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路上的星星之火
———读《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2018-02-24林雅娟
林雅娟
(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埔尾小学,福建 漳州)
《我教小学数学》是作者对自身从教二十几年的智慧结晶,书中蕴含着作者从教以来所有的情况。而后作者又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要理性思考的倡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教师深思熟虑的问题。作者把其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书中分为“以爱育爱”“以会教会”和“课堂实录与教案”三个部分,通过三个部分的详细论述,充分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儿童观、教育观,甚至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以及对孩子们的喜爱。他指出,老师和学生正是在“爱”与“会”的良性循环之中一起成长。
对李烈老师《我教小学数学》进行深刻剖析,给我的课堂教学生涯点燃了明灯,让我找到了更好的教育方式。在此李烈老师认为:数学老师不仅要拥有教数学的能力,还需要理解孩子们的心理以及情感。所以成功的数学老师,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掌握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例如对于课本中“第几”的内容进行学习,主题图为“购票图”,这个主题图存在的旨意可这样剖析: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排队买票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学生已经有了先前经验,书本内容可以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引导他们解决问题;从数学知识角度解析,这个主题图就别有用意了,虽然课题为“第几”内容的学习,但还可以挖掘出其他方面的内涵,购票中会出现排队,这就让小朋友们理解了序数,而且在贴近生活的图画中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主题图的意义很强大。
课本中“0的学习”内容中,主题图是几个小猴在吃桃子。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他们真正喜欢的、需要的才能够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图画中隐藏了需要进行探究的问题:当桃子一个也没有了的时候要用什么表示?在小朋友的认知中他们是不知道的,这就会引起他们认知冲突,从而引入一个新的数字“0”。其主题图的存在不仅让小朋友们学习到知识,也认识到数学的生活性,从而让他们能更好更认真地学数学。
通过我对李烈老师教学生涯的深刻剖析,我的知识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我明白了书中的内容是有“空白”的。因为课本就那么大,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课本上写下无限的知识,而这也就是“空白”之所在,这时候就是教师发挥自己能力的时候了。如课本中“找规律”这一节内容,当学生学会用实物搭配,可以运用6中搭配方法找到帽子和娃娃的时候,教材就立即出示“如果用左边图形代表帽子和木偶,你可以用连线的方式快速找到答案吗?”这时候考验老师教学能力的时机已到,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那就是没有研透编者的思维和教材所留之空白。教师可以这样进行:
老师提问:如果没有实物,我们还有其他什么样的方法选配呢?让小朋友们分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表达出来,老师在巡视时收集学生不同的方法。其实,在进行备课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课程会进行的怎样,学生会想出什么样的方法。当真正在课堂上实施的时候,我看到学生用图形、文字、字母等各种方式进行连线或排列,而且都是有序进行的,这时我真正感觉到学生无穷的智慧,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符合他们的。改变以往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为学生今后自己独立学习创造平台。在教材中编者只是提供了一种方法搭配,留有很大“空白”,作为教师就要从“空白”之处挖掘出宝藏,这样教学才可以培养出有创造、有思想的学生。
通过对《我教小学数学》的认真解读,我从深层次理解了课本内容,而且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备课时,认真通读教材,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及整册书中的地位。思考学生会怎样学习,学生都会有什么样的疑问,我该怎样进行解决。
在上课之时,根据课本内容创设各种有趣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进行思考。在上课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想做的事,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研究。对于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自主进行交流、讨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能力。努力让学生对数学课有兴趣,为学好数学迈出坚实的一步。每节课都要做整理,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学会迁移,为其进行创新实践提供可能。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要关注班级中后进生,加强对他们的辅导。通过研读教材,在教学中要把难度适当降低,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慢慢进行学习,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课堂气氛要活跃关键在于老师,要让学生乐于思考才会积极回答。
所以,通过认真解读分析书籍,作为教师要保持头脑清醒,尊重教材,仔细品味出其中学问。还要多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途径不断奋斗。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增强自身的教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