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2018-02-24张黎光
张黎光
(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学,河北 唐山)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基础知识和内容,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是从基础知识开始的。为此,提升化学概念教学和复习的质量,对化学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对概念的内容再认识和梳理,并提升练习的趣味性,进行典型事实的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知识的应用。
一、加深对概念内涵、外延和条件的认识
要应用和掌握概念,第一步就是对概念的理解。概念主要包含了它的确立条件、内涵、外延以及外延间的种种关系。理清这些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概念,最后掌握概念。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指适合于该概念的一切对象。例如,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的内涵是:“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质量。”定义的外延指“一切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物质”。复习时,要注意“普通”与“特殊”的关系。例如,将4 g木炭投入到8 g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多少克?有些学生会认为生成12 g悦O2。其实不然,因投入的4 g木炭只有3 g参加了化学反应,故生成悦O2只有11 g。学生出现这种现象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确立条件没有把握好。为此,我们要对概念的确立条件、内涵、外延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掌握复习概念,提升学习的效果。
二、抓住概念中关键字词加强理解
概念是由严谨的语言文字组成的,每个词语都是不可缺少的。复习化学概念时,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对概念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关键词的理解,从而明白整个概念所表达的含义。例如,电解质定义中要强调“或”和“化合物”,“或”字指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中一个能导电就行了,这就是电解质。如无水硫酸不导电,硫酸溶液导电,硫酸是电解质。“化合物”则对电解质进行了限制,并非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熔化的金属铁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其主要原因是它是单质,不是化合物。对于NH3,悦O2,SO2等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它们又是化合物但不是电解质,因为NH3,悦O2,SO2没有这些物质没有发生电离,而且它们不是电解质。我们学习和复习中,抓住了其中关键词,就能深入地理解整个概念的含义,这样对我们形成知识的框架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复习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做题进行复习。但是只做题就会让学生厌烦,进而失去复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创设情境,让练习题的趣味性增强,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情境,对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的精力能够集中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创设情境中,要从学生的认知和亲身体验出发,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下积极了解更深的内容,实现预计教学目标。例如,在复习“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时,就需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题目的设计,融入一定的情境。如练习题目:某同学在制作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了少许食醋,发现紫甘蓝的颜色变成了红色,这个现象引起这位同学的探究兴趣,而且他们想邀请一位同学一起做。提出问题:紫甘蓝等植物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吗?实验探究:取紫甘蓝、牵牛花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包裹这些植物组织,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并分别收集在玻璃瓶中,分别取这些汁液滴加到蒸馏水、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
四、列举典型事实提升运用能力
在化学概念复习阶段,学生已经对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但是会不会应用,能不能在考试中考出高分,还是个未知数。为此,还需要做一些题目来实现对这类知识的巩固,并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是对于复习来讲,这些并不是新知识,他们就会觉得没意思,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复习阶段的练习,应该把知识之间联系起来,弄清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在对比中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升复习的实效。例如,在复习“燃烧和灭火”时,可以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对人体产生伤害提出了疑问。利用“白磷燃烧”小实验,就能把燃烧条件和氧气含量测定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从而从不同角度,在同一个实验中,让知识得到迁移,把关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通过典型事实的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避免题海困境,还能准确掌握知识,提升概念的运用能力。
总之,在初中化学概念复习中,在学习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复习起到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理解和巩固的作用。在化学概念教学中,通过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关联,对概念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进而内化知识体系,最终让学生把化学概念知识再升华,提升化学概念知识复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