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之我见

2018-02-24

新课程 2018年10期
关键词:范读语感课文

郑 帆

(永宁县第一小学,宁夏 银川)

一、朗读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朗读,把书面文字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物的情感,补充书面文字的不足。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通过朗读,可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程序,逐段朗读可了解学生对每个自然段的认识理解,可以顺利解决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对概括课文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2.朗读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朗读教学进行得好,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证明,爱朗读的学生,绝大多数表达能力强,他们或回答问题或复述故事都能准确而又精炼地表达,遣词造句能力比较强。学生一面读,一面想,既了解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又锻炼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如在教学《峨眉道上》,文中写到“前方没有平坦的路了”,看到了背竹篓的登山人,攀谈中了解到,这些背竹篓的正是铺路人,继而联想到铺路人付出的辛勤劳动,从内心深处赞扬这些奉献的人。这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文章对人物有全新认知的过程:感知—认知—理解,从写作逻辑上也领悟了叙述方法。

3.朗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学科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字语言训练外,还必须承担起思想教育这一重任,达到文道统一。朗读正是借助语文教材本身的特点,向学生传授知识,感受语言蕴含的思想素养。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引起学生对课文不同形象的联想,产生强烈愉悦情感。如《小白兔和小黑兔》一文,通过引导朗读,使学生体会帮助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二、如何培养朗读能力

1.范读、领读、指读相结合

语文教学训练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低年级学生对于语音、文字、语言没有一个准确的发音习惯,尽管他们依据汉语拼音去试读课文,但对句子的语气停顿、逻辑停顿、语调的高低、情感的表达还不得要领,加之受地方方言和家庭交际语言的影响,往往产生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有些甚至对文章产生模糊的语义,造成错误地理解句子,所以就需要教师的范读和领读,通过范读和领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诱发他们的联想,在大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继而对语言有较深刻的理解。如阅读《骄傲的孔雀》一文的第二节,要处理好本节内容,教师的范读尤为主要,让学生有一些整体感知,由老师领读,让他们先模仿,然后调动情感,踊跃自读,或指读,这样三方面相互交替,并在朗读后适当评议,正面鼓励,激发他们的朗读激情,潜意识中培养他们的能力。低年级朗读教学时范读、领读、指读要常抓不懈,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感基础。

2.理解、指导、朗读相结合

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对朗读材料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能力,此阶段的朗读要把握能表现中心的语句章节引导朗读。理解成为有感情朗读的前提,理解要结合时代背景、人物的特写环境去引导,把握人物的情感,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入情入景的境地,这样就能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高年级学生的朗读重在感情,可采用高声朗读、轻声朗读、引读、跳读、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要根据不同题材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

3.课内外视听相结合

学校里举办朗读比赛,教师给学生的朗读录音,课后播放给学生听,这种直接和间接的视听效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孩子们想朗读、读好的热情非常高涨。还可通过班级微信群发给家长试听,得到家长的鼓励,尤其低年级学生,朗读效果更明显。同时,家长或孩子本人,也可以自己朗读录音,再发给别人或者老师听,其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朗读训练是一种能力培养,它既是一种的重要的语言能力,又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既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又是一种感情的熏陶,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的朗读真正读到“位”,读出“味”,显现出“物我为一”的真谛。

猜你喜欢

范读语感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