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8-02-24陈梅红
陈梅红
(福建泉州惠安县东桥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小学阶段是数学启蒙教育,课程知识以基础性知识为主,处于这个阶段的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号与空间意识、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以及小学生在知识生成中所获得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具体的价值观等多种问题。具体来说,判断一名小学生是否具有数学素养的基本表现便在于小学生能够在现实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利用自己在学习中形成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倡导“理实一体”“知行结合”的思想下,教师必然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学。
一、让学生体验生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应体验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整个过程,指出只有在生成中才有可能使学习者具备深刻记忆与灵活迁移的能力。在生成中,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也能够了解每一个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在生成中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感受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智慧变化与学习快乐,更甚者还可以感受数学文化,为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奠定根基。
二、让学生参与实践
数学实践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活动之一,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途径。以实践来组织数学教学,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让小学生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打好基础,还可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实践出真知、用事实说话等科学态度,在实践中了解数学学科的学习价值,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例如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笔者便以实践活动组织了本课教学。这个实践任务是这样的:学生需在校园中、社区中、家庭中任意选择多个平面图形,选择米尺、直尺等多种合适的测量工具,绘制“方格纸”,据此推断每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初步学习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本轮实践中,绝大多数小学生能够通过直接观察来估测面积大小,还能根据肉眼观察来判断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以方格纸来验证小学生的推测结论,便于让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再如,在“这月我当家”一课中,笔者便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家长允许小学生当家,为期一个星期。小学生需认真记录一周之内的家庭所有支出,利用百分比知识来计算服装支出、饮食支出、娱乐支出等多种生活活动在家庭一周支出中的百分比比重,并根据具体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在本轮实践计划中,小学生能够了解到百分数的应用与实践,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核心素养教学的两大重点便是应用与创新,所以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质疑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质疑本就是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直接表现,有价值的质疑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探究、创新与思考的快乐,使小学生具备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为了保证小学生的质疑是有价值的,笔者常常会利用小学生的认知经验与认知冲突来进行质疑预设,希望小学生能够在重、难点知识教学中展开有效质疑。比如在“体积与容积”一课中,笔者便在备课中充分分析了学情。首先,小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且能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到每一种物体都有相应的“体积”,这便为本课学习打好了基础。其次,虽然小学生知道体积、容积,但是他们并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而这便可能导致小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体积概念。再次,小学生可能会因为表面积知识的学习影响,认为几何体的体积可能会随着几何体的形状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容积知识来让学生正确看待体积,感受体积大小,初步树立空间观念。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学生可能会在体积大小以及“体积与容积的异同”这个知识点上产生疑惑,所以笔者会以此来进行质疑创设。在课堂上,笔者会准备两个体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几何模型,还会准备充足的沙子、水,鼓励学生往几何模型中注入相应的沙子与水,以数学小实验来完成体积认识。在实验开始之前,笔者会提问:请通过观察,初步预测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大小。小学生需提出质疑,然后在实验中感受体积与容积,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可能会提出“容积与体积一样吗”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重新根据小学生的实验操作来解释体积、容积的概念,如在一个空心木盒与实木盒中注入沙子,让小学生区分容积是指可容纳物体的体积,而体积则是物体所占空间大小这两个概念。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教学需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来展开综合教学,所以教师需要全面考虑小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发展水平,结合小学生的求知特点与学习心理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