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绵传续 美了数千年

2018-02-24

科学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刺绣宁夏民间

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

刺绣历史悠久,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要数殷商和西周的,从那个时期出土的文物来看,黏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的纹路和花纹依稀可见。早在奴隶社会就有“十二章服”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之以前更发达,男耕女织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几乎家家种植桑麻,从事纺织。由于当时的养蚕方法已经十分讲究,因此所缫出的蚕丝质量很高。其纤维之细之均,可与近代相媲美。

发展到西汉时,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每根纱由4~5根丝线组成,而每根丝线又由14~15根丝纤维组成,也就是说每根纱至少由56根丝纤维捻成。如此高的丝纺水平,同时也推动着染、绣的发展,使它的成品更加美观和更富表现力。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渐趋成熟,这可从近百年来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这一时期的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则兼以花草或几何图形。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进入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而汉代剌绣的空前繁荣,使刺绣的艺术处理又前进了一大步,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的竹简“遗册”中记载着三种刺绣名称:“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到了汉末、六朝时期,中国便开始进入“像教弥增”(佛教因造像众多,所以也称之为“像教”)的时代,因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风。说到这一时期的刺绣,不得不说说三国时期吴王赵夫人的“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蜀魏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汉末、六朝刺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出现了人物形象,为今后的人物绣品开了先河,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意义。

唐宋时期的刺绣已向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由它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子都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正因如此,对于那些深宅大院的小姐们,刺绣便成了她们消遣、养性和从事精神创造活动的唯一方式。

由于刺绣群体的进一步扩大、作者的文化修养和物质条件提高,加上文人们开始参与,刺绣到了唐、宋期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它由日用与观赏两者兼容并蓄,发展到日用与观赏分而治之,特别在观赏方面成就最大,由于文人们的积极参与,使书法和绘画艺术结合得更为紧密,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绣制、画绣结合、精品倍增的新趋势。

明清时期,全国城乡出现了众多的商品性生产的专业作坊。尤其是明代,官府手工业的衰落,却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从缺乏竞争力的官府院落手工艺品,到商业性作坊的专业化生产,加上唐宋期间文人、艺人结合,对刺绣工艺品的巨大影响,刺绣技术和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进入了中国传统刺绣的巅峰时期。此时出现了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的几个艺术流派,如上海的顾绣、北京的京绣、开封的汴绣、山东的鲁绣等,以及后人誉为“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

绚丽多彩的宁夏刺绣

宁夏民间刺绣是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千百年来一直在宁夏民间流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为宁夏本地人所熟知。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传递着宁夏人对刺绣艺术的执着追求,表达着人们质朴的审美观念。

据统计,宁夏民间刺绣的种类近20种,有些是同源异流的关系。同一刺绣,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傳承后发生变异,形成不同色彩并冠以不同名称。比如宁夏刺绣因地区不同而异,银川有银川的刺绣,盐池有盐池的刺绣,固原也有固原的刺绣。同理,西吉刺绣、中卫刺绣、同心刺绣等都在各地域形成独特的风格,刺绣内容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宁夏刺绣交错流传在宁夏各个市县。

这些种类丰富的民间刺绣主要以代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刺绣艺人以汉族、回族、满族为主。有些是自己随意画的,也有些是通过改描重新创作出的具有回族特色的题材。新中国成立后,宁夏回族刺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传承。2008年回族刺绣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宁夏是一个回汉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在宁夏特别是山区,姑娘们常常用绣品比聪明,争巧手,看本事。在过去,炎炎夏日里,在山乡的路旁、河边,你会看到一群群顽皮戏耍的孩童,他们光着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挂着一个花裹肚。那红红的裹肚上,巧针细线地绣着各种各样的花鸟鱼虫,阳光下,红如火、艳似锦。茶余饭后、劳动休息或是聊天闲谈的时候,你会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们烟杆上都吊着一个绣花烟袋。如果遇到谁家孩子过满月,那刺绣品就更多了。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向孩子贺喜,都要拿自己刺绣的东西作礼品,有虎气生生的虎头鞋,有红花绿叶的荷花帽,有描龙绣凤的花裹肚,还有狮子枕、虎头枕、金鱼枕、龙枕、凤枕等。这些礼品要摆在喜桌上,让大家观赏、评论。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宁夏民间刺绣题材更广泛,形式更多样,多见于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有枕、童帽、裹肚、围裙、手帕、绣花鞋垫、门帘、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鱼虫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针法有平绣、乱针绣、盘绣、垛绣等多种绣法。无论用何种针法,都以细密精致、纹样精美活泼为特点。色彩冷暖相照,对比鲜明,在色彩的运用上,其换色、变色、追求大品面色彩对比效果的丰富手段堪称一绝。浓则达到饱和,艳则达到极致,亮则亮中见喜,雅则雅致富丽。回族妇女喜欢以黑、白、藏青、深紫色作为底色,将红黄蓝绿作为花色,使作品具有饱含大自然光与影的印象派绘画之意境,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随着时代更迭,宁夏民间刺绣的传承越来越少,逐渐濒危几近消失。如今,少部分宁夏民间刺绣艺人较为系统地传承了宁夏民间刺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承危机,但随着老一辈民间刺绣艺人的逐渐逝去,传承的危机再次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目前,宁夏民间刺绣一直走着维持生存的路子,为了不使如此珍贵的技艺面临濒危的境地,刺绣传承艺人赵桂琴等人也在不断地探索宁夏民间刺绣的出路,并摸索融入新的刺绣形式让大家接受。

猜你喜欢

刺绣宁夏民间
宁夏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宁夏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宁夏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刺绣新生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