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何开展法治教育
2018-02-24
(江苏省溧阳市溧城中学)
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唯有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方能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强化初中阶段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初中思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校教育与法治教育的结合,重视课堂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致力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方能尽可能降低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概率,帮助学生做合格的公民。
一、有效利用思想品德课中有关法治的内容,开展法治教育
要切实凸显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关键作用,其首要任务便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如此方能确保法治教育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有效渗透,进而保证法治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开展效力。
如在进行“抵制不良诱惑”一课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应将法治教育的重点集中到对金钱的认知上,让学生意识到“强行向他人索取”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方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获取意识。又如,当在讲授“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解网络的优势外,还需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弊端,使其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发挥网络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避免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面向全体师生开展法治教育,认识违纪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强化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德育时,应当重视对自身法治素养的提升。对此,学校方面,在激发学生法治意识的同时开展面向全体师生的法治教育,预防师生之间的暴力冲突事件发生,进而在强化学生法治观念的同时提升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学校还应将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学校的法治教育计划中,并积极利用学校的宣传手段及优势,如结合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途径向学生宣扬法治知识,以降低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概率,达到预防未成人犯罪的目的。考虑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便可达成,故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法治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渗透。
如在进行“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违法与犯罪的区别。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所谓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犯罪则是指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严重危害社会的性质,应当受刑罚处罚,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行为。同时,学生还了解到,虽然违法并不完全等同于犯罪,但犯罪必将违法。
又如,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针对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良行为,极可能演变为性质更加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故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不应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以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设置特定背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初中思品课中的法治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为中心和“分数”为本,加之法治内容本身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故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设置与法治相关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对现实社会事件的模拟,一来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二来可促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法律内容带来的益处,并预见自身若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所带来的个人与社会危险,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还可以联合学校团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向居民宣传法律知识,从而积极为维护我国社会发展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四、明确法治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
初中阶段,学生的法治意识虽不健全,但却是培养其良好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故积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展开法治教育,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并促使学生良好法治意识的健康形成。对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务必重视法治相关知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渗透,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如此方能促使学生法治意识的正确形成,继而促使学生自发地去满足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要求。
总之,当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唯有重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方能尽可能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重视法治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渗透,并致力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如此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而为维护我国社会的健康、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1]赵小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制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贺奉刚.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策略[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3]余登祥.如何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速读旬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