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县域教研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2018-02-24喻足德陈起和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2期

喻足德 陈起和

[摘   要]“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县域教研转型”的课题研究,聚焦三大维度进行实践与探索:1.县域教研机制重建。构想、尝试实践、探索重构提质服务供给、供需平衡促进等九大机制。2.县域教研方式的转型。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称、匹配的视角切入,探寻精准型、自助型等十种新型教研方式,以实现教研方式转型的预期目标。3.县域教研策略的调试。立足于供需对接、行进教改、力行实践、聚力借智、拉动助长、新型互动六大基点,进行教研策略的探索性调试,在调试中寻求更好的新型教研方式的工作對策。

[关键词]县域教研;机制重建;方式转型;策略调试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6-0068-04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市县域教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师生提供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课改进入深水区,基于核心素养下学科教学的研究与引领,教研工作面临着供与需明显失衡的状况。供给侧与需求侧如何实现对称与匹配,这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与深度思考,更需要进一步探究改革方法。于是,我市提出“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县域教研转型”的课题研究,并对此进行了两年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主要就这方面做一些回顾与反思。

一、县域教研机制的重建

县域教研转型要以供需平衡的教研机制为支撑,原先的教研运行机制就表现出相对的滞后性。县域教研要转型,教研机制就必须重建。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想、尝试实践、探索重构。

1.提质服务供给机制

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三大职能之一: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与教研的优质服务。要真正彰显这一职能,需要重构教研提质服务供给机制。我市探索重构这一机制分三个步骤:首先提升教研员素养与能力,建立县一级教研室教研员的准入与成长机制;其次,把优质服务常态化,建立常态运行机制;再次,重建扩大有效供给和高质量供给机制。

2.供需平衡促进机制

教研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其问题在于,需求侧需要什么,供给侧不一定对应着供给什么。在教研供给方面,以往更多考虑的是教研室教研员自身的教研意识与行为。如,开展哪些教研活动,做哪些教研指导,都是单向策划与践行,忽视了一线教师的真正需求。近两年来,我市对重构供需平衡促进机制,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比如,用SWOT分析法,分析供给侧的内部状况以及需求侧的实际需求。在这基础上实践探寻怎样促进供需平衡,并形成一种常态的教研工作运行机制。

3.上下联动机制

这种机制的重建,主要是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单向教研机制,通过探索初步形成三大维度的上下联动教研机制:教师进修学校各教研室与各中小学联动的教研机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联动的教研机制;区域跨校连片联动的教研机制。

4.名师引领机制

重建这一机制,需做好建立名师工作室、选择领衔名师及工作室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及履职等工作。重新成立全市26个名师工作室。各名师工作室紧扣“引领、辐射、共享、指导、示范、帮扶、带动、拉动”八大关键展开全方位探索,使得名师引领机制成为常态机制。

5.内外融合借力机制

我市地处闽浙交界,浙江的教研工作的很多成功经验,尤其是县域教研转型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做内外融合。比如,到温州、杭州等地考察参观学习,请浙江教科研专家来福鼎做教研转型专题报告与现场指导教研,委托浙大、浙师大等举办研修活动等。以此达到内外教研资源高度融合,借力助推教研转型,形成一种常态机制。

6.下水教研机制

站在理论与实践的关口上做一个新课程的践行者是时代赋予教研员的责任担当。新时代教研员,就要把教学研究做得好,书教得好,能给一线教师以示范。要做到这一点,县域教研就要转型,就要重建教研员下水教研机制。我市近两年来,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以期真正改变“只研不教”的现状。硬性要求各学科教研员下水尝试,在上好下水课的前提下做教学讲座、指导教学。这项工作要形成常态,下水教研机制要重构并逐步完善。

7.跨学科联合攻关机制

系统思考学科、学段、跨学科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是新时期教研的走向与趋势。通过跨学科联合教研形成合力,共同主攻核心素养下的学科课堂教学,达到多学科协同并进的教研效果。这种机制的探寻,是我市县域教研转型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8.教改项目带动机制

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研怎样促教改,现在要大胆探寻如何实现以教研促教改,又以教改项目带动教研的双向运行。近两年来,市教研室指导各校申报省级教改示范校项目,全市已确立省级教改项目示范校12所,这些示范校已正式启动教改项目带动教研的实践尝试与探索。这样可以在全市县域教研中以“点”带“面”,逐步探寻如何形成教改项目带动科研、教研的常态机制。

