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泥塑课程植入的可行性分析
2018-02-24沈东云
沈东云
(甘肃省临夏市枹罕镇铜匠庄小学,甘肃 临夏)
当前要实行的是素质教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美术教育就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美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玩泥巴是小学生的兴趣所向,城市的孩子玩的是橡皮泥,农村的孩子玩的是自然的泥土,没有什么地方差异,捏泥巴是孩子的共同兴趣,所以提出了泥塑课程。
一、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教育理念
虽然学校都在不断发展创新,但是传统教育理念并没有完全改变,所重视的还是文化课,教师希望小学生能够好好学习,把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兴趣培养,这说明教师并没有理解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
(二)教育模式
对于小学的美术教育模式,教师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同时传统的教育方式又根深蒂固,就算结合了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可还是教师讲,学生听了之后动手操作,完全是完成教学任务,并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和实际情况。这样的模式导致学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家长的观念
家长的观念主要是把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当作发现孩子兴趣的过程,如果自己的孩子擅长那就可以多培养,为以后择业提供多一项选择,对于自己孩子不擅长美术的,也就不再重视,放弃进一步的深入学习,选择再往其他的方面考虑,导致学生把美术课当作一个学习任务,没有过多自己的想法。
因为以上问题,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的兴趣性格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泥塑教学。泥塑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种,把泥塑植入到课程中去,让学生通过玩泥的过程,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以及发现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泥塑教学的价值意义
(一)泥塑教学特点
泥塑教学,是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的,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更加符合学生的性格,小学生不懂如何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但是他们可以玩,通过玩来提升其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操作,在操作中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所以它的特点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审美性、激励性等等。
(二)有利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在这一方面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泥塑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泥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让学生走进泥塑世界,了解泥塑,把想象通过操作变成现实,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行去解决然后讨论,比如:历史上谁玩泥巴玩得很有名?历史上你们喜欢哪些作品?我们中国泥塑厉不厉害?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向和实际的情况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从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泥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贴近生活的内容教学,比如,在进行水果方面的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讨论所知道的水果及其特征:“你最喜欢什么水果,为什么呢?你喜欢的水果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来展开讨论。最后还可以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你最喜欢的水果它生长在哪里的?它的生长条件以及影响因素呢?前面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够积极地用泥捏造水果的模样,后续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把学生看见的,通过想象变成现实。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动手,乐于表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
(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思维比较开阔,没有被完全束缚,其创造力是无限的,可以通过泥塑教学来提高其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感悟艺术作品,通过视觉经验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一些比较难一点的艺术作品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他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一些立体作品,立体的泥塑鞋子等等,通过图片或者短片展示,分成小组让学生自行讨论创作,自主的学习、动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作品的制作,并讲述其特点。这样的一个操作过程中,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具有一定的视觉体验,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就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除了上述分析之外,泥塑课程能够使学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学习充满激情。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泥塑课程植入是可行的,泥塑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发展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泥塑课程植入的可行性,结合小学生的兴趣,通过泥塑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说,小学美术教学中泥塑课程植入是可行的,也是教育发展的新思想,对学生未来心理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