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18-02-24漆玉林

新课程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华汉字传统

漆玉林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扎子塬小学,甘肃 白银)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开放的、多元的、大繁荣大融合的时代,然而如今的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及其精神是陌生的,他们不知东方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展示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并学习其精神,学生在这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那么,当今的学生该如何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弘扬经典历史文化呢?教师要加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从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课堂中有效地渗透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依托汉字的“形”和“意”进行渗透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是很强的文化色彩,在汉字课堂教学中要讲解汉字的知识,让学生在写字实践中掌握单词。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论单词的来源、单词的结构以及单词的含义。如:水、火、眼、石、码、山、羊等字是如何进化的?同时,教师要注重书法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书法知识。

在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会收集和写一些简单的谜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组织和开展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猜测活动,能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汉字的有趣。

二、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渗透

1.在诗歌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美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中秋、春节等。每当这时,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好。例如,在重阳节,我们可以把节日的起源、节日的习俗介绍给学生,比如重阳节一般有鉴赏菊花、饮酒和插茱萸的风俗,背诵王玮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可以让学生读李杜的《月亮的月光》以及孟浩然的《秋月》等诗歌。可以在班级里设置《古诗月刊》之类的读物,让学生日常进行古诗词的阅读,对他们进行诗意的熏陶;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也可从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到独特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2.经典名著,重视推介工作

经典名著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经过历史的检验和验证,具有很强的教育含义和继承性。它是中学生必须理解和学习的典范,在学习经典和名著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真谛。在经典名著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困境中人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可以人民看到在国家处于危险中时爆发的团结和斗争。这些都是语言课中必须强调和提升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现的推介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3.古典散文,学会关注人生

在复杂的生活中,除了鲜花和掌声,我们还要经历坎坷、失败和痛苦。而当代中学生,有些人承受压力的能力极差,很容易觉得生活抛弃了他。提高学生抗压的能力也是当下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古代一些比较出名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积极向上的一面。

三、利用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渗透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注重提升整体教育氛围,大力营造书香文化校园。可利用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大力丰富国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从中收获其精华,能够营造其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学校部分宣传栏;可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义、方法等。

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课堂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单单靠教学用书来教学生,而是应该在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做出自己对这篇课文的解读,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深刻体会课文的内涵。比如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读出作者的伟大胸襟,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并引导学生靠自身去体验传统文化并获得独特感受,让学生在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对作者的认识、思想产生认同感,或者对作者的行为能够自主发问质疑,或者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能沉醉其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然而时下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所以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回归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展示其独特的文本魅力。

猜你喜欢

中华汉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