候柳公权起居[2]124。司马光以“古之贤者”[2]124誉之,《新唐书》说柳公绰“父子更九镇五为京兆”。柳公权,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柳家门楣兴旺,代有人才,足可见家庭教育的化人育才之巨大及深远作用。汉和帝时邓皇后“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昼修妇业,暮诵经典……”[2]108《后汉书·皇后纪》详载其生平事迹,言她在和帝刘肇驾崩后,因殇帝生始百日,临朝执政,执掌国柄16年,天下复平,岁还丰穰。邓皇后正因为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才熟谙典籍、深明治乱之道,治国理政方能政通人和。

(二)论述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检视《家范》,可以发现司马光论述家庭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笔者把其归纳为两个主要内容:礼义教育和德行教育。严格说来,二者都属于广义的道德教育,但为了突出礼义,强调忠孝、清廉等德目,姑且把它们分开阐述。

1.礼义教育 司马光主张“治家以礼”,“治家莫如礼……治家者必以礼为先”[2]8,“圣人缘情制礼”[2]121,礼可善物。他还借用晏婴的“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2]8,具体阐明礼之内涵。司马光所说的“礼”包含封建社会的各种规范和道德要求。司马光认为,君子要处“顺道”,必须“奉上下之仪,修先古之礼”[2]212。他还特别重视“义”,“义”就是封建统治阶级推崇的正义、应然的要求。在《家范》中,司马光既单独使用“礼”“义”,又常把“礼”与“义”相连,组成“礼义”,因为“礼义,治人之大法”[7];还用“忠义”“节义”“高义”“大义”等来表述他的礼义观。“昔舜为匹夫,耕渔于田泽之中,妻天子之二女,使之行妇道于翁姑,非身率以礼义,能如是乎?”[1]155遵守“妇事舅姑,与子事父母略同”[1]206礼义的“汉陈孝妇”,夫死后“养姑不衰,慈爱愈固,纺绩织纴以为家业……养姑二十八年。姑八十余,以天年终”[2]170-171。鲁孝公的保母臧氏救孝公,演绎的是鲁国版的“赵氏孤儿”,臧氏就是女版“程婴”。为救助鲁孝公,在鲁宫臧氏“衣其子以称之衣(笔者注:称,鲁孝公名字。以下释义《家范》原文,皆用括号括起,不再标注),卧于称之处”,其子被杀[2]215。后汉凤翔节度使侯益入朝,与侯益有怨的王景崇叛乱,杀死侯益家属七十余人。侯益孙侯延广“尚在襁褓,乳母刘氏以己子易之”,而使延广活命[2]216。臧氏、刘氏虽是身份卑微的保母,但其忠义之气直达云天,司马光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呜呼!人无贵贱,顾其为善何如尔。观此乳保忘身徇义,字人之孤,名流后世,虽古烈士,何以过哉!”[2]216在数不胜数的历史人物中,司马光标举舜、陈孝妇、臧氏、刘氏等践履礼义的典范人物,阐扬“礼”“义”之感人心、浃肌肤、沦骨髓的渐染作用。

2.德行教育 在《家范》开卷篇中,司马光完整引录《大学》开端关于明德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一段话,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凸显其德行教育的重要意义。在《祖》卷,司马光明确指出为人祖者,要“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2]25;强调“圣人遗子孙以德、以礼,贤者遗子孙以廉、以俭”[2]26。同时,对失德者严厉谴责:“为人而怠于德,是忘其祖也,岂不重哉!”[2]115《家范》所言德行主要包括忠孝、清廉、勤俭、恭谨等德目,这些内容渗透于《家范》精挑细选的样板中与司马光的评论中。

第一,关于孝。司马光对此论述较多。因为从古到今都是痴心父母多、孝顺儿孙少,《家范》中有一问答尽见司马光强调“孝”之良苦用心。对郭巨埋儿养母,人曰:“郭巨非中道(郭巨行为不符合慈孝之道)。”司马光曰:“以此教民,民犹厚于慈而薄于孝。”[2]90故而,在《子》卷中,司马光整段引用《孝经》《礼记》的话,为孝制定“章程”。同时,司马光举了多则典型的孝子孝孙之例。如舜为“瞽子”,生活在“父顽(愚蠢而无才)、母嚚(愚顽)、象傲(弟象傲慢)”的家庭中,却能“克谐以孝(尽心尽孝以使家庭和谐),烝烝乂(显示出厚美的孝德)”,因而舜被四方部落首领推荐给尧[2]4。山西芮城人张元,祖父失明,张元“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祐”,“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祖父病了,“元恒随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2]116。司马光在褒扬孝子孝孙时,又对不孝者进行了警告:“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夫为人子而事亲或有亏,虽有他善类百,不能掩也,可不慎乎!”[2]62

