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感的途径
2018-02-24余晓东
余晓东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湖南 长沙)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依据目前的教学形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学生历史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
一、高中生历史感培养的原则
1.历史带入性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就必须遵守对应性原则,教师要依据历史事实,采用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历史感进行培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感。
2.正向性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鼓励、感激或者是信任等多种正向引导的方式对学生的历史感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同时,老师应该采取辩证的方式,去理性分析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合适性
从高中历史内容看,并不是全部的内容都符合历史感培养条件,因此,老师在历史感培养过程中要遵守合适性原则,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型、特征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去培养他们的历史感。另外,还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历史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感的途径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老师发挥着主导作用。首先要重视历史内容讲述的策略性。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从而使老师的历史讲述更加具有感染性。在应用策略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式就是代入式和比较分析。代入式是指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增加学生的历史体验,从而培养历史感。例如宋代青瓷这一内容,在介绍冰裂纹青瓷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冰裂纹青瓷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对这些图案进行介绍,包含冰裂纹瓷器的来源、冰裂纹的寓意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观看图片时对宋代冰裂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由衷的敬佩,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而比较分析指的是老师在对历史内容进行讲述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型事件作比较、分析,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了解历史,喜欢历史,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感。
2.强化学生历史知识记忆
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单靠学生理解历史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强化学生记忆,将知识内化,学生只有当对历史知识形成深刻记忆时,才能更加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才有利于学生历史感的培养。纵观历史课程,很多知识都离我们非常遥远,而且有些内容也比较枯燥,若老师在讲述知识时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概述,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历史感。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要想对《南京条约》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就需要弄清鸦片战争的时间、内容、发生背景等,学生才能够以此为参考去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虽然单从历史课本内容看,知识结构较为零散,但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了解后就能发现,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有其内在联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用思维带动记忆,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历史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合理利用情境教学
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所包含的概念、理论等都非常多,但是有关历史事件的细节、史实却涉及非常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提上来,无法达到历史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要想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应该保证历史教学的人性化,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营造出富有情感色彩、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历史教学最大的特征就是离我们的生活较久远,学生很难融入教学情境中去。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语言等方式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将历史事件真实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内容,增强学生的历史感。
总而言之,虽然历史知识离我们较久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老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方式真实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自觉融入历史教学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