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应用

2018-02-24

新课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德育传统文化

蒋 慧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淞南阳光校区,江苏 苏州)

当前的应试教学制度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学生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机械的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足,因此一些好的道德传统无法在其心中生根,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血脉,失去优秀的传统文化必会危及民族的发展。因此,必须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刍议

德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个人思想及道德品质塑造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指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数千年来不断形成的文明结晶。在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即通过让学生了解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美国传统文化主流涵盖了个人主义、宗教文化与共和文化。美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性使得美国传统文化充满矛盾与多样性。日本是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其文化为矛盾统一体,日本学校的德育集中体现的道文化传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倡导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则为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儒释道三教,三教从不同角度为统一的中央政权服务,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即关于人的哲学问题。重要的是人生价值观学说,三教对人生价值观的内涵、类型等问题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儒家学派创立的仁政思想为儒家行为规范建立了基本的德育框架。孔子的德育理论为追求理想人格的中国民众指明了方向。道教的基础是神仙信仰,其主要的德育方法为学知力行,戒律斋蘸等,以劝人行善、积累功德为主要德育思想。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在我国本土化的文化中得到了融合发展。德育是人类德育发展中的独特形式,闪烁着中国人的德育智慧光芒。古代德育主要以教化修养结合统一为基本方法,重视将德育与道德修养结合。

二、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据全国数据统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很多。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使得各种思想相互交融。青少年儿童缺乏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及自控能力,在面对多元文化中不良负面思想冲击时容易迷失方向,不良文化入侵导致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我国应试教育制度下,学校德育流于形式,评判学生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缺乏对学生正确全面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仅为学习成绩优越,导致青少年学生道德观念逐渐丧失。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及德育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德育应努力培养青少年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的祖国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可通过古代历史中的励志故事,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

当代的青年人如在温室中生长的花朵,经不起现实的风雨,面对困难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学校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的德育活动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乐观面对挫折的精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年轻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道德沦丧,处理事情以自己的利益为唯一原则,将恩义道德抛之脑后。新闻报道中,对自己父母不尽孝道的例子不胜枚举。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孝道是其重要内容[1]。中国古代一直将孝敬之道作为评判君子的重要标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情趣与人道主义精神。在小学阶段开展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与社会风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德育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很多不良思想影响,很多孩子在为人处世、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多数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仅限于教材及教师的讲授。教师忙于教学任务,在德育方面能力较弱。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仅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对传统文化了解有限,不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传统文化德育[2]。

在德育活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过于注重形式,德育的本质目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观念。弘扬传统文化应注重赋予其内涵价值。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目的是通过诵读中国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理解其中的价值意义,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不需靠华美奢侈的表演博得出彩。很多学校开展宣传传统文化的活动,过于注重绚丽的包装,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未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活动,应考虑活动的全员参与性。学校德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德育管理者在策划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前应做好方案规划,在开展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课中,可让语文教师通过国学、诗词等形式渗透德育思想。如此可使开设的课程更加丰富,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不可全盘肯定,其中也有一些糟粕思想。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学时,应注意扬长避短,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德育内容。如三国文化中,曹操的背信弃义的思想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应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看待传统文化,在开展德育活动前对传统文化进行利弊分析,充分做好活动安排,如此方可最大程度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效果。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时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改革深化发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德育摆在了重要位置。德育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德育,对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德育传统文化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