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秦华章波澜壮阔砥砺奋进铸就辉煌
——改革开放40年“陕西印记”

2018-02-25策划王虹执行张瑞芬郑飞

陕西画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西安改革开放

策划/王虹 执行/张瑞芬 郑飞

201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40年,陕西抢抓机遇、埋头苦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福祉不断增进,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978年,陕西省生产总值仅为81.07亿元,到2017年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到21898.81亿元,是1978年的270倍。陕西在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19位提升至第15位,在西部地区的位次由第3位提升至第2位。同时,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40年来,陕西循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现在让这些亲历者们讲述下他们眼中、心中的“40年印记”。

渭河综合治理

张宝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一带一路”看西安、看关中、看陕西

今年改革开放进入40周年。在改革开放初始,国家战略重点东移,靠着邓小平的沿海开放,逐步使我国经济两位数增长,超常态发展,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前,陕西经济主要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陕南陕北非常落后,现在陕北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跨越发展了;陕南正在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突破发展了。全省三大区域开始协调发展了。关中地区发挥制造业优势,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西安发挥科技教育优势,高新区在全国名列前茅,经开区在西部走在前列,航空航天独领风骚,正在打造硬科技之都和新经济之都,推进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西咸新区交西安市代管,促进了大西安建设;“西安年最中国”彰显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长安号创中欧班列多项指标全国第一,支撑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发展;西安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40年,陕西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已进入中等偏上行列,西安经济重回全国城市20强。但是改革开放前30余年,陕西发展没有沿海快,东西部差距拉大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使东部出口带动动力下降了,习近平总书记及时提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来弥补沿海开放的不足。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把关中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和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创昔日辉煌,重振汉唐雄风。

沿海开放看深圳、看珠三角、看广东,“一带一路”看西安、看关中、看陕西。

张新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职工,大国工匠):“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间是1992年,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经历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走向复兴、走向富强的整个过程。

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分子,生产一线的工人党员,如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我觉得,我的阵地就是岗位,武器就是我的技能,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完成承担的生产任务,就是我做为一名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和价值。我的初心就是精益求精,努力把产品质量从99%提高到99.99%,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好工匠精神。

作为一名大国工匠,我遇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了,什么都赶上了,荣誉有了,工资待遇也提高了很多。这些都归功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归功于各级工会部门给与搭建的好平台,我是国家给予好政策的直接受益人。面对未来,我“不忘初心,以兵工赤子之心立报国一技之长”,为兵器工业发展集

王曼丽(西安市公交巴士公司工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我们这代人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从振兴到腾飞的过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我们从平房住进高层单元房,餐饮多样化,穿着高档化,家庭电气化已是日常节奏。

我们这代人是幸福的、幸运的,赶上了一个经济腾飞、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作为有着31年工龄的老公交人,我亲眼目睹了西安公交的发展巨变。从有人售票到无人售票,从无人售票到IC卡乘车,再到现如今的手机二维码支付;车型从14.5米的铰接式通道车到10米单机车、6米中轿车;从柴油车、汽油车到纯天然汽车(CNG)、混合插电式、纯电动空调车等一系列的新能源公交车;司乘人员脱掉了“蓝大褂”,换成了统一制式的公交服,仪容仪表整洁干净、英姿飒爽;车厢内设置了语音报站、特殊人群专座、残疾人通道等;周到细致的服务使老百姓乘坐更加舒适享受,公交人工作更加体面自信。如今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加便捷、多元化,工作生活越来越有品质,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

韩永安(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主任,执业律师):40年我省律师事业获得不断壮大和发展

聚更多的力量!

我省律师事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获得不断壮大和发展。1979年,产生了第一批法律顾问处和律师。1980年,成立了陕西人民律师协会。1988年,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试点。1993年,第一批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诞生。2010年,第一个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改制成功。目前,全省律师事务所有570多家,执业律师已超过1万人,共办理民事案件83642件,刑事案件15332件,行政案件5135件,非诉讼法律事务5万多件,提供法律援助3万余件。

10个地市实现律师协会组织全覆盖,律师事务所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党员律师占比24.55%;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好”。成立省经济发展服务团,1277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落实律师值班制度,协助最高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省高院、省检察院和信访部门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对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先河”。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法律顾问是全国律师行业的创新制度。目前有1253名律师为627名全国和省人大代表、626名全国和省政协委员担任“一对一”法律顾问,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法律咨询和解答法律问题48852次,为人大代表提供质询和执法检查11922件,为政协委员提供调研和社情民意5658件;履行社会责任“常态化”。成立省律师农民援助总站和20个工作分站,志愿援助律师达到700余人。组织知心律师助成长活动,200多名律师担任青少年成长导师。实现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

韩隽(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特聘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改革开放为陕西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带来了新生、重生和

