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境创设浅议

2018-02-24李建国

新课程 2018年10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橘子应用题

李建国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党家岘乡希望小学,甘肃 白银)

小学数学除了加、减、乘、除和一些简单的图形认识和学习,应用题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很多小学数学老师把应用题的教学当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新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针对应用题教学的重点、难点,本人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一些更加科学、有效的应用题教学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交流,希望能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出一份力。

一、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有限,再加上他们在课堂上的听讲、学习的耐力不足,这就大大影响到他们的理解能力、学习水平,给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在教学中充分重尊小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学生努力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对难度逐渐加大的应用题学习不要产生恐惧心理,且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抓住和紧跟课堂教学重点,全面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虽然知识基础有限,影响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可是他们思想活跃、敏感、积极,老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这个特点,尽量让情境具有开放性,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小刚和小明两个人,一共捏了15个有趣的小泥人,问同学们他们每个人分别捏了多少个小泥人?这一问就有14种可能的答案在等着学生分析、探讨。通过这样开放式的情境创设和题型检测,能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创设空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和数学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巧妙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基础性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广乏,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师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小学数学的这个特性,充分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例,把课堂中的应用题与实际生活案例有机结合起来,消除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感,增强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应用题的乐趣,增加其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我可以提前给学生准备一个橘子,在课堂上引导性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常在家里会吃橘子吧?爱不爱吃橘子?”学生会争先巩后地回答:“爱吃。”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入应用题:“你妈妈给你了6个橘子,可是只拿出一半给你吃,那么妈妈还几个橘子?”学生回答道:“一半就是6÷2=3,妈妈还有3个橘子。”这时,老师再问,6÷2=3用分数表示的话,是不是说呢?这样分数的知识就自然地引入了,学生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老师再把一个橘子剥开,拿出几瓣,问学生:“这个是什么呢?”当学生说:“一半橘子”时,老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入更多的分数知识,进行下一步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这样融入生活实例的课堂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和感,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拓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丰富学生数学思想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也比较简单,老师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一定要拓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理解能力。首先,要让学生重视数量关系的变化。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变化是核心,所以让学生在审题时,一定要关注数量关系和变化。比如,“奶奶养了1000只鸡,鸡的数量是鹅数量的3倍,还多10只,请问奶奶一共养了多少只家禽?”对于这样的题,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数量关系的变化,奶奶养的鸡和鹅,题中已给出鸡的数量是鹅数量的3倍,还多10只,通过老师这样的引导、分析,学生就能有效理解和掌握鸡、鹅之间的数量变化,运用自己的方式准确做出解答。其次,要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遇到题后首先会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解决。方法单一不说,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毫无益处。所以,老师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一定要运用新颖的题型和解题思路、方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灵活解题,让学生走出思维定式,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全面学习能力。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要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思想,要重视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和质量,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生活化事实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和感,从而彻底激起学生探索应用题的热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橘子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橘子沉浮记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漂浮的橘子
橘子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