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读写共赢
——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8-02-24景爱荣
景爱荣
(甘肃省民勤县北街小学,甘肃 威武)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的确,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它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理顺读写关系,将“写”的训练贯穿教学始终,将训练真正落到实处,以便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紧扣教材,以读促写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结构合理、选材精当、语言准确精练的好文章,每一篇都堪称学生的精神食粮和习作范文。老师从课文入手,抓好契机,寻找读写结合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论是句子、片段乃至篇章,其中优美的词句和好的写作技法都可使读写有效链接。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小生灵”。学习后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写好该单元作文,我在教学《松鼠》这篇课文时,就特别引导学生从读文中润物细无声地习得写作方法。
首先,学习作者有条理地介绍动物的方法。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松鼠的活动、松鼠的窝、松鼠的食物四个方面。这种特点鲜明的写小动物的方法是很好的读写结合点:我们写小动物时也学习从这几个方面去写,并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就是一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的好文章。这样的点拨,使孩子们作文时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其次,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松鼠》一课中作者抓住松鼠的外形特点,通过“玲珑的小面孔”“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光滑的毛”和“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这些词句,突出了松鼠的美丽和讨人喜欢这一主题。我引导学生写小动物的外形,也运用这种写法。这样一来,一次写小动物的作文指导就不露痕迹地完成了。
紧扣教材、习得方法、以读促写、不失一种好方法,每篇课文教学后我们都可让学生根据本课学到的描写方法练一次笔,写作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辐射课外,以读促写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技法外,还要鼓励他们放眼课外,大量阅读,潜移默化地获取更多的写作所需。实践证明,读量小的学生写作文时,总无话可说,无头绪可理,而爱好阅读的学生在教师指导时总能一点就通,并能恰如其分地调用自己的阅读积累。由此可见,课内外阅读是写作的关键。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没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即使对所写的文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或亲身经历,也会因积累不够而导致无法恰如其分地抒发内心情感。
指导课外阅读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还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精品阅读。在我们的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我们可随单元引导学生进行精品阅读,让学生走进大师作品,尽享文化大餐。例如,学习了人与动物后,我运用精彩片段导读法带领学生读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并做好素材的积累工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相信在广泛的阅读和不断的积累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明显提高。
三、读写结合,共同发展
我国小语专家崔峦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只强调写而忽视读,写会陷入盲目性,而只强调读而忽视写,读又会失去有效的检验,读者会眼高手低,出不了好作品。那么如何有效做到读写结合,共同提高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读后感等,并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学生观察生活,感知大自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在记录过程中,学生定会感到自己的写作形式死板,语言积累匮乏,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从而会自觉加大课外阅读量,并做好写作素材积累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可提供类似的文章给学生,让他们拿自己的文章与此比较,找出自己写作技法和遣词造句方面的不足,很好地实现读写链接。如:在教学《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文后,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写一篇难忘小学生活的文章,并强调写出难忘的几个生活场景,注意相互照应,结构完整,等学生完稿后,再让他们仔细品读课文,修改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水平也略有所长。可见,读写紧密结合既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
总之,阅读和写作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阅和写的内在联系,因势利导,以读促写,在读中积累,在写中运用,相信只要方法和技巧得当,阅读教学定会为写作教学提供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