再生

35年前,1984年,西北大学在原来中文系新闻方向的基础上创设了新闻学专业,由此开始了陕西有规模和连续发展新闻教育的历史。我有幸成为其中第一批专业教师,沐浴着先辈学人的治学营养,和越来越多的同行共传薪火。记得1985年金秋我们迎来了20位第一届新闻学专业本科生;记得1992年起参与陕西日报社经济特刊和周末一月一次的研讨;记得从1994年起长达10多年的每月新闻出版局的专题审读和质量分析研讨,至今想起来我们认真踏实,把每次会议都开成了“高峰论坛”;记得新世纪后我们的研讨多了web1.0的门户网站和web2.0时期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观察着算法分发背景下新闻编辑学的重构,争论着坚持内容为王还是更要注意渠道和运营……

35年的学术研究地图是不断延伸和拓展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学界引进了信息的概念,努力改变着社会对新闻的认知,我们呼吁将原先自上而下式的灌输、宣讲转变为以读者为本,真诚交流;传播学的引入丰富了新闻学研究,扩大了新闻教育的范围,新闻学借助其他人文社会学科提升了研究厚度,也稳固了学科地位。最近15年,你会发现新闻传播学研究路径在拓宽,不再是传统的新闻史论业务范畴,更加宏观、更加向具有现实意义的领域拓展,新闻宣传、舆论监督、信息发布、舆论引导、互联网与社会治理、风险传播、人工智能、虚拟仿真都离不开新闻传播学教师的参与。我们在这里工作、讲学、研究、著述,教学和研究构成我们生命本体的重要组成,也自然成为陕西新闻教育和新闻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人。

王亚琴(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三秦最美医生):我亲历了40年改革给医疗系统带来的巨大红利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参加高考、上大学的医生,我亲身经历了40年来改革给医疗系统带来的巨大红利,给人民群众惠及了福音。1978年我上大学时,医学院的校舍简陋,学习资料匮乏,甚至有些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老师自己用铅印印刷出来的,我们非常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教材至今它们还留在我的书房里。如今,学生们学习环境很优美,图书和资料繁杂,信息来源也很丰富。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延安地区人民医院(现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因为人才短缺特别忙,工作刚开始的10年没有休过假。当时医院资源十分匮乏,院长为此提出要改变整个住院病房夜晚抢尿盆的状况……

近年来,国家医疗、医保等惠民政策贴近群众,老百姓的医疗和救治得到了有力保障。村卫生所、社区医院、市级、省级等多方联动方便基层群众就医就诊。2008年5月,陕西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该项目整合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国家“降消”项目,再给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一定补助,三者结合实现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通过项目实施,增加了孕产妇家庭抵御临产经济风险能力,切实解决了孕产妇家庭的实际困难。

省医院建院以来,基础设施及医疗救治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陕西省人民医院是我省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承担着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等任务。我们妇产病院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2018年我们构建了陕西省孕产妇体危重症绿色云技术网络平台的项目,通过电话、微信等联络方式对接上患者信息,方便患者治疗及时转诊等。妇幼系统疾病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对孕妇做好生育方面的宣教工作,让她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可爱的宝宝孕。

张英治(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建设管理处处长):改革开放让便捷交通惠利百姓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陕西虽然是西部内陆省份却从不缺乏创新精神。1986年开工建设西安至三原一级公路和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在质疑与希望中艰难奋进,那一年我上小学。

2000年,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南段开工建设,为了适应大流量、重轴载的交通需求,顶住压力首次使用SBS改性沥青获得成功,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参加了绕城南段的建设。2006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开工,做为陕西首条8车道高速公路,大量使用“三新”技术和工艺,建成了全国唯一的“OGFC”透水路面。2013年,西咸北环高速公路开工,全面推行交通运输部“五化”管理,在没有施工规范、没有检测方法的条件下,边建设边研究,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大规模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的高速公路,实现了“建筑垃圾”从生活系统废物到生产系统资源的华丽转身,为建设“青山绿水”美丽中国提供了陕西方案。2017年,西安环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作为总长270公里覆盖4000平方公里发展区域的大环线最后一段,承载了陕西人、交通人太多期望。后又开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开启工业化设计、工厂化建造、装配化施工新时代;建设信息化安全、质量管理新模式。

改革40年,陕西交通在老一辈不为人知的努力下艰难起步、在无数交通人默默奉献中砥砺前行,新时代我们将再接再厉,蹄疾步稳,不负重托。

柏雨果(西安电影制片厂研究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国家一级摄影师):目睹并经历了西影厂一批“西部片”走向世界的全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火点燃了沉寂多年的西影人极大的创作热情:《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红高粱》等等一大批西影影片从西安走向了世界、一时间“西影”与西安“兵马俑”一样名扬中外,成为古城的文化品牌。

我当时任西影厂宣传发行处处长,我觉得用相机记录下这一批西影人为中国民族电影崛起所做的奋斗对整个中国电影发展史都是有意义的。今天,这些照片,不少已成为那个中国电影人奋斗史的缩影与经典画面,被收入国内外诸多画册之中,也被许多关注中国电影的观众所熟悉。如《〈西安事变〉在华清池开拍》《人生》中的女主角刘巧珍(曾作为《人民画报》的封面)《〈老井〉扬威东京国际电影节》《奋斗者张艺谋》《告别路遥——作者和他的读者》等等。这些摄影作品也成为我摄影作品中分量很重的一部分。许多影友问我:你怎么想到去给他们拍这些照片呢?我回答道:正是当年他们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什么丰厚的报酬)这样的奋斗与努力,才有了国产电影今天繁荣的局面啊!

