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绽凿口下
2018-02-24褚福海
褚福海
一
小雪后的清晨,寒意弥漫。地处浙江西南的东阳街头行人寥寥,显得宁谧而祥和。顶着时断时续的枯瘦雨丝,踩着凹凸有致的古旧石路,我们鱼贯折入了那条通往卢宅的墙面斑驳、石缝生藓的幽静小巷。
此时,巷子宛若一位睡意迷蒙的少女,慵懒却优雅地打着哈欠。错落两旁的老式店铺,大多打着烊,仅有几家早起的业主正在忙着卸门板,做好迎客开市的准备。
左前方一爿并不起眼的小铺子,门已洞开,店堂里躬身站着个身材瘦小、年约四十岁上下的男子,正一手擎着斧头,一手执住蝴蝶凿,神情专注地在一截褐色的粗壮木头上雕琢花纹图案。瞥见我欲入店内,他倏地收住举在半空中的斧头,另一只手则利索地拿着半圆形凿子剔下的一块木屑,尔后缓缓抬起头,脸上堆聚着热忱与期待,谦和地寒暄道:“进来随便看看吧。”
狭小的空间里氤氲着浓郁的樟木香气,给人一种温馨的舒适感。
那一刻,我的注意力已被吸引到横卧在支架上、长约一米三、直徑足有四十多厘米、看上去颇有些年轮履痕的木段上,不禁讶异地脱口而出:“老板,如此芳香的应该是樟木吧?能取到这么大体型的非常不易啊。”“怎不是呢。这是老宅上拆下来的房梁,已历经百余年日月的炙烤,不伸缩,不变形,万金难求,十分罕见,因而我们尤为珍惜!”“噢,那经由你妙手精雕细琢出来的艺术品更价值不菲啰。”“呵呵,如今有钱的人越来越多了,鉴赏能力也日臻提升,对美的追求已渐成趋势,助推木雕艺术品的风行走俏。”老板一脸欣悦,温婉地回复我后,操起他的吃饭家当,重又雕琢起来。我呆呆地伫立在那,目不转睛地盯着蝴蝶凿,但见他灵巧地转动着凿子,在斧头的敲击下,倾斜着吃进枣红色的木头里,连凿了五六下,一朵活脱脱、富有立体感的牡丹花便突兀在那儿。接着,他换了把斜面尖角的雕刀,技法娴熟地对镂刻出来的花纹图案进行细削精扦。霎时,叶蕊清晰、生动鲜活、假可乱真的花儿婷婷绽放于我眼前。我钦佩地朝他点了点头,翘起大拇指,他羞赧地浅笑笑,继续埋头忙他的活计了。
这是生平我第一次零距离观赏制作木雕。也是一次足以持续给我今后人生带来激励、鞭策与鼓舞的观摩。
支架上的木段旁边,摆满了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形状纷呈的雕刻工具,至少有二三十把。令自己欣慰的是,我尚能分辨出一些来。当然,绝大多数属我首开眼界。
踱出铺子未走几步,是一家规模与之相差无几的竹雕店,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陈设于玻璃橱窗里、柜子上。蓦地,一件小巧精致的竹根雕“滴水”激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于是小心翼翼地捧在掌心里观赏品味。鸡蛋般大小的“滴水”,被匠人打磨得浑圆润泽,顶部一侧镂刻着精纤入微的如意,线条细腻,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堪称珍品。抑或是我的眼神出卖了自己,擅长观颜察色的老板不失时机地搭讪道:“你喜欢就带回去玩玩呗,你是今天的第一个客人,帮我开开市,最惠价200元给你。”“呵呵,我再看看。”“我们卖的是出色的创意、稀有的资源与昂贵的人工,绝对物超所值!”老板见我无动于衷,坐在工作台前,拿着一小节竹筒,在用锉刀精心打磨着坯件,颇感失落地凝望着我远去的背影。
古朴幽巷里竟散发出如此神奇的魅力,让我匪夷所思,叹为观止!
