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型移动学习的专业论文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8-02-24杨丽李丽红洪杰文李蕊
杨丽 李丽红 洪杰文 李蕊
摘要:文章探讨基于微型移动学习的建筑学专业论文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环节包括设计系统化的知识点学习模块,推动成果导向的课堂交流,建立同侪竞争的多元评价体系,旨在发挥论文写作教学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输出能力、激发学生内驱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微型移动学习;专业论文写作;翻转课堂;成果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8)06-0122-04
一、问题的提出
高质量的建筑师培养体系兼具高度和深度的训练。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文素养是基础,是通向宽阔视野、独立思想、批判精神的桥梁[1]。论文写作对于高素质建筑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专业性评价体系中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
随着建筑教育的不断发展,建筑学本科生在各类专业课、工作坊和创新创业项目中积累了大量的阶段性成果,具有论文写作的强烈愿望。但本科生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分散,如沿用传统的知识点讲授模式进行专业论文写作教学,由于课时不足难以面面俱到,对学生的帮助非常有限。受学生学习兴趣、重视程度、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工程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3]。
翻转课堂有助于促进创新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教育,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智能化移动终端技术突破了线上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型移动学习的课下教学形式,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补充[4]。目前已有学者利用微信、手机APP等移动终端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效果[5]。
二、课程开设概况
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武汉大学早在2006级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就开设了“专业论文写作”选修课,课程时长9周共18课时,计1学分。学生对该课程兴趣浓厚,两个教学班每年选修人数均达到学生总数的90%以上。其中部分学生有发表论文的意愿,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选修过该课程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城市建筑》《华中建筑》《建筑与文化》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教学实践中发现,用知识点讲授方式开展的传统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多、写作兴趣点分散,难以在有限课时内指导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论文成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课外投入,而且还有大量创新性的思考、观点和考察等成果没有深入提炼、整理成文。针对这一现状,教学团队申报了武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微型移动学习的专业论文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希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点的讲解通过微型移动媒介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完成,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交流和讨论,推动论文成果的产出。
三、教改主要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构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教育学界广为探讨的课题[6]。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组成。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信息传递为主,通过教师讲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吸收内化则在课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把信息传递放在课前进行,让课堂围绕吸收内化进行互动,目标是围绕学生对各类专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提高专业论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成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绩效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备课、讲课与考评等主要教学环节都进行了重要变革,备课阶段的关键是设计微型移动学习材料模块,讲课阶段的重点在于推动成果导向的课堂交流和讨论,考评模式则采用同侪竞争的多元评价代替教师主导的一元评价,将教学主导权由教师传递给学生。
(一)学习材料设计
在信息网络中,以文本为载体的海量建筑信息能以低门槛的微资讯形式得以广泛传播。微型移动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片段化、学习时间分散化、学习形式个性化等特点,一方面具有时间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存在学习干扰多、知识碎片化的困扰。因此,对学习材料的设计成为微型移动学习课下教学部分的关键。
根据建筑学本科生接触最多的课内外专业领域,研究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设计类课程、认知和测绘实践类课程及创新创业项目中的实地调研考察成果。因此,专业论文写作以设计表达、历史阐述、实证分析3种文体为核心,建构从基本概念、经典选读到写作要点的知识点体系,形成若干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模块(表1),按照5~8 min的阅读量在微信上推送,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
其中,“基本概念”模块主要介绍不同文体的写作意义、适用范围及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区分不同的文体,并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确定适宜的体裁。“经典选读”模块一般推荐4~5篇特定文体的经典文献供学生选读,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文献的品读和鉴赏,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感兴趣的文体提供了写作范本。“写作要点”模块则根据文体特点,逐一讲解论文各部分,如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等的写作特点、技巧和规范,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提供直接的工具性指导。
(二)课堂教学设计
由于课上学时非常有限,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以“点对面”模式展开,收效甚微。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达到更优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改革在提供课前学习材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学知识点内容,在课堂交流中大量减少用于固定知识点讲解的时间。课堂组織中,首先让学生根据感兴趣的选题类型确定不同的文体,再按照3种文体将选课学生分成“设计表达”“历史阐释”“实证分析”3个写作组。随着课程的展开,各组按“选题—摘要—提纲—初稿—修订”分阶段不断推进(表2),并在组内进行讨论。课堂展示保证3个写作组中都有学生在课堂上发表各自的阶段性成果,每组学生都能从课堂展示、点评和讨论中有所收获。到课程结束时,设置最终成果的公开展示环节,让学生体会自己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获得成就感。
(三) 同侪竞争的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是有效促进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7]。对于人数众多的选修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分数评价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传统的知识点讲授方式使教师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参与度低,課堂表现缺乏差异性,只能通过考勤、偶尔的提问和结课论文进行评价,而教师对于结课论文如何产生的过程知之甚少,有时甚至难以分辨抄袭和原创。
翻转课堂将论文成果的产生过程呈现在课堂上,同组之间、跨组之间、师生之间都有频繁的互动和交流,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而学生之间的相互观摩和评价,通过强化优秀作业的示范作用形成同侪竞争,还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种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这种潜在的动机力量能帮助学生战胜挫败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完成较为艰巨的论文写作目标。
以同侪竞争为基础的多元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同组学生之间的评价、组内学生之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使课堂中心变得更加多元、灵活。学生在对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能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促进自主独立人格的发展。同时,不同角度、不同视野、不同阶段的多元化评价,也能更加公正、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状态。
四、结语
微型移动学习材料的编写,对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探索,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的主导作用,符合当前95后及未来00后大学生独立性较强、思维较灵活的群体特点,激发内驱力的同侪评价机制帮助更多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完成最后的论文成果,专业论文写作有助于锻炼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考、提炼和表达,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8]。新的教学模式希望以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输出能力、激发学生内驱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永洁.补课同步转型现实驱动下的中国建筑教育[J].时代建筑,2017(1):20-23.
[2]2014《中国建筑教育》“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获奖名单及获奖论文点评[J].中国建筑教育,2015(9):116-117.
[3]陈嘉健,罗冬梅.工程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以香港大学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3):49-51.
[4]顾小清,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2):52-57,87.
[5]范文翔,马燕,李凯,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90-97.
[6]彭岩,童华炜.构造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153-156.
[7]刘强,周林,郭珂.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 高等建筑教育,2016(5):44-48.
[8]Tom Spector,Rebecca Damron.建筑师的写作指南[M]. 刘刚,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