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资研究年度报告
2018-02-24
总体来看,国内机器人市场体量巨大,投资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2017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融资金额达到7.86亿美元,同比增长52%;行业投资轮次集中在A轮和天使轮等早期创业项目,创投融资天使轮和A轮占比分别达到了14.2%和56.5%。
2017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市场环境
随着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深入推进,工业机器人作为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终端设备,在制造升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加速突破,使服务机器人应用也日趋广泛,已延伸至娱乐、教育、餐饮、医疗等各个领域,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来开发在特定场景中应用的服务机器人。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苹果新产品带动3C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另一个是工业机器人加速渗透制造业,同时招工难、招工成本高的问题愈加普遍,使得机器人需求大幅增长。据赛迪顾问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再度创出新高,达到13.1万台,同比增长29.2%,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3C、塑料和食品饮料行业。
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高度可期。2017年人工智能热度不减,各方面技术持续进化。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最佳载体,服务机器人也继续向医疗、物流、餐饮、客服等多个行业渗透。据赛迪顾问统计,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94亿元,同比增长38.6%。同时,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目前销售额以专业机器人为主导,但是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增长十分迅速。
产业环境
下游需求及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政策方面,国家设立了智能机器人重大发展专项,也为服务机器人产业落地提供了政策支持。经济方面,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消失,各行各业面临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经营压力,从而催生了市场对服务机器人需求的爆发。技术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得到普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机械控制技术也逐渐传导到民用领域。
产业布局依托区域发展优势,产业高度集聚沿海地区。由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环境、资金等要求比较高,也与本地区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实力有较大关联。我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拥有全球机器人巨头及国内龙头企业,形成了研发、生产、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集聚效应;珠三角地区企业通过与具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对接,主要集中在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应用领域;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链、智力资源、创新平台、应用开发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各有优势,集聚发展态势显著;东北地区以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新松机器人公司为代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机器人国产产品发展迅速,对外依存度有望下降。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口数量稳步增加,达8.1万台,同比增加61%;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数量相对减少,2017年出口数量为2.4万台,同比下降13%。2013年以来我国累计进口工业机器人27.6万台,未来,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以及国际机器人巨头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对外进口依存度会逐渐下降。
2017年机器人行业投资规模与特点
投资规模
2017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融资金额达到12.3亿美元,同比增长56.5%,总体来看,国内机器人市场体量巨大,投资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2017年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资轮次集中在A轮和天使轮等早期创业项目,创投融资天使轮和A轮占比分别达到了14.2%和56.5%,B轮融资占了23.3%,C轮与D轮融资占比为6%。
2017年的单项融资规模分布与轮次分布相一致。100万美元及以下、100万~1000万美元、1000万~5000万美元的案例分别占比达到18.6%、55.2%、21.4%,而5000万~1亿美元的项目只占了4.8%。
重大投资事件
全球机器人行业重大投融资事件。全球机器人行业融资案例持续增加,2014年—2016年融资案例数激增,就投资总额来看,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上资本涌动,延续着机器人行业的投资并购的热潮。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整理,2017年机器人单个项目投融资金额持续上升,全球机器人领域创投融资金额超过20亿美元。