9.“互联网+”教研创新机制

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教研进行升级改造,促进互联网与传统教研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研”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式的创新,是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研模式。近两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如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教研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这项工作如何形成常态运行机制,需要继续探索与创新。

二、县域教研方式的转型

关于县域教研转型,我市主要探索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县域教研方式的转型。首先提出初步构想,然后尝试实践探索与创新成型。从教研供给侧与需求侧如何对称、匹配的视角切入,探寻县域教研转型的十大新型教研方式。

1.精准型教研

精准型教研,重在精准,其主要方式为:

(1)贴身式教研。教研员贴身服务一线教学做教研。

(2)蹲点式教研。教研员挂校蹲点做教研。

(3)结对式教研。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结对子,教研员至少一带一,更多一带几,结对、帮扶、指导做教研。

2.自助型教研

像吃自助餐一样,要什么就选什么。主要探索两种主流教研方式:

(1)菜单式教研。教研室制定好教研“菜单”,学校或一线教师自主选择,确定教研项目或内容,教研室与学校或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共同开展“菜单式”的教研活动。

(2)订单式教研。教研室下发表格式教研订单,各校根据各自需求填好教研订单,上交教研室,教研室根据各校提交的教研订单,制定教研计划与确立项目内容,按订单计划开展教研。

3.互动型教研

互动是新型教研的主要特征之一。互动型教研,重点关注三种教研方式:

(1)对话式教研。参与教研的一线教师与教研员共同围绕教研话题,展开平等、积极、自由的互动与沟通,在对话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话教研要重点关注执教者与学生的对话、听课观课者与执教者的对话、参与者与教研员的对话。

(2)辩课式教研。辩课要实现深度互动对话,在辩课中磨合,达成思想交锋、思维互补、教法个性张扬、教学风格彰显的预期目标。

(3)聊课式教研。聊课要实现宽度互动对话,大家都可以聊教学、教研,使其成为自然工作状态下教研的一部分。

4.共享型教研

此教研立足于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经验共享,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呈现:

(1)观摩式教研。在观摩名师名课中共享,在观摩教改成功课例中共享,在观摩层层推选的优质课中共享。

(2)推介式教研。在推介教科研成果中共享,在推介教改成果中共享,在推介课改成果中共享。

(3)辐射式教研。在名师引领辐射中共享,在名校资源辐射中共享,在教改特色资源辐射中共享。

5.主题型教研

教研定主题,主题行教研。其主要方式为:

(1)论坛式教研。确定主题,以论坛形式进行教研。

(2)专题式教研。,确定主题,进行学科教学专题教研。

(3)报告式教研。确定主题,举行专家现场报告会。

6.探索型教研

重在科研、教改、研课中进行教研。其主要方式为:

(1)科研式教研。以课题引领教研探索,做课题科研,有大课题、小课题,甚至微课题,以课题科研为抓手促学科教学研究。

(2)教改式教研。主要以教改项目探索教学的有效方式。

(3)磨课式教研。在磨课中探索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

7.助长型教研

助长型教研能助长教师专业提升发展,其主要方式为:

(1)驱动式教研。发现教师,激发教师内生力,驱动教师内源性专业成长。

(2)帮带式教研。教研员或优质教师帮带青年教师,促其专业成长。

(3)竞赛式教研。在竞赛中演练、参与、展示,得到专业成长。

(4)导学式教研。给年轻教师做好专业性导学,促其成长。

(5)抱团式教研。抱团研究,抱团攻关拉动成长。

8.力行型教研

教研员不仅会研究、会说、会讲,还要会做、会上课、会示范,做到身体力行。我们主要尝试探索下水式教研,给教研员压担子、下任务,促其下水尝试、上课示范,以研究者、践行者的身份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的有效方式。

9.引领型教研

在教学、理论、技艺的维度上引领教研,其主要方式为:

(1)教学引领式教研。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教研员齐上阵,发挥各自专长与本领,做好教研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理论引领式教研。发挥专家或教研员的作用,用理论引领教研。人们常说教研要顶天立地,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能契合教学真实的需求。我们应探索如何借助理论来避免核心素养下学科教学的探索轨迹偏离。

(3)技艺引领式教研。部分教师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到的教学风格,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可开展技艺引领式教研,内容有教学基本功展示与演练、教学风格赏析、教学艺术欣赏等。

