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人入职场 出彩也出错

2018-02-24肖口

高中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申请表小S单品

肖口

和很多80后一样,90后触电职场伊始,就踏上了一路被黑的旅程——任性、懒散、不靠谱、没责任心……尽管90后大抵不愿意被随意贴上标签,然而,他们身上的确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就像双刃剑,既可能是把80后甩开十条街的优秀典范,亦可能是一招棋错满盘皆输的大败局。但若能将正向优势发挥到极致,90后可谓所向披靡!

个性标签:快速融入力

80后的职业开篇教导,对待老板的態度必须是恭敬的,但情感势必是疏离的,而90后居然个个天生自来熟。这种“熟”并非来自性格上,而是来自一个健康观念——职场相处是平等的,并不会因为谁是老板而觉得他会高人一等。

坏示范:小J浑身透着一股自然萌,初来乍到时,大家都特别喜欢她。回想我们80后做实习生时,午饭时间大多低头默默扒饭,小J就不同了,第一餐就能谈笑风生,和每个人都聊得如老友般。团队活动时,能唱会跳,标准的活跃分子。

但慢慢的画风就不对了。小J成为每天最迟进办公室的人,开始几次她还略表歉意。后来熟了,就直言不讳说“我早上要睡觉,怎么起得来啊?”不小心刷个朋友圈,就会发现她熬夜不是为了打游戏,就是为了聚会唱K。

作为一名自我感觉挺开明的上司,我比较注重工作结果,对纪律方面基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一次,大家正闲聊一些产品的近况,这姑娘姗姗来迟进了办公室,神采奕奕地问大家知不知道某个小众化妆品牌。我以为她要分享精彩的商业案例,赶紧竖起耳朵,结果听了半天的价格、成分、疗效也没抓到点,便着急地问:“所以,你想表达的是?”她一脸错愕:“我就是想跟你聊聊化妆品呀。”

虽说善于融入可以让新人与同事之间迅速破冰,缩减磨合的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这种快速融入力只体现在工作之外,也就然并卵了。

好榜样:留意到小Y,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的。他并不是我们部门的实习生,但他和我们每个人都很熟,“顺手”从前台携来快递,“恰好”一并拿来打印文件,“顺便”帮出差的同事订机票酒店。他一做完手头的工作就来讨任务,屁颠颠地享受被大家“使唤”的体验。小Y学得快,完成得又好,所以大家都乐意教他。

太多90后还没出校门,就怀着做大事的情怀。将心比心,你电话说不利索,邮件写不清晰,甚至复印机都不会用,凭什么证明你有料呀?一件件小事,其实就好比打通关游戏,小怪打败了,才能迎战大BOSS。小事,就是培养熟的氛围,火候一到,你还怕做不了大事?拜托,我脖子伸老长了,就等着你能分担更多呢!在这方面,小Y绝对是高段位的,因为他居然自发从“讨事”进阶到“找事”。我曾有两次在月底找他帮忙整理月度财务帐单,于是第三个月还没等我开口,整理好的文档已经妥妥地放在桌上,那一刻我真心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最后小Y被破格录用为正式员工,也自然在每个人的意料之中。

所以,快快融入人+速速融入事,这才叫完美。

个性标签:强悍学习力

80后出道的流行文化是“apprenticeship(学徒制)”:在工作中被指派一名老师,和在学校里一样跟着他学习。90后生长在一个创业年代,他们都自信于自己学习能力。

坏示范:奖学金、优秀毕业生——扫一眼小S的简历,就能秒得结论——不折不扣的学霸。再定晴一看,畦,高考状元。招了这么一个90后,我瞬间觉得脸上倍添光彩。

学霸到底是学霸,交给她的任务几乎都能圆满完成,只是用时非常不稳定。类似的工作量,有时一天就好了,有时得花上一周。问她为什么吧,总是支支吾吾。为了弄明白她效率忽高忽低的原因,我开始悄悄留意她的电脑屏幕。不看不知道,一看简直前方高能的即视感,满屏的小窗——百度、知乎、各种论文库。原来,小S很多工作并不会做,但是本着学霸的精神,她总能通过各种互联网的工具钻研出来,但一不小心就过了完成期限。任务有时只是一件小事,她的学霸惯性却往往超出了工作本身的要求,误了之后更紧急的要事。

