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立松:地衣王国的痴心汉

2018-02-24赵汉斌

科学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标本物种植物

赵汉斌

在高山大河间行走,是王立松38年来工作的常态。这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的行囊曾装过数万号标本,足迹遍及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近80%的区域。

2018年6月,他和同事在赴西藏考察时,收集到几号鉴定困难的标本。经确认,它们是石鳞衣科家族的三个新种。

高原的风霜和无情的紫外线,在他瘦削的脸上留下了痕迹。看到这个饱经沧桑的汉子,有人猜他是司机;还有人看他身穿冲锋衣、背着大大小小的包,猜他是“驴友”,但在国际上说起地衣研究,却怎么都绕不开这位“驴友”,许多地衣新种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高中毕业即入行 虽是业界翘楚却后悔没读博

初见王立松,许多人都会被他带进神奇、迷人而又长期被人误解甚或忽视的地衣世界。

“地衣不是植物,虽然我在植物研究所工作。”王立松说,他已记不得澄清过多少次。地衣是共生菌和共生藻之间稳定而又互惠共生的生物复合体,传统定义曾把它看作真菌与藻类共生的特殊低等植物。目前,全球已知的地衣约有1.3万至2万种。

20世纪80年代,为了尽早参加工作,他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当学工,“说白了就是打杂的”。当时,他被分配到研究真菌和苔藓的隐花植物组,跟随我国著名真菌学家臧穆作标本采集和整理工作。

年轻的王立松对工作很是上心,加上踏实肯干、头脑灵活,很快就摸到了整理标本的门道。研究所里老先生们给他布置的工作,他很快就能完成;即使是整理一些未作标记的标本,经过自学他也能整理得清清楚楚。恩师臧穆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个可造之才,就把他送进南京师范大学吴继农教授门下学习地衣。就在这个被人忽视甚至误解的学科,王立松着了迷,一头扎进去,再也不愿出来。

随后,他又到泰国、韩国、日本、美国以及芬兰游学。在韩国顺天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接触到了全球最顶尖的地衣专家,学到了这个小众学科最新的知识,也掌握了最前沿的研究方法。

说起那段经历,王立松获得感满满,但也有深深的悔意。其实不管是在泰国王子大学,还是在韩国顺天大学,那时很多学界同行都十分看好他。“那时,只要耐下性子读个三五年,便可完成硕士到博士的研修过程。”但急性子的他嫌过程太漫长,每次都着急回国,就没读成博士。

38年扎根小众领域 急脾气专家遇上“慢性子”地衣

地衣生长缓慢,平均年生长不足1厘米。即使长得最快的松萝,每年也只能长2厘米左右。长得最慢的地衣是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地图衣,每年仅长0.2毫米。雖然长得慢,但地衣很“长寿”。

在王立松看来,他采集到的地衣不是一种无声的存在,而是历史的见证者。“有的地衣生长了上千年,它们记录了这世间的沧海桑田。”王立松边说边看身边的地衣标本。

对地衣,他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情,记录它们早已成为王立松的使命。

10年前,在入藏途中,王立松曾拍到一棵挂满梅衣科金丝带地衣的大树。金丝带是中国横断山区特有的物种,极为罕见,但他最近一次再去探访时,那棵大树已经倒了,这张照片也成了“绝版”。说起此事时,他的脸上划过一丝无奈。

与地衣为伴,有苦也有乐。“你知道吗?地衣还能监测城市污染呢!”说起地衣的本领,他像是在夸自己的孩子。

“我们很难在空气质量差的城市看到地衣。”王立松说,地衣没有根、茎、叶,相较高等植物它对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

“地衣能吸收重金属,同时对二氧化硫、氟等污染物也很敏感。一旦周围环境被污染,地衣能迅速作出反应甚至死亡。”王立松介绍,通过分析地衣体内的污染物及其含量,就可对周围环境进行定量监测。

虽然地衣研究略显小众,但因它出众的实用价值,王立松愿把一生献给这个“王国”。

坚守野外考察一线 创建团队抢救未知物种

在王立松的恩师臧穆、吴继农先生的那个时代,国内对地衣的研究还未深入。进一步的积累和研究的工作,落在了王立松这一代学者身上。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给了王立松最好的研究条件。云南也是我国地衣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已知约1 800~2 000种地衣,一半以上分布在这里。

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对王立松而言,已是家常便饭。他甚至数次经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车祸,也在猝不及防中一次次被蚂蝗、胡蜂等毒虫叮咬。不过,艰苦的环境也磨炼了他的意志。

38年间,王立松采集了近6万号标本,拍摄了3万幅图片,发现新种36个,完成DNA分子材料8 266份,摸清了近2 000种地衣的来龙去脉,明确了中国横断山区地衣多样性及生物地理研究方向。他所发表的大量论文和专著,为澄清中国地衣物种资源的组成及分布、提升中国地衣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他正在构建我国最大的地衣生物资源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将囊括数万幅地衣野外生态图片和微观图片、DNA分子数据和多种采集数据。“这些工作,说起来简单,但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也需要知识储备。”王立松说,已采集的标本和数据信息中,还有92%是未知的,这需要几代人去做。

为中国地衣学科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是王立松要完成的另一项任务。他培养了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其他项目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今天的王立松再不是“独行侠”。王立松说,有了团队,步子可以走得更快些。

但他还是有很多隐忧。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干扰,许多地衣物种都还没研究透,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地衣已成为极其脆弱的一类生物资源。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地衣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内的保护区也极少有地衣资源的本底数据,地衣保护和基础研究工作已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我们要加快步伐,与时间赛跑。”王立松说。

猜你喜欢

标本物种植物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丽水发现新物种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植物罢工啦?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