二
大巴沿着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蜿蜒穿梭过几条街巷,便来到了气度恢宏的“东阳国际木雕博物馆”。举目眺望那气宇轩昂的四角形“国际木雕之都”牌楼时,我的心重重地震颤了几下。
在久负建筑之乡盛名的东阳,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无足为奇。而令我震惊的是,木雕博物馆的选址之妙、规模之巨、品位之高、布局之巧,从一个侧面映衬出地方政府对木雕这个品牌产业的重视程度与保护力度。
虔诚跨入宝蓝幕墙博物馆展厅的刹那,方刚稍微平静的心,瞬间被正前方那幅巨型《歌山画水》木雕震撼起了波澜。原本空旷、沉寂的展厅,突然络绎不绝涌进成群结队前来观瞻的人,一下子变得闹猛了起来。怀着敬畏之心,默默仰视那幅悬挂在高耸墙边的作品,钦佩的情愫油然自心底滋生出来。那是我见过的最高、大、上的木雕之作。经咨询,此件作品高达六米,宽逾三米,实属罕见,言其巨型实不为过。上前仔细端详,画面山水纵横,楼宇林立,人物众多,灵动秀逸,布局疏密有致,情韵丰盈饱满,色泽清亮圆润,给人以唯美的视觉冲击与高雅的艺术享受。
另一件大型木雕作品《百工东阳》,牵住了观赏者的眼球。上面云集了当年主要行业的近百人,有举锤打铁的、拿筷在油锅里氽油条的、坐凳上磨刀的,也有喝茶聊天的、老奶奶包团子的、在大缸里酿酒的、闲唠纳鞋的,洋洋大观,不一而足。画面宏浩,气势非凡,妙趣横生,可谓是作者的心血之作。
透过这些真实而传神的人物,旧时与当代东阳生动逼真的社会风貌逐渐展示到我的眼前,致敬、并感恩木雕艺人,是他们用一双勤劳而充满智慧的手,将富庶、繁华的东阳永远定格在上面,使后人有幸一睹昔日之盛景。
诗人靠睿智写诗,木雕艺人则用凿子刻画。木雕匠人之眼十分犀利,具穿透物件的洞察力,什么部位安置哪样景物,用哪种工具,他们都成竹在胸,烂熟于心;下每一刀、刻每一雕的深度、弧度、倾斜度及用力程度,捏拿得当,精准微妙,他们的游刃有余与恰到好处,常令人唏嘘叹服。当然,这既是一个艺人的看家本领,亦是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因为倘若稍有闪失或留下瑕疵,就会使整件作品降格,乃至前功尽弃,功亏一篑。“雕花司务本领高,人物花卉多会雕。嵌空玲珑好手段,活龙活现真蹊跷。雕花只怕遇朽木,任尔良工手具缩。奈何近世朽木多,无以下手雕花哭。”这首清代《竹枝词》,从侧面反映,一个雕花匠若要成为名家,必须经历艰苦的学习与砥砺。
善观察,勤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脱俗想象力,抑或是木雕匠人的共有特征。扎根生活沃土的他们,深得大自然的启迪,所创作的每一件作品,素材、灵感无不来源于现实,取材于身边,但同时又高于生活,使之更具美学价值与艺术感染力。
展厅里的木雕作品题材广泛,格调迥异,既有人物、动物,也有景观、风貌,既有国内素材的,也有境外元素的。那一件件不同风格、内涵的木雕,让我能明晰感受到一位位敬业的东阳木雕艺人过人的智慧与胆识,追求与审美,眼前时常浮现出目光专注、神情严谨的他们来。正是他们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开掘题材,求新尚美,永不满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务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才成就了闻名遐迩的木雕艺术品,才使东阳木雕拥有了今天的高度与辉煌。
转身之际,我倏忽默想,制作这幅鸿篇巨制需耗费多少神思,我虽无缘见识感知。但穿越那上面的每一个细节,我分明能窥见木雕艺人那孜孜以求的质朴品格与无愧时代的高尚情怀。在嘈杂喧嚣的尘世里,人们忙于争名夺利,疲于灯红酒绿,有多少人甘愿淡泊名利,钟爱艺术?又有多少人会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又忠诚敬业的木雕艺人?有多少人能体恤到他们的疾苦与付出的艰辛?世俗的眼光早已习惯于仰望皇冠上的珍珠,而罕见去俯视怜惜辛酸的汗滴。但我始终坚信,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没有比审美的扭曲、伦理的蜕化、道德的滑坡与价值观的颠覆更让人悲哀的了。
国际木雕博物馆分亚洲厅、欧美厅、大师厅等好多个展区,里面陈列的展品兼收并蓄,风格迥异,东西合璧,巨细皆备。驻足赏之,怡情悦心,流连忘返,冠以国际木雕之都盛名,名不虚传。
三
有文献记载,殷商时,“天子之六工......典制六材”,已有木工为职;周代有“八材”之设,木是最重要的加工材料之一。可见,商周时,“木工”行业已正式成型,并由国家统一管理。
