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地图导学策略研究
2018-02-24张文芳
张文芳
摘 要 地图素养是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利用不同类型的地图为地理教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地图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地理;地图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231-01
201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识图、绘图和用图”等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地图既是地理课堂使用的有效教学手段,本身也兼具教学内容的属性。2017高中新课标提倡培养地理素养,地图素养是地理素养重要组成之一。罗宽国、冯忠跃在《如何培养中学生地图素养》一文中首先将地图素养分成五个内涵:地图知识素养、地图能力素养、地图感情素养、地图信息素养和地图应用意识素养。
地图导学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以湘教版教材为例,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图像系统按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地理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和其他图表五类,其在教材中的分布比例如表1。在有效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地图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整合图片资源来辅助和丰富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地图导学的方法侧重也有所不同。
一、设计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开展分布图导学
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呈现的分布图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分布图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先读图名,明白地图所代表的主题,再读图例和注记,通过图像语言读懂符号背后所代表的地理事象的定位与分布顺利地建立空间概念,进一步掌握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设计利用分布图导学的任务单时,可设计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既可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给学生空白世界政区图,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笔绘制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域;通过填充图册的练习让学生熟悉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等。
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的景观图导学
景观图可以逼真地反映了地理事物的面目,直观地向学生呈现真实的地理现象,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景观图导学既可以设置在情境导入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设计在突破地理要素的核心和关键点,让学生对比不同景观,分析造成地理差异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地区的地理特征。在讲授《世界的聚落》前,教师用下图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附着问题来据图提问,中东地区的传民居屋顶多为平顶,夜晩人们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这是为什么了?通过景观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地理眼光看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美育。
三、侧重思维训练的示意图导学
示意图能够阐明地理事物发生的原因、过程、特征和影响该事物变化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规律和原理,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求较高。示意图的导学应该侧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等多种教学媒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突破。如利用板块示意图来解释板块构造学说时,就可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撕一撕、拼一拼、动一动等多种探究活动模拟板块运动,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思维效度。
四、提高分析归纳能力的统计图导学
统计图是借助数字资料,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数量关系的一种图像,能用来比较地理要素的组成、发展和变化。利用统计图进行启发引导,既重地又重理,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统计图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相对其他类型地图来说难度较大,因而在进行统计图导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有梯度的脚手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通过绘图、说图、析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领会统计图数字的内涵,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五、合理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地图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百度、谷歌、高德地图为代表的电子地图走进每个人的生活,颠覆了大众对地图的传统印象。电子地图的导航、线路规划、交通方式选择、实时路况等人性化功能也为广大中学生所熟悉,合理有效地让初中生在课堂中认识和学习电子地图,有助于形成对地图新的思维方式,电子地图的实时更新和三维街景等功能弥补了传统地图的不足,也有助于对传统地图的学习和理解。
总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地图导学过程时,应根据不同的地图类型选择差异化、个性化的导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读图、用图的好习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析图能力、绘图能力和用图能力。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艳丽.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7(1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