尽管小S的学习能力帅出一脸血,但“臣妾做不到”对于新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其实看不懂业内的专有名词缩写,问一声眨眼的功夫就好,结果她查遍大小字典也不得其义,一天过去了报告却只字未写。

独立思考的能力值得鼓励,但也需懂得轻重缓急,有时通过同事间的请教和交流去完成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工作不是封闭式的学科竞赛,只有对手,只为输赢,而是要带着团队统一的目标快速前进才是啊。

好榜样:最近总部要求每周要设计并发送给全国客户电子杂志,这让我很是忧愁,找外部的设计师吧,报价实在太贵,也没有相应的预算。没辙之下我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数据分析的实习生招聘描述中加了一条“最好掌握Photoshop、CSS”。

要求一个数学系的学生还得会设计,连我自己都觉得苛刻了点。经过数轮筛选,HR只留下了一名候选人给我面试。面试小D的时候,我觉得她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就求着HR赶紧再多给几个候选人来。

没料,HR讲了一个30秒的故事,立刻上演了大逆转。HR告诉我,第一次电话面试小D时,问她会不会设计,她答只接触过Photoshop,但不会CSS。但几天后,在办公室里面谈时,她说她已经自学学会了。一听完,我当即拍板,就是她了,明天来上班!

一个这样懂得学习的90后,怎么都不会差。如我所愿,小D非常聪明,学得也非常快,没过多久就能接手很多工作了。小D凭借“最强大脑”树立起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她是这个时代有准备的人。

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发挥小宇宙,对照着心仪岗位的职业要求自行学习起来。所谓的面经和技巧都可以扔进垃圾箱了,你们的干货展现绝对能分分钟亮瞎面试官的眼。

个性标签:无畏挑战力

80后喜欢用耳朵,他们认为,偶像,是用来崇拜的。90后喜欢用嘴巴,他们认为,权威,是用来挑战的。

坏示范:小T不过二十出头,却总挂着特老成的神情。习惯皱眉,扮沉思状,最要命的是他只会摇头。让他搜集卡片使用情况,他说不,此项内容没有体现大数据精神;让他复印个文件,他说不,这是浪费他如金时光。这张只会Say No的脸,让我觉得《没头脑和不高兴》真该找他去演。

周会上,老板提出考虑到成本问题,也许不应该再寄送昂贵的画册给新客人了,因为他们对销售的贡献甚微。小T第一个举手反对:“不,我觉得,新客人是要关怀的,这关乎公司形象。”同事点点头,指出或许可以将新客户维护作为首要任务,销售仅做参考。这时小T又抗议:“我觉得不对,销售怎么能不看!”老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他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决,小T却义正言辞严不依不饶地答:“反正,我觉得都不对!”

发出不同的声音,并不是光摇头就够份量的。“我觉得”这句经典开头,只适用于经验老道的资深专家,于菜鸟简直如笑话。要下战书可以,那得先认认真真交上理性的作业:数据事实、严谨分析、定性报告才是90后挑战的三大法宝。

好榜样:小P第一次挑战我,不是在会上,而是会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店铺物料申请表做得更好?”她不慌不忙地呈上一份店铺反馈报告。我一看,报告是基于小P自己设计的问卷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50%的店铺反映,单凭物料编号往往容易混淆单品的申请。我不动声色:“这份申请表公司用了好几年了,你有什么想法?”小P笑了笑说:“您觉得加个图片是不是更清晰点呀?”我点点头。常年来申请表的确有这个问题,可惜在这几百个单品的清单中,有图片的恐怕只有个位数。小P像是看出了我的疑虑,赶紧补充道:“我知道大部分物品没有图片,所以我去仓库把每个单品都拍了照片附在编号后面。我拍照技术真不怎么样,不如官方照片那么美,但不知道能不能用作内部使用呢?”我大大表扬了小P,并交待部门把申请表更新为小P做的版本。

必须给小P点赞,因为她不仅有想法,还有方案。挑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剑拔弩张,唾沫横飞,先选择好的时机谦逊递上战书,再一气呵成打出章法,才能成长为武林高手。endprint

猜你喜欢

申请表小S单品
Newtown Sports Club
情报站
旧信封
热卖单品
超难搭配的单品也可以轻松驾驶
最火的单品款式
无惧寒风做“暖女”厚重单品轻松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