春秋战国,第一部详细记载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述了攻木之工(木工)、攻金之工(金工)、攻皮之工(皮革工)、刮摩之工(玉工)等六大类30个工种。其中“攻木之工”中的“梓人”,明确记载承担有礼乐器的雕饰职能,可认为是最早的木雕匠师的称谓。彼时,木雕已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立、有序、稳定的成熟行业,在我国木雕艺术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传统木雕艺术发展至明清时已登上巅峰,形成品类繁多,流派纷呈的局面。但到了清末,因局势动荡,民生困顿,木雕行业遭受重创,从业人员锐减,急剧衰微。民国以来,木雕艺术再度中兴,并盛行于民间。
自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制后,东阳浸润历史长河里的风雨,汲取天地之精气,涵育出了北伐名将金佛庄、抗日名将朱福星、新闻先驱邵飘萍、科学泰斗严济慈、植物学家蔡希陶等历代英才。时光匆忽,日子轮回,不觉间,“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的小小东阳,竟已有千余载的木雕史,鼎盛时,从业人员有近十万之众。木雕作品更是“桃李遍天下”,北京故宫,以及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博物馆,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藏品存世。而今,木雕作为东阳的三大著名支柱产业之一,惊艳于世人的视野,不容小觑。
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散点式构图、多层次浮雕、平面化修饰,立体感强,透视效果佳,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且因色调淡雅,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雅致,故又有“白木雕”之称(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跨越了逾千年的求索之路,是华夏艺苑中最璀璨靓丽的民间工艺奇葩,被誉为“国之瑰宝”。2006年5月20日,东阳木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东阳木雕进行保护与抢救,并大力挖掘和培养木雕艺人,他们被组织起来,集中生产,统一管理,从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契机,也造就了诸如陆润寿、厉守铭、马凤棠为代表的一大批木雕“名艺人”。他们除了雕刻一些花鸟虫鱼等传统题材外,还与时俱进,顺势而为,雕刻出了如《医疗队》《西双版纳的春天》《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高原练武》《人民公社》《庆丰收》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传世作品。这些精品力作,选材丰富,主题明快,意蕴深邃,惟妙惟肖,具有超强的感染力与极高的艺术价值,饱经岁月的洗礼与时间的检验,已然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与重要的文化符号,为打造中国木雕之乡夯实了基础。
四
木雕,顾名思义,即在木头上雕刻。这就不免让人会联想到木雕工具,因为任何一件精巧完美艺术品的诞生,除了华卓奇妙的构思,吻合主题意蕴的的材质,制作工具至关重要,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艺,七分家什”。事实正如斯,得心应手的工具,在木雕镂刻过程中担当着非他莫属的独特作用,一凿一挖中含学问,一撬一削里蕴艺术,呈现出来的美感就会非比寻常。
深谙此理的东阳木雕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遵循实用、轻巧的初衷,不断探索与研发出了许多木雕工具,大致上分木工工具与雕刻工具两大类。木工工具包括框锯、斧、凿、刮刨、角尺、墨斗、锤、長刨、短刨等。雕刻工具也称凿,按照刀口形状分类,主要有平凿、圆凿、翘头凿、蝴蝶凿、雕刀、三角凿等。平凿主要用于切削块面和打边线、固定横直线、剔地等;圆凿的功能是锟、转、挑,用于圆弧切面的制作;翘头凿用于直凿不宜作业的深浮雕作品的镂空挖地;蝴蝶凿具有平、圆两用的灵活性,用来雕刻稍圆的线条块面和平整小切面;雕刀,刀口为斜面尖角形平刀,用于各种花纹图案的细雕;三角凿,刀口呈V形,专门用来雕刻毛发、叶茎、水纹等精细阴线。
对寄情琢木,雕以载道的木雕艺人来说,这些雕刻工具的相继问世,无疑让他们找到了施展聪慧才智的载体,操作起来轻松自在,如虎添翼,并可达成理想的境界。同时,对提高雕刻效率,增强艺术美感,发挥了其他工具无可替代的功用。
东阳之行仓促,短暂,但东阳木雕给我留下的思索是深远的,启迪是宝贵的。
绚丽多姿的东阳木雕,不仅仅是东阳的、浙江的,它更应该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祈愿东阳木雕在艺苑里开出更多更新的娇艳之花,走向更高更远的广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