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师对幼儿的示范作用
2018-02-24刘晶
刘晶
摘 要 若是要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发展,就要对幼儿进行示范与引导,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用文明礼仪影响幼儿,保持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儿教师;示范引导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045-01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对幼儿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不论是教育中的直接引导还是暗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品质的提升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当前的教学工作,对幼儿进行更好地启发与引导。
一、坚持用文明礼仪引导幼儿
在幼儿的活与成长中,文明礼仪等需要慢慢的引导。文明礼仪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学习与生活中慢慢的积累起来,幼儿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熏陶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与示范。例如,教师要多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例如“您”、“请”、“谢谢”,对幼儿进行心理暗示,让幼儿模仿教师,掌握这些文明用语,鼓励幼儿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进行会用。同时,教师自身的行为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遇到领导与同时的时候,主动的打招呼,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将学习到的文明礼仪带到家庭中,当得到家长的赞许的时候,这些礼貌习惯会逐渐得到强化。因此,教师就要勇敢自身的言行举止引导幼儿,做好示范引领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如何做是最好的。
二、养成良好的卫生示范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身体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与意义,许多幼儿的卫生习惯需要教师精心的引导。例如,饭前要洗手,平时手脏不要往身上擦,教师需要强调幼儿卫生習惯的养成,注重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例如,每天中午吃饭之前,教师和幼儿一起洗洗手,将手洗干净了再去领饭菜,这样的卫生习惯对幼儿能够起到提醒作用,让教师的良好行为成为教师争相模仿的随想,经过这样,孩子的卫生习惯会不断被纠正过来。教师在日常学习中,要保持良好的环境与卫生,例如地上有废纸要及时的捡起来,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自觉的关注班级的卫生情况,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利用言行一致示范幼儿
言行一致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是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作出的承诺,说出的话,就要做到,这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基本原则。许多幼儿缺少社会经验与生活经验,可能有时候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例如答应挖成的学习任务经常拖到第二天,有的时候表现比较积极、热爱班级、参与各项学习任务,但是实际活动中却是相反的,这些表现需要及时纠正,否则会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些是非常明显的,教师要在学习中坚持做自己,言行一致。例如,答应孩子的活动、答应孩子的玩具,都要满足幼儿,否则幼儿就会产生失望的情绪,以后逐渐产生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启发,要求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必须言行一致,幼儿会认真的思考,在答应别人的时候,也会考虑自己能不能做到,可可不可以完成,而不是拍胸脯保证,后来自己又做不到,逐渐养成言行一致的良好习惯。教师在班级与孩子与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效的表达自身的内容,讲出的话与行动是一致的,对孩子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四、在细节上引导幼儿
细节决定成败,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并不能以该护士。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示范,要从小抓起,一年零幼儿坐生活与学习的有心人,多思考、多看、多想,多问。例如,在每节课结束之后,将所有的学习用品放回原处,教师逐渐帮助幼儿纠正这一个小小的细节,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习惯更加严谨。教师在每节课结束之前,就要快速的整理好自己带的材料,学生就会学习这一习惯,逐渐模仿。
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执着的事业心。幼儿园工作是琐碎的、平凡的、复杂的,有时候孩子的行为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孩子需要教师的特殊照顾,在这样的工作下,教师难免会出现焦躁与暴躁额情绪,这些情绪会传染后幼儿,让幼儿感觉到焦躁不安,逐渐形成焦虑的情感,所有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有精准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影响。
(二)要自尊与自信。自尊、自信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个性特点,幼儿教师自身要充满自尊、自信,得体的应对自身的工作与生活,在日常的工作中落落大方,处理问题时候精准明确,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与作用。
(三)良好的形象与品质。幼儿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欣赏美好的形象。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教师是什么都懂的,在他们眼中,教师形象无比高大。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需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每一句话、每个行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孩子们喜欢的是举止大方,穿着得体,亲切活泼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让幼儿在生活中也学会打理自己的形象。
(四)要有童心与爱心。教师不仅仅要有事业心,还要有童心与爱心,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不同长相、不同家庭、不同个性特点的孩子,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童心是幼儿教师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幼儿教师要深入幼儿群体,积极参与幼儿的各种活动,与幼儿一起玩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与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发现好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幼儿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影响,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赖金凤.对幼儿进行必要批评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