第二,关于忠、清廉。司马光常将之与孝放到一起,通过典型的事例进行阐释,使人读之而受触动,览贤圣而思齐,思己过而迁善。春秋齐相田稷子受下吏钱遗母,母曰:“夫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2]45唐朝奸相李义甫专横,侍御史王义方欲弹劾,对母亲说:“视奸臣不纠则不忠,纠之则身危而忧及于亲,为不孝。……奈何?”其母说:“汝能尽忠以事君,吾死不恨。”[2]53隋朝大理寺卿郑善果历任州郡,其母要求他“公廨所供,皆不许受,悉用修理公宇及分僚佐”,善果号为清吏[2]50。唐朝中书令崔玄母告诫儿子:“汝今坐食俸禄,苟不能忠清,虽日杀三牲,吾犹食之不下咽也。”玄以廉谨著名[2]51。

第三,关于勤俭。司马光对此最有发言权。他一生克勤克俭,深切认识到勤俭乃人之大德,勤俭乃成就伟业之质素。司马光主张,人无论有什么身份,都当以勤立身、以俭修身。汉明德马皇后“自为衣袿(妇女的上衣),手皆瘃裂”[2]189;郑善果官至三品时,其母“恒自纺绩,每至夜分而寝”[2]49;诸暨东洿里屠氏女,“昼采樵,夜纺绩”,昼夜劳作,供养父母[2]111。司马光以《女诫》——“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勿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2]189释勤。“俭德”更是司马光家庭教育的亮点。司马光所生活的北宋中期,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之风,司马光想以此扭转这股不良风气[8]。他称赞宋朝宰相张知白,“所居堂室,不蔽风雨,服用饮膳”[2]27,极为简陋;因为司马光的引用,张知白的“人情由俭入奢则易,由奢入俭则难”[2]27成为名言。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一般人家往往由妇人理家,故而司马光把“勤劳”“俭约”列入妻子的“六德”之中(六德:柔顺、清洁、不妒、俭约、恭谨、勤劳)[2]164,强调“妇人固以俭约为美”[2]188。汉明德马皇后“常衣大练裙,不加缘(不加花边)”[2]188,郑善果母亲“自初寡便不御脂粉,常服大练,性又节俭,非祭祀宾客之事,酒肉不妄陈于前”[2]177。

第四,关于恭谨。这是司马光的现实之感,体现司马光以史为鉴的鲜明史学意识。宋仁宗之女兖国公主下嫁李玮,“憎贱其夫,不执妇礼”[2]64,为所欲为。仁宗娇宠女儿,公主肆无忌惮,致使“道路藉藉”[3]58“外议喧哗”[3]63。为此,司马光上《正家札子》《论公主宅内臣状》《论李玮知卫州状》等,祈请仁宗“导之以德”“约之以礼”[3]58,教女“恭谨”。司马光认为“恭谨”是所有人都要修炼的德行,男性若能恭谨,可成为贤圣者;女性若能恭谨,定宜其家室。晋太保王祥,继母不慈,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2]148,王祥获“时誉”[2]148。唐朝岐阳公主,“宪宗之嫡女,穆宗之母妹。母,懿安郭皇后,尚父子仪之孙也”[2]208,其贵显无与伦比,但对丈夫工部尚书杜悰、杜悰的父母及族人皆“卑委怡顺”“终日惕惕”,“二十余年,人未尝以丝发间指为贵骄”[2]208。修恭谨之德,尤其注意戒除“骄悍”。司马光对“骄悍”深恶痛绝,对“悍妻”大张挞伐。他说家有悍妻,“上不能保其亲,下不能庇其子”,“乖离六亲,败乱其家”[2]157;对待“悍妻”,“为夫者宜弃之,为有司者治其罪”[2]208。