2017年重点融资事件包括:软银集团从Alphabet手中收购了人形机器人公司Boston Dynamics(波士顿动力);美的集团以1.7亿美元收购专注于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以色列企业Servotronix;ABB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收购了西班牙3D扫描公司NUB3D;埃斯顿宣布900万美元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Barrett Technology30%股权,拓展基于核心功能部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微型伺服系统领域;机器人创业公司进化者机器人宣布获得近亿美元的A+轮融资,由英特尔投资领投,嘉实投资联合投资,晨兴资本、高瓴资本、双湖投资和线性资本参投; 激光雷达传感解决方案提供商InnovizTechnologies宣布已经获得了6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中国机器人行业重大投融资事件。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广泛传播,中国2017年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热情持续高涨, 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据赛迪顾问统计,2017年机器人领域创投融资案例超过140起,创投融资额超过20亿元。
投资特点
A轮融资占比增加,融资规模多在百万美元级别。2017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创投融资与全球保持一致,由于我国大多数机器人企业还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发展尚未成熟,Pro—A轮与A轮融资占比超过56.3%,这与我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符合。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且需要配套资金的项目数量增多,资金需求规模多在数百万美元的级别。在智能制造的发展大背景下,随着机器人企业快速成长,企业未来对B轮融资、C轮等融资需求将逐渐增多,行业潜藏极大投资机会。同时,随着机器人市场发展的优胜劣汰,未来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遭淘汰,更巨量的资金也将逐渐流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長性企业。
服务机器人融资增长,研发实力及开放平台受资本关注。2017年国内服务机器人融资金额超50万美元、约160笔投资投向服务机器人领域,其中熠知申子、图灵机器人、Rokid、商汤科技、数字绿土、思岚科技等细分技术企业受资本认可程度高。从融资次数来看,早期项目居多;从融资金额来看,后期项目单项融资金额偏大。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资本最关注核心技术,研发技术上存在显著优势的企业获得更多投资;此外,开放平台同样受资本关注,拥有开放平台的企业能够借助开发者的力量,实现新产品的开发,满足下游的多样性需求,从而在早期的行业竞争中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并购热潮持续高涨,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完善业务布局。本土企业一方面并购国内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的研发团队以及领先的市场地位的相关企业,来快速提升自身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选择投资并购国内企业来完善自身业务布局。比如埃斯顿收购扬州曙光、TRIO、Barrett Technology及M.A.i.的股权,以完善自身在自动控制关键核心部件、运动控制、人机协作智能机器人及机器人应用等领域的业务、技术、与销售渠道布局;埃夫特收购意大利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ROBOX公司及汽车装备和机器人系统集成商W.F.C集团,进行技术转化,使其产品跻身国际水平。我国机器人企业通过并购海外品牌将技术收于麾下,同时借道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进程。
2017年中国机器人投资分析
机器人上游零部件投资分析
减速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一环,不仅影响着工业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还在制造成本中占约65%~70%的份额。由于国外零部件供应商的价格歧视等因素,严重拉高国产机器人成本,影响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竞争力。这一行业痛点,也为国产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创造了动力和空间,本体企业通过自主研发零部件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意愿强烈。
机器人减速器是核心零部件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环,也是国产工业机器人中成本占比最大的零部件。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广泛使用。纳博、哈默纳科垄断机器人减速器市场。目前在机器人减速器,日本的那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两者在高端机器人减速器领域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分别是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的行业标准制定者。由于机器人减速器行业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储备,国产减速器公司起步较晚。不过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批国产机器人减速器公司,比如南通振康,双环传动,浙江恒丰泰,中大力德等。这些企业多是从变速器齿轮、减速电机等相关领域起家,逐渐切入机器人减速器领域。
伺服系统负责驱动机器人运动,通常由伺服电机以及伺服驱动器组成。日系品牌凭借良好的性价比,市占率最高,松下、三菱、安川的伺服系统市占率常年维持在行业前五,欧美系的伦茨、西门子和博世等品牌则占据了最高端的市场。国产品牌中,汇川、固高、英威腾、埃斯顿等品牌进步也是较为明显,但和进口品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控制器负责规划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包含硬件与软件两部分。控制器的在硬件部分,由于门槛不高,国内外都能生产和满足控制精度需求。软件部分的差距是由于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不断地改进算法,不过这个差距会随着国内企业经验的不断积累而迅速拉近。目前市场的主流企业的控制器均为在通用的多轴运动控制器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各品牌机器人都有自己的控制系统与之匹配。因此,控制器的市场份额基本和本体一致, 且大多厂商拥有自产能力,也是核心零部件中国内外差距最小的一环。
