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下水作文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2018-02-24孙存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2期

孙存云

[摘   要]作文难教,教师不敢轻易碰触;作文难写,学生苦不堪言。其实教师在作文指导方面大有可为,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下水作文,激活学生的写作意识,从准确审题,结合自身实际选材,明晰写作思路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帮助每一位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關键词]下水作文;写作意识;写作思维;写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6-0017-03

作文难教,教师轻易不敢碰触;作文难写,学生苦不堪言。每次习作,教师只做两件事:写作前布置作文题目,写作后批改和评讲。而学生写得辛苦、被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下水作文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激发写作思维,提升写作能力。

一、激活写作意识

常听人说,学生会不会写作文是天生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其实这话只是教师逃避自己教育责任的借口。学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有差异,但写作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每次期末考试批改试卷时,常听到批改作文的教师拍案叫好:“好作文!写得太好了!”好作文的标准也许仁智见仁,智者见智,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有明确的中心,文章围绕主题展开详细阐述;二是素材来自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三是思路清晰。一言以蔽之,好作文就是能清晰地表达出内心对生活、对学习的独特看法的文章。学生明确这些好作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从而激活他们的写作意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作过程中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对于写作处于懵懂状态下的学生,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笔者常常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学生倍感新奇,又觉有趣。学生可以从文字中窥见和平时不一样的孙老师,发现用文字写自己、写生活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莫里说:“如果你从来没有经历写作从痛苦到喜悦的过程,你就永远不懂得怎么去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因为你不会用一种‘作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无法看出其中的技巧,于是就只能教套路。写作是挣扎,会写作的人才能更好地帮助挣扎中的孩子。”教师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写作体会,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写作意识。

二、关注审题与选材

写作文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拿到作文题目后进行审题,确定写作重点;然后选材,打好腹稿;最后提笔开始写作。而学生在审题这一块通常是潦草简单的,有的学生会有失偏颇,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而有的学生思维凝滞,提笔忘字,经常出现文章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有学生的作文只是些华丽辞藻的简单堆砌,空洞乏味。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下水作文,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题为《爱,刻不容缓》的作文写作。

作文题目是这样的:爱,刻不容缓。要销毁一些词语刻不容缓,仇恨、孤独和残忍,连同一些遗憾、很多的剑。要发明很多快乐刻不容缓,复制亲吻和拥抱,找到玫瑰和大海刻不容缓,还有那些清亮的早晨。

请以“爱,刻不容缓”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或所思所感。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1.师生合作,准确审题

拿到作文题目,第一要事便是审题。笔者特意查阅资料,发现这段材料出自葡萄牙诗人爱德拉德的一首诗:“爱刻不容缓,海里有一艘船刻不容缓,要销毁一些词语刻不容缓,仇恨、孤独和残忍,连同一些遗憾、很多的剑。要发明很多快乐这刻不容缓,复制亲吻和麦田,找到玫瑰和河流刻不容缓,还有那些清亮的早晨。沉默降临落在肩上,还有光,不纯的光,甚至让人疼痛,爱刻不容缓,留下来,刻不容缓。”

作文题是“爱,刻不容缓”,题目里的“爱”,是别人给“我”的爱,还是“我”给予他人的爱,这关乎作文的方向。本来笔者以为可以仅仅叙述别人对“我”的关爱,但在写作过程中笔者越写越别扭,最终发现本文写作重点是“我”在时间的无情流逝中发现爱、感受爱。付出爱是很急切、不容拖延的事情,而“我”要去爱别人,一如笔者在下水作文中这样写道:“这一刻我的心随着动车飞扬起来,希望立刻回到父母身边,感恩他们的付出,感谢他们的关爱。什么都挡不住挂念,不论是严寒,还是长途跋涉,都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因为爱,刻不容缓!”下水写作,也就是教师在学生写作前自己先体验了一下,以明晰写作重点,这样在指导学生审题时会更加有的放矢。

在写作指导时,笔者组织学生用对话的方式辨析“什么样的爱,是刻不容缓的?”这个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形成头脑风暴,从而明确这篇作文的重点是要写出“我”的成长感悟,题目中的“刻不容缓”是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表达的是“我”在时光流逝中渐渐长大,变得懂事和成熟。所以这个题目告诉我们对身边亲人的爱要立刻表达出来,要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而这篇作文不仅要写别人给自己的爱,还要写因为这些爱自己在认识上和行动上发生的变化。一言以蔽之,审题就是要解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多去思考“是什么”“为什么”。

2.师生交流,明确素材

笔者在写下水作文的时候,觉得可以选择两个方面的材料表达“我的爱,刻不容缓”。在教学时,笔者先和学生探讨本篇作文可以选择的材料是哪些,然后总结归纳如下。

一是极端事件促使自己领悟“爱,刻不容缓”。如:亲人去世时顿悟世事难料,感悟爱要刻不容缓。亲人去世,是让“我”心痛的事,亲人的离世对“我”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由此想起亲人陪伴“我”成长的画面,以及一直以来他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心有所悟,由此感悟到“爱,刻不容缓”,从此“我”学会了爱,“我”的认识和行动也发生了变化。在运用这则材料进行写作时,需要注意的是略写亲人的去世,详写后面的感悟和行动。

二是寻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岁月在亲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如:不论是放学后妈妈来接“我”,还是妈妈为“我”做早餐,在寻常的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岁月在妈妈身上留下的痕迹。她不再貌美,不再年轻,不再是“我”小时候认为的那样无所不能,有了很多的无奈和烦恼。“我”回忆起昔日的景象,再通过与现实对比,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感悟到“爱,刻不容缓”。在运用这则材料进行写作时,注意要将与交流、叮嘱、眼神有关的内容具体化,将心理活动细腻化,将感悟与认识进一步深化。