《家范》把这种道德规范教育称作“养德”之教。“养德”才有可能使子弟为“大儒”“良士”“清吏”“忠义之人”。孟轲之母“三迁”,使孟轲“既长就学,遂成大儒”[2]44;后汉李穆姜对四位继子“慈爱温仁”“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加之“以义相导”且“训导愈明”,使其“迁善”,六位儿子“并为良士”[2]59;郑善果成为“清吏”;王义方成为“忠义之人”……

(三)论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法

教育要达致教育目的,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家范》的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有循序渐进法、见机立行法、宽严结合法、环境熏染法等。但笔者认为有两种方法——反求诸己法和以身作则法是《家范》中极具特色的教育方法。

1.反求诸己法 这里的反求诸己法,主要是指长辈在实施教育时没有达到效果,或者是晚辈没有按照平素长辈的训导去立身行事,这时长辈没有去惩罚晚辈,而是反过来惩罚自己,以此使晚辈感悟反省悔恨,从而改正错误。后汉淳于恭,因兄去世,养育侄儿,每当“教诲学问”侄儿“有不如法”时,他就用木杖捶打自己[2]121。郑善果母,坐胡床于障后听善果断事,如果听到他“行事不允,或妄嗔怒,母乃还堂蒙袂而泣,终日不食”[2]49。汉朝万石君石奋,“子孙有过失,不诮让”,坐于偏房,“对案不食”[2]9。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况且明明是自己所作所为不当,岂能令长辈亲人挨饿受罚呢?这种“反求诸己”法在家庭教育中,使被教育者受到的触动比较大,效果自然胜于生硬灌输、恶语相加或棍棒体罚。郑善果后来成为著名的清吏;石奋与其四个儿子,皆官至二千石,被汉景帝亲切称为“万石君”,而石家以驯行孝谨著称。

2.以身作则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是以身作则效用最有概括力的名言。无论父母还是长官,其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儿女、属下是最好的“准则”“规范”“要求”“规矩”。尊长的身教,在某些情况下胜于千言万语。三国时的孟仁,监管鱼池,“自结网捕鱼,作鲊寄母,母还之”[2]45;陶侃“监鱼池,以坩鲊遗母,母封鲊”[2]45。孟母、陶母不食儿子孝敬的“得之不法”的美味,其“返还”“封鲊”的行动不能不触动孟仁、陶侃思索所作所为的是非对错,理解母亲的爱子之心,痛改监守自盗、以权谋私之恶行。唐侍御史赵武孟,少好田猎而不喜读书,获肥鲜遗母,母不食其膳。母亲的“不食”触动赵武孟,遂勤学苦读,“博通经史,举进士,至美官”[2]44。唐朝太子少保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早寡,家贫,亲教诸子。久雨,宅后古墙颓陷,得钱满缸”。在“家贫”的困境中,郑氏却亟命奴婢“掩之”,她所愿者“诸子学业有成”。司马光评论曰:“此唯患其子名不立也。”[2]44后来李景让果然“宦达”。西晋太尉何曾,无声乐嬖幸之好,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2]156。何曾的行为就是无语的“家训”、无声的“家教”、无字的“家规”,故何家自少及长皆不耽声乐女色,何家儿郎律己谨严夫妻相敬,何家门风整肃[2]156。

综上所述,《家范》的家庭教育虽有浓厚的封建社会色彩,但涤除其落后性成分,其中的重视教育、讲求方法、好学明理、尊崇礼义、恪守道德等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我们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

二、《家范》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

众所周知,今天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家范》有关教育论述,对解决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较大启示。

(一)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一生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长到多大岁数,其性格心理、行事作风、人生取向都深深烙印着原生家庭的痕迹、契刻着父母的影响。所以,为人父母千万不能忽略家庭教育,不能低估父母的作用,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自身只负责管好孩子的生活或满足于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著有《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教育学博士陈美玲说:“我认为教育最重要的责任在于父母。做好父母的责任,孩子才可以安定下来,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有时间去寻找自己,去学习、探索。”[9]《家范》中所举柳公绰、郑善果母亲之例,现代家庭可以镜鉴。家长要像柳公绰、郑善果母亲一样,做端直之士、守义之辈,持之以恒坚持家庭的学习和教育,使家庭充溢向上乐学、崇善守礼的氛围,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日渐月染、陶铸型范,在成人过程中形成勤奋好学、明理守法、尚真向善之美德。这样的家庭才能“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二)重视道德规范的培养