机器人中游本体投资分析
机器人本体制造商负责工业机器人支柱、手臂、底座等部件与精密减速器等零部件生产加工组装及销售,应用和集成可以本体企业自己实施,也可以给集成商来完成,本体企业具有有效整合上游零部件和下游系统集成商的入口能力。国际上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包括库卡、ABB、发那科、安川电机等。国内包括新松、广州数控、埃斯顿、埃夫特等。国内大多数机器人本体公司以采购集成为主,且市场占有率较低。
国内本体制造普遍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增长迅猛,但整体营收规模还远远落后于国际机器人巨头。国外机器人行业伴随汽车行业的成长,而且汽车行业对机器人精度、效率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国内机器人企业短期内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较低,更侧重于汽车以外经济型本体。 一种是应用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国内通用六轴关节机器人;另一种是应用于某一领域的专用机器人,如用于电子行业的SCARA机器人等。
机器人下游个人/家用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个人/家用机器人主要包括家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目前产业化最成熟的是扫地机器人和客服机器人,发展迅速的是陪护机器人和早教机器人,其他机器人在产业化中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
从我国扫地机器人目前的产业链构成来看,国内扫地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在于中游本体制造商。上游部件主要是机电设备、电池、主板芯片等零部件行业,中游本体制造中,包括两类企业,一类是自己拥有独立品牌的自主品牌商,另一类是给国外品牌做ODM和OEM代工的企业。下游流通环节中,主要是线下实体店+线上渠道为主,并且线上渠道目前有超越线下渠道的趋势。目前产业链的核心,仍然掌握在中游的本体制造商手中,尤其是具备自主品牌的本体制造商,享有的议价能力更强。由于技术相对成熟,扫地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长迅猛,行业内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已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扫地机器人发展方向是更加智能化,比如增加激光雷达和优化算法等。
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核心技术的日益成熟,家庭服务机器人将逐渐演变成为连接用户与智能家居的控制平台,其智能化程度和市场容量将会上升。随着产业逐渐成熟,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生产成本将下降。
对于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来说,重要的三大核心技术模块是人机交互及识别模块、环境感知模块和运动控制模块。交互模块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相当于人的大脑;感知模块借助于各种传感器、陀螺仪、激光雷达等,相当于人的眼、耳、鼻、皮肤等;运控模块包括舵机、电机、芯片等。 从技术储备上来看,人工智能是核心。目前的技术储备方面,只有语音和OCR领域具备一定的成熟度,服务机器人对精确控制要求比较低,核心仍然是算法和交互體验。
机器人下游工业应用领域投资分析
系统集成方案解决商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其负责工业机器人软件系统开发和集成,使工业机器人最终能够实现客户的生产要求。在我国,系统集成商多是从机器人品牌商购买本体,再根据不同行业或客户的需求,制定符合生产需求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行业竞争门槛较高。行业内竞争对手包括ABB、KUKA、柯马等。目前优秀内资企业收入规模大多在10亿元左右。行业竞争门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系统集成项目是非标准化的,不能批量复制,很难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二是系统集成公司要熟悉下游行业的工艺且具备专业人才,才能完成重新编程、布放等工作;三是具备充足的现金流,项目执行过程中资金需要垫付。
系统集成由于多为非标准化,毛利率水平差异较大,类似德梅柯、天津福臻、鑫燕隆等汽车行业系统集成企业的毛利率都在25%以下,而拓斯達的毛利率可达40%的水平。汽车行业的系统集成毛利率普遍较低,主要是由于汽车行业的系统集成方案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差异较小,竞争激烈,同时汽车制造厂商拥有极强的议价能力。即使是库卡这样的巨头,毛利率也不足25%。拓斯达毛利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客户聚集于3C、家电等非汽车行业,行业系统集成技术相对不成熟,竞争相对较少,且客户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2017年,新松机器人成功收购韩国新盛FA,半导体产业在国内市场空间极大,新松作为国内唯一的真空机器人提供商,已经在国内半导体自动化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而韩国新盛是世界前列的半导体自动化公司,通过这项收购,新松在半导体行业自动化的技术水平将将一步提高,扩大在该领域的业务规模,未来也有望继续拓展产业链宽度,向半导体前道设备等领域进军。
机器人下游医疗领域投资分析
医疗机器人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手术机器人,例如腹腔科、骨科、神经外科等手术机器人。二是其它医疗机器人,包括外骨骼机器人,医用物流机器人,其它康复训练机器人等。三是计算机辅助医疗机器人,比如人工智能专家系统、AR/VR和3D打印等。
康复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医疗机器人中占比最大,达36%,目前国内本土康复机器人企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在医用领域,外科手术机器人商品化程度最高,其在一些领域应用已基本成熟。但其应用成本昂贵,市场普及进度较缓慢。康复机器人应用范围广泛,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具备较好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远程医疗机器人将成为业内投资的新亮点,因其具备可移动、操作简单等特点,满足社区及养老领域逐渐增多的远距离诊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