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018-02-24邓梅菊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3期

邓梅菊

【内容摘要】“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教育前沿阵地,作为施教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是不是未雨绸缪,早作打算,为三年后的中高考制度改革,我们也要做点什么?为改革助阵,就从现在开始,就从学好汉字,夯实语文基础开始。

【关键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高考制度改革  未来中高考分数决胜科目  夯实汉语基础

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那些经过激流冲刷,磨练的石头才熠熠闪光,因为他经历了沧桑,见证了历史,才历久弥新。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而文字是其最大的闪光点。从甲骨文、铭文到隶书、楷书、草书直到今天的简化字,其见证了多少岁月,又蕴含了多少古人的心血!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汉字当之无愧。

但当今经济科技迅速发展,许多高科技产品应运而生。手机电脑已融入了许多家庭,虽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更大的危害发生了,中国人竟不会写汉字了!经记者在成年人中调查,半百之八十的人提笔忘字,有的人连生活中常见的字都不会写。难道他们是文盲?不!他们只是在高科技产品中迷失了自己的双眼!也许是电脑的出现,或许是人们没有正确应用他们的原因。我又何尝不是?多媒体授课,集体电脑备课,动手写字是越来越少了,好多字词都认得不会写了!

我对这样的调查很是惊诧。但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一档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时竟热血沸腾!中国人意识到严重的问题了。这是个好的开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选取学生以默写的方式听写汉字的活动,其宗旨是“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宣传口号是“书写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主要考查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其注释援引著作包括《水经注》、《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内容涵盖天文、地理、生化名词、方言术语、生僻地名等等。这档节目我们全家人都喜欢看,在节目进行时,我们全家人都会拿出纸笔跟着默写。如果那个学生写错了,就会感到遗憾至极。这次活动真正的意旨在于警醒世人:别在社會潮流中迷失自己!别忘了汉语的根本!

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吸取教训,汲取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涵!

前阵子,扣人心弦的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冠军之夜圆满落幕,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陆佳蕾和于加敏,分别夺得本次大赛的全国冠亚军。看着比赛的炽热紧张场面,参赛的孩子们淡定娴熟优雅的表现令我激动不已,不少听写的词使我这个语文教师也有些紧张尴尬,而有的选手在最后一秒钟竟将别字改了过来,赢得观众和考官、评委们的阵阵掌声和热烈好评。

由于这样的比赛很新颖,再加上平常都是在为孩子听写,自己却是多年没听写过了,于是决定认真观看完这场比赛,顺便也检验检验自己的水平。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那些选手太差劲了,都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居然连一些简单的词语或成语都听写不出来(观众席上的成人体验团错的更多,一个“癞蛤蟆”居然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写对),老太婆我都能写出来呢。可随着难度的增加,有些字我也写不出来了。

此刻,我才觉得自己太小瞧这比赛了,同时,也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赛了,也深刻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

汉字的魅力和难点在于一字多音或者是一音多字,还有形声字、形似字、象形字、会意字,有些字,有些词,看着可能知道怎么读,可听在耳里准备写的时候吧,要么是一点印象都没有,要么是觉得既像这,又像那,越琢磨越不会,越琢磨越不像,最后,要么写成了同音字,要么把原本写对了的改成错的,与平常的电脑打字完全是两码事。电脑打字,手生眼熟,即便遇上不会或者是忘记了的字,连拼后选择便是了,很是方便快捷。

可正因为这样的方便快捷,使得原本该储存在人脑里的东西都全存电脑上去了,最终的结果是手指越来越灵活了,字却是越来越不会写了,书写能力日趋下降。

所以,我喜欢这样的比赛,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比赛,所以,学生需要这样的活动历练,增加大脑储存,不然的话,也许有一天,我们连“人”字都不会写了。

由此,我又想到最近网络上社会上吵得沸沸扬扬的北京、江苏等地率先出台的中高考政策重大改革(征求意见稿)的消息。我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倒是提前号准了此次改革的脉,在导向上与此次提倡的教改非常契合,算是为全民吹响了改革的号角。真可谓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为一个一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20年的语文教师,也作为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对这一点我也非常关注,也非常振奋。对于此次改革,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联系到语文和英语分值的巨大调整,未来中高考分数决胜科目将变为语文。这势必让学生们开始逐渐正视原本被忽视的学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重加大的语文测试对汉字书写、语言基础、语文能力的要求会更高,这一点需要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尽早加以重视。学生在注重考试科目分值变化同时,在日常学习和备考中注重能力的培养,至少不要再出现书写一团糟、看不懂文言文、对时事毫无了解、无法从生活中提取作文材料乃至于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等恶例,摈弃一味功利应试的语文教法和学法,培养出真正受用一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