当今多数家庭重视升学教育,忽略道德规范的培养,教育目的过于功利化。这样的教育既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家庭文明建设,更不可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屡屡见诸报端的公共场合的“熊孩子”,有业不就心安理得的“啃老”族,或贪图享乐、见利忘义而违法犯罪的大学生,令人唏嘘感慨。这些都折射出今日家庭教育道德规范的缺失。因而,我们要对《家范》中的忠孝、勤俭、恭谨、清廉的规范或“直接拿来”,或做一番现代性转化,予以继承弘扬。

第一,忠。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世界交流交融愈发深入的当下,在工作流动相对容易和就业压力“山大”的双重特性下,强调忠的教育,更有其时代意义。它体现为一个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对单位、对工作的归属感与珍爱情。另外,“忠”也是人际交往的原则,著有《袁氏家范》的袁采认为,在人与人往来中,忠即为不损人利己、不妨人利己。第二,孝。自古及今无论如何倡导“孝”,都不嫌多。当今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速发展,如何“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除社会保障外,儿孙之孝更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重要举措。家庭成员尤其是儿孙,要以虞舜、张元为榜样,以今天的“敬老爱亲模范人物”“十大孝星”等为范例,在家庭中敬老行孝,不仅可使老人能欢度晚年、安享清福,而且“对稳定家庭秩序”“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都具有”积极作用[10]。第三,勤。“勤”永远是人成功之基,自古及今“懒”字当头万事休。家庭教育中彰显“勤”的要义,可以培养家庭成员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依法依规行事的品行与习惯。第四,俭。“俭”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种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俭”德,有利于培养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养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之“绿色生活”习惯;有利于抵御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的侵袭。第五,恭谨。“恭谨”是一种做人姿态,现今流行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就是恭谨的通俗表达。“恭谨”更易营建“和”之气氛,创建和谐关系,做到人的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祥和。第六,清廉。清廉教育更是时代主题,在“打虎拍蝇”毫不松懈、“反腐永远在路上”的今天,子女从小就不断被强化清廉意识,长大后才有可能时时扎紧贪腐篱笆、时时牢筑贪腐防火墙,做清清白白之人。

(三)重视父母表率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样板,孩子有样学样,有意无意会“复制”“粘贴”“套用”父母做人做事的“模式”“模板”。故而父母想要儿女有出息、走正道,自己必须要发挥表率作用。比照《家范》,结合现实中父母的表现,笔者认为特别重要的是父母要好学乐学,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第二章》)。

好学是人宝贵的品质,人有了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更明事理、懂进退、守道义。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大爆炸、知识日新月异,人不学习就会与时代“脱节脱轨”,好学必须成为今日为人父母的“必修课”。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践履道德规范,修身齐家,敬老孝亲,睦邻爱人,引导儿女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知识,不断充电,爱岗敬业,胜任工作,立足岗位做贡献;学习教育新理念,关注儿女身心健康,科学培养儿女,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世情国情,使自身提升、儿女教育、家庭文明建设与时代相融合、同进步。

总之,家庭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长久、宏大的工程,家庭教育是家庭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做好这个基础性工程,中国人所向慕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门祚才会昌炽,才会实现“四个促进”,继而推动家庭文明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11]。

[1] 马恋,顾栋高.司马光年谱[M].冯惠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15.

[2] 司马光.温公家范[M].王宗志注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3] 司马光.司马光奏议[M].王根林点校.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4] 苏轼.苏东坡全集:中[M].邓立勋编校.合肥:黄山书社,1996:267-268.

[5] 司马光.司马光文[M].黄公渚选注.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四年:87.

[6] 冯志珣.论《司马温公家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15.

[7] 顾永新.欧阳修学术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

[8] 罗晶.司马光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173.

[9] 毕方圆.如何做个称职的“教育妈妈”[N].环球时报,2017-09-04(13).

[10]张仁玺.《温公家范》中的孝道观述论[J].东方论坛,2016,(5):47-54.

[11]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3(01).

猜你喜欢

礼义司马光家庭
司马光砸缸之谜
《荀子》文化演化思想发微——兼论礼义起源问题
司马光砸缸
家庭“煮”夫
司马光砸缸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麟溪水长流
恋练有词
司马光“警枕”夜读
悫:在礼义中涵养性情的君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