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2-25袁辉
袁 辉
(海伦七中 黑龙江海伦 152300)
一、创新教育的认识
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社会调查结果4月28日 (02年)正式公布。由调查显示,虽然对中学的教育有一定的成功之处,但仍有诸多不足。并未能从整体上改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必须找到更新,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方式。这便是创新教育。
大多数传统教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还离不开传统教法,传统教法需要改进和完善,但不能全盘否定,新的教法是传统教法的继承与发展。什么样教法属传统教法?依据有些文章的观点来推断,在“创新改法”口号提出之间的所有教法均可称之为“传统教法”于是,从二十世纪六十起年代起逐渐风行国内外的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主的“发出法”“问题教学法”、“启发法”和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程序教学法”、以及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方式的“条馆式教学法”等等,均属传统教法之列。那么,上述传统教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这些创新能力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的。
“启发法”等“传统教法”在我国中小等教育界的广为运用时至今日至少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在这近二十年里,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这些成就正是由“传统教育”下采用这些“传统教法”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把传统教育和传统教法-概否定。但也不可否认,近年来有些地区成学校确实存在应试教育甚至奴化教育构现象,但产生这钟现象的原因并不是上述“传统教法”所致,而是片面追求中高考开学率使然,不是“传统教法”过时,而是恰恰在此时是没有有效地实施“传统教法”。
二、创新教育的实践
创新教育的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讲,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由浅入深,由易渐难的启发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品质。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让学生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开阔视野、积累知识
(2)打破学生对名人的神秘感和对权威的敬畏,克服自卑情感
(3)不要强迫学生只接受一个模式,这不利于发散性思维
(4)在教学中要容忍不同观念的存在,以及新旧观念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取舍,才有发展
(5)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是创新的基础
(6)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训练他们挑毛病,找缺陷的能力
(7)消除学生的埋怨情绪,鼓励积极进取的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8)教学中奖励各种新颖、特别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
(9)数学中应激励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挫折,用心总结经验的思想
2.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数学教学不能只是“读读背背”、“抄抄写写”,我们需要创新,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忍采取如下方式去培养洲练学生的创新性思。
(1)多元性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学生作具有多种正确答案作业题的训续。这个训练的思维过程是:求异一求问一求异。
(2)独特性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含义是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理解事物,突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界限,提出不同凡俗的、不同平常的独特见解。
(3)激发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最佳表现特征。可以说,所有的创造欲望都是由想象中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循序渐进,自觉贯彻多角度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3.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育,使其与中学数学教学更为紧密的结合,就要努力把每一堂课都设计成创新能力的培训课,这也是造就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路径。
(1)在新课导入中场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能够有效的组织新课教学,集中学生对新课程注意力,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力量,促进学生自觉地积极地现察、思考、探索,步入创新的境界。
新课导入,已改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选择不同的导语。中学数学教学中常用形式有情景式导语,悬念式导语,直转式导语,越味式导语等同一篇课程可以采用多种导语设计,同一个导语可以用于整篇课文。好的导语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在新课讲授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新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特征之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存在问题,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美国政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学生能质疑提问,表明学生已经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在新课作业中培养创新能力
作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这当然没错,但在应试教育下,过量的重复性的作业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回不过神来。因而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此处习题形式的单调、陈旧、缺乏趣味以及传统作业的完成形式也不利于学季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恰当设计新课作业,通过作业培养创新能力,也是不容被起视的一个方面。
三、创新教育呼唤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首先需要创新型教师打破那种“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有一桶水”的传统看法,搞创新教育,教师应该是使自己的大脑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奔流。搞创新教育,走在前沿的应该是广大教师,创新的成与败都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同时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我们要彻底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必须实施创新教育。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才能使中华民族插上腾飞的翅膀。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