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8-02-24范剑锋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细节题目课文

范剑锋

中职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较普通中学而言差距大、参差不齐。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少,普遍没有参加普通高考那么大压力,学习环境与氛围不尽如人意,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母语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境教学法是指围绕教学主要内容创设或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只是起“抛砖引玉”的辅助作用,要求所创设或营造的“环境”或“氛围”能触碰到学生内心深处,不能“喧宾夺主”、影响教学内容的学习。如何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完成课堂目标任务?首先,要做好课前情境导入工作,即创设情境导入课文,确保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持续培养学生学习内容的兴趣性,通过氛围的渲染,情境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如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通过多媒体或语言描述,给学生展现一幅在一条烟雨飘渺的江南雨巷里撑着伞行走的情景,让学生陶醉在如此美妙的场景中。在接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情境铺垫,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和经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出“雨巷”“姑娘”“丁香花”等意象,体验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

二、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口,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一是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寻找切入课文的突破口。一个人的名字叫得响亮且赋有特别涵义,让人印象深刻、容易记住,一篇文章的题目也是如此。语文教材很多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对文本最好揭示与解读,因此从课文题目入手,准确把握题目在课文中的特定涵义,呈发散状态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顺藤摸瓜”解决问题,既教给了学生方法,又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大有裨益。如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将题目作为突破口,从于勒发财和成为穷光蛋两个阶段入手,引导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一一解答,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是从值得探究的细节入手,寻找切入课文的突破口。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可见细节在某种意义上非常重要。教材中许多细节看似不起眼,但有时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点、“一把钥匙”,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和精准解读,将有助于快速深入地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四次穿脱大衣的细节描写,穿脱大衣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细腻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抓住这个细节,也就很好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题了。

三是从文章的结尾入手,寻找切入课文的突破口。心理学认为,人的好奇心驅使人们具有探寻事情真相的强烈欲望。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人的好奇心,以有拓展价值的结尾作为切入课文口子,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尾而不是那样的结尾?这个结尾的意义何在?借用记叙文的“倒叙”方式独辟蹊径,深入理解课文、抓住主题思想。如莫泊桑的《项链》、沈从文的《边城》结尾都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都值得深究和探讨。

三、坚决舍去细枝末梢,善于抓重点和难点

叶圣陶先生主张“一课一得”,他认为学生在一堂课上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那么这课堂就是成功的。坚持下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因此语文教师要清楚选编在同一单位元课文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课文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坚决舍去细枝末梢,“拨云见日”,让重点和难点更加突出,既避免了面面俱到地指导和学习,又减轻了师生的负担,而且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教学郁达夫先生的《故都之秋》时,抓住故都之秋“清、静、悲凉”这个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这些秋景里处处烙上了作者“人生之秋”的印记,其余的像修辞手法运用、课文结构层次、个别语句和段落点到为止。

教无定法,教学相长。一堂高效语文课,与教师指导、驾驭课堂的能力与水平息息相关,也与学生自主合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决定因素还在教师身上。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钻研教学,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为语文高效课堂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智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细节题目课文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时尚细节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