10.網络型教研

这是基于网络的教研新方式,包括云平台资源对接式教研,大数据分析课例式教研,移动互联、QQ、钉钉、微信式教研,在线视频互动式教研,微课式教研等。

三、县域教研策略的调试

实现县域教研转型,要讲究策略。近两年来,我们从以下六大维度对县域教研策略进行探索性调试。

维度一,立足供需对接探调试

1.扶贫业务,践行精准式教研

精准式教研的工作策略:分析现状、查找薄弱,对症问题、贴身服务,精准帮扶、促研显效。

各校教研水平不均衡,有的学校教研工作相对落后。一线教师的教研水平也同样不均衡,有的教师教研能力、水平低,教研意识不强,教研行为被动。以上的学校和教师,都需要精准“扶贫”。对此,我们用以上的精准式教研工作策略进行实践调试,初步得出:对于教研薄弱的学校而言,重点是要精准促研与助推;对于教研弱势的教师而言,重点是要精准引导与帮扶。

2.迎合需求,践行菜单式教研

菜单式教研的工作策略:预拟项目、丰富“菜谱”,自主“点菜”、因需下单,对单“下厨”、迎合教研。

市教研室要求各学科教研员拟出教研项目或讲座内容,丰富可供给的教研“菜单”。学期初将教研“菜单”下发给各校,供各学科教研组或一线教师自主“点菜”,然后针对下面各校提交的“点菜”项目、内容或主题举行迎合性教研。尽量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要真正达到迎合需求,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试教研策略。

维度二,立足行进教改探调试

1.探路教改,践行导向式教研

导向式教研的工作策略:同步时代、先导理念,变革教学、科研引路,实践课程、尝试探行。

进行学科教学改革,需要引领与导向。首先要树立与时代同步的教学理念,用先进、前沿的教学理念主导学科教改探索。而改革教学,需要以课题做科研性引领,这样教改才不会偏离方向,有明确的主攻方向。教改的目的要落实于课程实践。要实现教改预期目标,需要在课程实践中进行学科教学探行,教研员要在这方面做好正确导向。以上导向式教研的工作策略,路径清晰,基本成型。

2.驱动创新,践行改革式教研

改革式教研的工作策略:勇立潮头、守正出新,大胆探索、革新教学,重塑品牌、新创特色。

用改革式教研引领驱动教研创新。开展改革式教研,要有勇立潮头的决心与胆识,用守正出新的思维大胆探索教改,通过教改革新教学,重塑教研品牌,新创特色。这是我们对这一教研策略调试的立意。

3.指向重点,践行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的工作策略:甄选主题、明确方案,课例观摩、现场研讨,反思行为、纵深拓展。

聚焦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共点等问题,甄选出教研主题,有了明确的主题,设计教研活动方案才能围绕重点直奔中心。紧扣主题,整体谋划,明确方案,按步走程序搞活动。活动以打造课例、教学观摩、现场研讨为抓手,反思行为,以期找到普适的教学模式,促教改向纵深发展。这样的工作策略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调试,寻求更好的对策。

4.检验结论,践行实证式教研

实证式教研的工作策略:设计工具、选择对象,辨证收集、事实提炼,实证分析、检验结论。

教研成果或研究结论,能否经得起推敲,能否投入实践应用,产生良好效益,可以用证据来证明。如果这样做,就意味着教研转型,从“经验型”教研走向“实证型”教研。试验并检验教研结论,要践行实证式教研,其工作策略为:在教研工作中设计搜集证据的基本工具,选择研究对象,做真实情景中的现场研究,在研究中辩证收集证据材料,进行事实加工提炼,形成研究分析证据,用证据进行实证分析与讨论解释,以达到检验教研结论的目的。我们调试这样一种基于证据的教研方式的运行策略,旨在助推学科深度教学改革,让教研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真正的生产力。

维度三,立足力行实践探调试

1.带头尝试,践行下水式教研

下水式教研的工作策略:转变角色、放下架子,植根实践、下水尝试,用研促教、示范教学。

教研员要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放下架子下水尝试教学,同时带头磨课、研课,甚至力行表率,上大型公开课,用研促教,为一线教师示范教学。我们十分注重这样的工作策略。践行下水式教研,调试其工作策略,力求传递出一种声音:教研转型从自身做起。

2.接地一线,践行蹲点式教研

蹲点式教研的工作策略:驻校蹲点、立地教研,深入一线、共探教学,发现问题、答疑解惑。

教研员要蹲点基层学校,到一线听、评课,指导教学,零距离服务,同时了解一线教学和教研的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聚焦实际问题,以点带面共探共研。要践行蹲点式教研,需要进一步调试工作策略。