记录时代的变迁,是每一个摄影人的使命与职责。几十年来,我从多方面用镜头记录了我的故乡——地处秦岭深山中凤县的巨大变化,凤县人民政府曾授予我“十大感动凤县人物”。我自己在有生之年仍将不懈努力!并将这种使命感传承给我的一茬又一茬的学生们。

郝萌(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春天的故事》伴我成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人的出行方式以自行车、公交车等为主

如今,西安北客站等客运枢纽让群众出行更快捷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唱的就是这首《春天的故事》。对于那时年纪还小的我,从歌词中就能听出这看似“简单”故事一定是不平凡且一定是伟大的。我是1981年生人,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是踏着春天的脚步出生、成长。从小时候的磁带、到上世纪90年代的CD、再到今天的U盘……时代的变化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都在讲述着春天的故事。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在这些年里我演唱了歌颂人民的歌曲《亲亲的老百姓》、歌唱国泰民安的《和平万岁》以及近期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专门创作的《向春天汇报》等。我从内心里感谢每一位创造幸福生活的劳动者、感激这美好的时代、感恩伟大的祖国。

汉中市南郑县紧抓油菜花旅游业带动群众奔小康

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用我的歌声讴歌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用最质朴的音乐语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努力成为一名人民喜爱的文艺工作者。

李兴斌(镇安县达仁镇党委书记):改革开放让落后地区群众奔向小康

改革开放以来,达仁镇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巨大红利。达仁镇位于镇安县西南,总面积220.5平方公里,距县城101公里。辖8个村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86户、11978人,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42元。特别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政策,给贫困群众送来了致富经,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达仁镇生态优美,奇峰峻秀,碧水蜿蜒,森林覆盖率达87%,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400米。王莽山革命遗址公园、金象山、象园美丽乡村等景点颇具开发潜力;达仁资源丰富,有珍稀动植物30余种,工业矿藏6种;达仁产业明晰,盛产茶叶、蚕茧、板栗、魔芋等农副产品和杜仲、猪苓、白芨等野生中药材,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AA级有机食品”象园茶的主产地。全镇现有茶园6.96万亩,年产干茶320吨,产值5120万元;有桑园9200亩,蚕桑综合收入达到240万元,仅两项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2017年6月,象园村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8年7月,达仁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何瓒(西安绕城分公司收费站收费员,第五届“最美中国路姐”):我目睹了交通行业的变迁和腾飞

我是一名80后,现任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西安绕城分公司绕南管理所西高新收费站收费员。

我目睹了交通行业的变迁和腾飞。交通运输肩负“开路先锋”的重任和“大爱在心,为民开路”先锋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从“车型+计重收费”到“全计重收费”;从人工发卡收费到ETC不停车自动计费;从人工记录、实时上报到快快绿通车APP;从现金支付到手机智能化收费服务系统;陕西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3000公里到突破5000公里……

工作9年来,我在三尺红亭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遇到困难毫不畏惧,艰苦训练岗位技能。收费站是对外服务的窗口,岗亭的面积很小,服务的范围很大;通行的时间很短,微笑的窗口很长。身为形象窗口的一线员工,承载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体现精准化的服务内涵。正是这平凡的岗位,升华了我的生活,铸就了我的信念。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人生,让我的青春在高速路上飞扬……

镇安县达仁镇群众通过养蚕等途径走上致富路

靳康鹏(铜川市卫计局干部、宜君县哭泉镇哭泉村“第一书记”):做“驻”进群众心里的第一书记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我出生于1978年,正好同改革开放时间同龄。我深深地感受和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福祉和红利,特别是近5年,我的扶贫工作点、第二故乡哭泉村的巨大变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山河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由黄变绿,产业由弱变强,生活由穷变富。

哭泉村境内拥有宜君县著名的梯田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资源及发展观光旅游的优势。我依托该村独特的区位优势,提出将哭泉村打造成为最美梯田旅游乡村的建议,从根本上解决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长远地让哭泉村走上旅游发展和富裕文明的道路。我还和铜川丝绸之路公司积极对接,计划在哭泉村投资建设以核桃、玉米深加工为主的农业工贸企业,并注册了“梯田小镇”的品牌。如今的哭泉村,一幢幢拔地而起、整齐划一的房屋在安置点建成,一条条水泥路通到了每一户门前,一盏盏的路灯照进了乡亲们心田,广场上舞动着哭泉村乡亲们幸福的身影。

砥砺奋进,春风化雨。今天,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我们筑梦三秦、追赶超越,向着美好未来一路前行。

陕西省人民医院旧貌

如今的陕西省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西安改革开放
西安2021
Oh 西安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9部重点影片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辉煌巨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