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感受,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去选材。笔者在选材环节,就想到自己并没有被突然发生的极端事件打击过,也没有过痛彻心扉地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关爱亲人的经历,因而果断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在亲人身上留下的痕迹,明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回馈父母的关爱。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告诉学生一定要结合自身经历选材。

审题和选材的过程就是作文创造力迸发的过程,它将作文要求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而通过聚焦与定向,对话与辨析,学生明确了本文要写的材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这些。

三、明晰写作思路

学生审好题和选好写作材料之后,便要进行谋篇布局了,即“构思”。“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脉络,学生通过教师的审题和选材指导,基本明确了文章要写些什么内容,但行文思路要做到清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笔者通过写下水作文,发现了写作中思路容易发生混乱的地方,从而在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笔者将自己的下水作文打印出来,对于教师的下水作文,学生会有崇拜的心理。“师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要求学生寻找笔者下水作文的行文思路,学生雀跃不已,连平时心不在焉的学生也全神贯注地盯着笔者的作文,一遍遍地读了起来。

笔者将下水作文的行文思路概括为思维导图,外化思维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发现没有建立关联或未能顺畅过渡的段落、语句,了解文章“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笔者的下水作文《爱,刻不容缓》的思维导图如下。

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出:笔者的下水作文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全文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写出了笔者的心路历程。第一部分写一个冬天早晨,气候异常寒冷,笔者到高铁站取票上车;第二部分写坐在飞速奔驰的列车上,看窗外风景,稍瞬即逝,回忆起年轻时自己从不懂父母的牵挂,叙述往事;第三部分回到现实,写父母在上海为弟弟带孩子,写昨天他们得知笔者要去看望他们时,他们发自内心的欣喜和激动,让笔者体会到了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思念会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发强烈;第四部分抒发愿望,希望动车更快些,让笔者早点到达父母身边。

依托思维导图,行文思路一目了然。“作者斯有路,遵路识斯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在写作前要画思维导图,以明确自己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再把腹稿落实在文字上,可以避免写作时“下笔千言,离题太远”的问题,循着思维导图,让自己混乱的思绪得以清晰,从而明确上下文的关联。一如旅游前要画线路图一样,心中有谱,才不慌乱。

教师的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构思。教师通过写作能获得写作经验,而拥有写作的体验和经验,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行走在作文之路上,才能用写作教写作,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充分体现出来。教师结合自己的下水作文进行作文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准确审题,正确选择写作素材,明晰写作思路,从而写出好作文。

附下水作文:

爱,刻不容缓

刮了一夜的西北风让今天的气温骤降,呼呼的风刮在脸上真如刀割一样疼,而我,要出远门。

老公送我到高铁站,难以忍受的是取票机居然在站外,我抖抖索索地取好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检票口,心里嘀咕着选择这样的天气出门是不是一种错误。安检之后来到站台上候车,惊觉回到了冰川时代。站台上寒风肆虐,人们都缩着脖子静候着。

当和谐号列车飞速向前的时候,坐在车里的我终于暖和过来。看窗外风景,稍瞬即逝,我突然感叹其实人生也是一次旅行,人的一生放在历史长河中也只是弹指一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创造一个个团聚的时刻。这次我去上海,便是去看望我的父母。

回想年轻时,我从不懂父母的牵挂,总是忽略父母的感受,总想着追求远方和梦想!

有一次和妈妈闲聊,她无意中提起弟弟当年去哈尔滨上大学的事,也许是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太辛苦,他到宿舍以后忘记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了。妈妈估算着他到达学校的時间,一直在等他的电话。后来实在等着急了,就打了一个电话过去,那会儿一层楼只有一台电话机,接电话的同学跑到弟弟的宿舍喊他,他睡着了没有听见,接电话的同学便以为我弟弟还没有到宿舍……虽然妈妈在讲的时候云淡风轻,但我可以想象她当时的担心和焦灼。父母总是这样,把牵挂和思念深深地藏在心底。

往事历历在目,我们姐弟仨在外求学时,父母从不在电话里流露出寂寞和孤单;当我们决定到远方追求梦想时,他们从不阻拦我们的脚步,虽然在内心深处他们是那么的希望我们能陪在他们身边;甚至我们想在节假日到外地旅游时,他们也从不强求我们回家看看……

而今,父母在上海帮弟弟带孩子,含饴弄孙,享尽天伦之乐,却也忙碌而辛苦。时光无情,风霜斑白了他们的鬓发,岁月迷糊了他们的眼眸,而他们还是那样无怨无悔地照顾儿孙,自然而然地为子女遮风挡雨。只是偶尔,会在言语中流露出对后辈的思念。就如昨天,当我在电话里说要去上海时,他们那无法抑制的笑,那突然间高了几个分贝的声音,让我恍然明白,父母老了,他们希望儿女绕膝,希望孩子们常回家看看!

这一刻我的心随着动车飞扬起来,希望立刻回到父母身边,感恩他们的付出,感谢他们的关爱。什么都挡不住挂念,不论是严寒,还是长途跋涉,我都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因为爱,刻不容缓!

[  参    考    文    献  ]

[1]  李三福,马进,胡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基础和能在观照[J].中国教育学刊,2016(3):72-77.

[2]  曹勇军,傅丹宁.写作教学的“变”与“不变”[J].语文学习,2015(3):62-66.

[3]  吴欣歆.作文评改:基于问题诊断的写作能力进阶[J].中学语文教学,2016(5):44-47.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