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记叙文描述“失真”探因及对策
2018-02-24张元
张元
针对初中生记叙文描述“失真”这个普遍问题,我们以学生真实的作文為案例,深入剖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造成初中生记叙文描述“失真”的原因
1.生活积累不够,胡乱编造
初中生年纪尚小,生活经历也不够丰富,很难从生活中发现与写作主题相关的事例,只能从自己读过的书中发掘他人的事情并加以描写。例如,作文题目为“爱的传递”,老师想让学生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由于生活积累不够,有学生这样写道:
爱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每个人都会把爱传递给另一个人。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一个检破烂的妇女,遭遇歹徒抢劫,妇女紧紧抓住袋子,死活不松手。后来妇女的手被歹徒掰断了……
我们先暂且不论他有没有紧扣主题,作者在文章开头就以文中的故事作为事例,只需要回忆文中的内容便可,这无疑是一种“偷懒”的心态和行为。有了“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这个“外壳”打掩护,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歹徒掰断妇女手指”这样概率极低的事件似乎也说得通。但是,这样完全“失真”的材料对整篇文章的积极作用何在?
2.训练固化,千篇一律
初中生写作主要以记叙文为主,长期的作文训练让他们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作文框架,教师常在课堂上提供一些符合作文主题的素材,以备学生考场上“无话可写”时的“不时之需”。这就让许多懒惰的学生“钻了空子”。例如,还是“爱的传递”的作文题目,学生小梁这样写道:
那是看似平凡的一天,我准备出门去上课,妈妈对我说:“天气预报说待会儿会下雨,带上雨伞吧。”我心想这么好的天气,怎么可能下雨呢?
“天有不测风云”,天空突然从晴空万里变得乌云密布,不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放学了,雨持续不停,我心想妈妈在离我很远的地方上班,肯定不会来接我的。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是妈妈!她在狂风暴雨中艰难地撑着伞一步一步向我走来,我不顾狂风暴雨,含着泪朝她奔去。她立即伸出手,把手中的一把伞递给了我,我觉得那不仅仅是一把伞,而是妈妈对我浓浓的爱。
读完后,是不是感觉这样的文章似曾相识?同样的“送伞”题材可以被学生反复运用于“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我的妈妈”以及“爱的传递”等主题中。即使妈妈真的为“我”送过伞,被学生写来写去也免不了“失真”和“投机取巧”的嫌疑。
3.胡乱模仿,缺乏自我
当学生想不出符合题目的案例时,他们就会从自己看到过的新闻或者身边人的作文中寻找所谓的“灵感”。完全丢掉自我,丢掉生活,在不断地模仿中“创造”出一篇属于自己的作文。例如,老师规定题目为“我的正能量”,有学生这样写道:
台风过后,一片狼藉的大街平静下来了,我仍旧躲在家里玩手机。“唰唰唰……”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里,我跑去阳台看了看。哦!原来是环卫工人在清理台风后的狼藉。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穿好衣服下去帮他们。"
我跑去跟阿姨说:“阿姨,我来帮你扫吧。”阿姨说:“小姑娘,不用了,这活儿很脏很累!”“没事!”我执意拿起扫把,对阿姨说:“阿姨,你快休息下吧,我来扫!”于是,阿姨坐在路边的阶梯上,我开始仔细地帮阿姨扫地。不知不觉,我已经扫了大半条街了。我感到浑身充满了正能量。
首先,值得表扬的是,她很好地切合了“我的正能量”的主题,但是,“帮环卫工人扫大街,环卫工人却坐在一旁休息良久”这样的事情足够真实吗?“帮环卫工人扫大街”的故事我们在很多文章中都看到过,也因此植根于初中生的脑海里,当老师布置的题目恰好“撞”上了这个材料,学生便可以手到擒来地写出这样的文章。
二、解决初中生记叙文描述“失真”的对策
1.多写日记,交流互评
初中生记叙文描述“失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自己的生活缺乏观察和记录,没有储备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素材库”。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将每天身边发生了什么记录下来,写写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再拿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互评,互相指出对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2.筛选素材,清楚“有什么”
日记本里记录了学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和各种复杂的心情,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日记中难免会出现“负能量”。尤其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日记本几乎变成负面情绪的最佳发泄口。这样的内容是不适合作为作文素材来使用的。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的内容适合拿来当作文素材,引导学生对自己拥有的素材进行合理的筛选。
3.分门别类,建立自己的专属“素材库”
当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并且可以正确区分什么样的素材适合用于记叙文时,教师应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教会他们对自己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分类,形成条理清晰的“素材库”。当下次遇到与该“素材”相关的作文题目时,学生可以快速做出反应,不必冥思苦想就可以写出一篇真实生动、紧扣主题的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