3.引领教学,践行送课式教研

送课式教研的工作策略:发挥特长,彰显实力,送课下乡、示范观摩,看课点课、共享汲取。

教研员或名师工作室成员,各有特长,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有舞台彰显教学功底与实力。打造优课、名课,送课下乡,到各校巡回展示,示范教学。同学科一线教师一起听课、看课、评课、议课、探课,从优课、名课中汲取经验。这种送课式教研的工作策略要在逐步试调中成型。

维度四,立足聚力借智探调试

1.项目攻关,践行抱团式教研

抱团式教研的工作策略:确定项目、组建团队,分解任务、角色担当,抱团研究、合力攻关。

确定教改或科研项目,组建教改或科研团队,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或子课题,把项目研究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每个研究者都要有一份角色担当,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责任。项目研究或实验时,人人真尽责、真投入、真研究。整个项目,科研团队抱团,形成合力攻关。关键要探寻如何处理好个人对项目的担当与团队合力科研之间的关系。

2.融合内外、践行开放式教研

开放式教研的工作策略:多元视角、开放包容,内外融合、盘活资源,借智借力、助推内长。

对于外面的优质教研资源,以包容的心态加以引进。聘请名专家、名教师来讲学、上课,做教研指导,介绍教改成功经验,传经送宝。同时选派教师走出去听课、教学观摩、参观考察、参加研训。此外还与外面的教研机构部门进行教研共建。以上教研活动,重在内外融合,盘活资源和借智借力。借他人的教研新理念、新思想与智慧,助力本市县域教研转型。这样的教研工作策略正在尝试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维度五,立足拉动助长探调试

1.拉动均衡,践行联动式教研

联动式教研的工作策略:上下联动、承接传递,跨科联动、协同发挥,跨校联动、同步提升。

上下联动,指教研室与一线學校的联动教研,综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方联动思维。自上而下更多的是将上一级教研部门不同时段的教研信息及任务及时传递。自下而上更多的是将教研供需对接,做承接性联合教研。跨科联动,力求跨越单学科教学研究的范畴和界限,改变过去教研主要从单学科教学的角度入手的做法。跨学科联动教研,重在探寻如何建构学科的核心素养,协同发挥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跨校联动,我们主要推行片区联动教研,借助片区教研龙头学校的资源优势、经验优势、成果优势,带动、拉动、撬动各校教研工作得以稳步提升。

以上联动式教研的工作策略,彰显了三个小维度:上下、跨科、跨校。调试策略就要按小维度尝试探索。

2.助力成长,践行发现式教研

发现式教研的工作策略:发现教师、了解状况,放大力量、常态行研,因人驱动、助力成长。

发现教师,了解教师的教研状况,对着原有状况,增强教师的内在教研力量,使其产生一股执着教研的力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研价值取向和规划,要因人驱动,促其向善向上,用发现式教研,让教师增加成就感和工作創造感,顺势而为,助力成长。

发现式教研主要基于发现教师,其策略以往关注不多,需要用新思维谋划与调试。

维度六,立足新型互动探调试

1.平等互动,践行对话式教研

对话式教研的工作策略:课例观摩、维度看课,聚焦问题、互动对话,重构认知、改进教学。

在对话式教研中,要先打造好课例,设计好分维度的观课表;然后举行公开课观摩活动,参与的教师按观课维度分小组听课、看课与议课;紧接着聚焦研讨的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进行互动对话,先小组内对话,后全场对话。还可细分为看课者与执教者对话,一线教师与教研员对话。对话要彰显新型互动,在对话中重构对教改问题的认知,用于后继改进教学。

对话式教研要体现一种新型的对话互动,我们构想的工作策略需要在进一步调试中践行。

2.打破时空,践行网络式教研

网络式教研的工作策略:搭建平台、及时对接,资源利用、交互共享,线上线下、揉合共探。

我们正在探寻构建这样的工作运行策略:依托现代的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搭建云教研平台,用云教研平台,汇聚县域的教研信息、活动内容及好课、优课、名课、微课、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课例实录、讲座、微讲座等资源。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及时将教研活动的内容及活动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艺、教学风格、教改成果及时传递给一线所需要的教师。接受过程中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共同研究、交流互动与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做好线上线下共探教学、共研教学。

网络式教研,它借助网络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的优势,可以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平等互动交流的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共探教学。这种具有时代性的教研新型互动,其工作策略要进行调试与探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月芬.“六大中心”构想下的教研系统重建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6(4):7-10.

[2]  缪水娟,张丰.推动教研工作转型的浙江视角[J].中小学管理,2016(4):4-6.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